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马尔代夫沉没是怎么回事(一文解答)

时间:2022-02-24 13:35:22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马尔代夫 在多数人的眼里,马尔代夫无疑就是人间天堂的代名词。事实也是这样由空中俯望,马尔代夫1190个镶嵌在蔚蓝海面上的苍翠群岛,如同印度洋上的一串珍珠一样光彩夺目的明

马尔代夫沉没是怎么回事(一文解答)

在多数人的眼里,马尔代夫无疑就是“人间天堂”的代名词。事实也是这样——由空中俯望,马尔代夫1190个镶嵌在蔚蓝海面上的苍翠群岛,如同印度洋上的一串珍珠一样光彩夺目的明珠。600年前,中国人即数光临于此:大明王朝的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时屡历于此。

马尔代夫全国平均高度仅高出海面1.8米,八成国土不高于1米,美景全部位于低海拔。令人遗憾的是,在全球暖化的大趋势下,海面的上升正令马尔代夫进入沉没倒计时。明朝人都见识了马尔代夫,你反而不能领略,那将是何等的憾事?

一同欣赏明代的马尔代夫——

马尔代夫沉没是怎么回事(一文解答)

郑和西洋取宝,五次经过马尔代夫。非洲航线开通后,马尔代夫更成为郑和下西洋的远航中转站。

今天的马尔代夫,以珊瑚礁和阳光沙滩闻名于世,旅游业是国家的第一支柱,尤令全世界的游客心驰神往。但是,即便是今天,真要到这个印度洋国家享受阳光沙滩,依然还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心中有海,哪里都是马尔代夫”,捉襟见肘的经济问题不能解决,只能展开想象的翅膀。

郑和眼里的马尔代夫,远不是今人印象中的样子。这个由1200余个小珊瑚岛屿组成的岛国,地势低平,平均海拔1.2米,八成国土在1米以下,名副其实的水天一色,并且是时常露出恐怖色彩的水与天。

马尔代夫沉没是怎么回事(一文解答)

明代的马尔代夫,为溜山国,亦作溜山洋国。明朝史料中的西洋国名多为音译,溜山国则是一种意译。古汉语中,“溜”指的就是迅急的水流。

溜山国到处是“溜”,马欢《瀛涯胜览》曰:溜山国“有八大处,溜各有其名:一曰沙溜,二曰人不知溜,三曰起泉溜,四曰麻里奇溜,五曰加半年溜,六曰加加溜,七曰安都里溜,八曰官瑞溜。此八处皆有所主,而通商船。再有小窄之溜,传云三千有余溜,此谓弱水三千,此处是也。”

同是海水,溜山国的海水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当然在其“溜”。

马尔代夫沉没是怎么回事(一文解答)

印度洋是一个热带的大洋,水温与气温都比较高。印度洋南部洋流较为稳定,终年维持反时针环流,由南赤道流、马达加斯加暖流、西风漂流和西澳大利亚寒流组成。印度洋北部洋流则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形成逆时针环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又变成顺时针环流。溜山国岛屿间及周边海海流,约六个月向东六个月向西,具体变换时间很难预测。

溜山国地质地貌的形成,是因于古代海底火山爆发,在火山岛基础上发展成珊瑚岛。水上水下,礁岛林立。

巩珍《西洋番国志》曰:溜山国“古传弱水三千……行船者或遇风水不顺,舟师针舵有失,一落其溜,遂不能出。”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话似禅语,又显境界。但《西游记》中一首描述流沙河险要的诗是这样写的:“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古人的认知比较有限,认为正常的水是“硬”的,可以载托舟辑。汪洋浩荡的江河湖海险恶之处,是连鹅毛都托不起的“弱水”,科学意义上的“浮力”,不是传统文人研究的“课题”。

马尔代夫沉没是怎么回事(一文解答)

马欢、巩珍等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文人,他们都是具有航海实践的知识分子。其所称的“弱水”,已经涉及科技的边缘,指的就是海流突然变换流向,形成巨大的海域漩涡。马欢《瀛涯胜览》又载:“设遇风水不便,舟师失针舵损,船过其溜,落于泻水,渐无力而沉。”

地航常用的指南针,前提是地球磁场的存在。溜山国位于赤道附近,地球的N极、S极不明显,磁性指南针在这里找不着南,也找不着北……

溜山国及其周边的海域,大体可以形成这样一个印象:传统时代航海家最害怕的,这里都可能发生;主要的航海技术,这里都可能用不上;发现危险来临时,溜山国的避风港也比他国难觅。这就叫“恐怖”!

好在郑和船队有当时齐全而先进的技术设备,技术人才也应有尽有,事先对航区也有充足的调研,基本上都能从容应对,不至于造成海难的发生。

马尔代夫沉没是怎么回事(一文解答)

但是,意外总是有的。郑和船队访问溜山国,目的多是横穿印度洋,驶向非洲东岸。通常情况下,船队都是在稳定的海风中犁海而行,可是这里一回一会东北风,一会东风,一会北风,很难找出稳定的规律,海洋气象比较复杂。

这一天,阴阳官猛然发现,东方天际出现一条低黑线。郑和立即意识到,海上风暴马上要来了。

郑和刚命令各船降下风帆,黑色的天幕就拉过了头顶,瞬间大海上一片漆黑,暴风的尖叫声也压过了指挥的螺号。巨浪排山而来,暴雨倾盆而下,每一道闪电,带给官兵的都是一次心惊肉跳。

马尔代夫沉没是怎么回事(一文解答)

郑和命令各船掌稳船舵,船头迎击惊涛骇浪。然后,命令行船在舱内点燃香烛,祈祷天妃娘娘显灵拯救。

拯救大明船队的希望,押在天妃娘娘身上?没错。天妃即妈祖,中国沿海地区及东南亚的航海保护神,也由宋至清国家祭典的与黄帝、孔子并称的“三大神明”。黄帝为华夏始祖,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孔子为儒教始祖,儒家思想是传统中国的主流思想。妈祖为何与黄帝、孔子相提并论呢?

妈祖是“三大神明”中最晚出的一个,迄今为止不过千年。最早的妈祖文献,是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廖鹏飞《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里中巫”身份的林默娘,是妈祖信仰的原始形态,能言人间祸福,济困扶危、治病消灾的林默娘死于海难,被地方民众立庙祭祀。北宋宣和五年(1123),朝廷派正使路允迪出使高丽国(今朝鲜)途中船只遇险,获圣墩之神(妈祖)护佑化险为夷,宋徽宗为圣墩庙颁赐“顺济”庙额,这是妈祖首次受到朝廷的褒奖。

马尔代夫沉没是怎么回事(一文解答)

南宋时期,航海地位日益抬升,妈祖先后被朝廷宗加封“夫人”“妃”,完成了从地方神到全国女神的转变。元朝的海运决定着国家的命运,妈祖进一步升格为“天妃”,成为与天等高的帝国护卫神。明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封“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永乐七年(1409),明成祖褒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从民间女子到“夫人”,从“夫人”到“妃”再到“天妃”,妈祖信仰的出现直至无与伦比,内生性大国的海洋意识不断凸显与跃升。

南京龙江天妃庙,即是大明为下西洋而特意修建,这在郑和及大明下西洋人员中,意义重要而复杂。随郑和下西洋的僧人胜慧,曾刊刻过《天妃经》。每一次远航前或归航后,郑和都要率舟师官兵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祈求天妃娘娘保佑大明官兵,西洋取宝一帆风顺。

马尔代夫沉没是怎么回事(一文解答)

特定的历史时代,宗教是医治人类心灵的最好良方。烛光之中,天妃显灵,阳光重新照射过来,大海渐渐恢复平静。

自然风险异常的溜山国,是否值得观光呢?大明有的是奇山异水,溜山国只能让人当时的大跌眼镜。

马欢《瀛涯胜览》载:溜山国“人皆巢居穴处,不识米谷,只捕鱼虾而食,不解穿衣,以树叶遮其前后。”

马尔代夫沉没是怎么回事(一文解答)

明白了吧?住,吃,穿,都是中国几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有巢氏的风格。回归大自然,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征服大自然。存在决定意识,明朝人是不会拿马尔代夫当旅游区的。

倘若意犹未尽,再看费信《星槎胜览》的记载:溜山国“亦有人聚,巢树穴居。不识米谷,但捕海中鱼虾而食。裸形无衣,惟结树叶遮前后也。”

溜山国接近原始状态,唯有一样达到了现代旅游区的水平。《瀛涯胜览》载:溜山国“有一等织金方帕,与男子缠头,价有卖银五两之贵者。” 买个“旅游纪念品”即花五两银子,这在大明可以买十石(944公斤)大米。

在如此贫穷落后的溜山国,郑和船队能采集的西洋宝物,就是龙涎香和椰子。但这样的地方,又不能绕开,仅此而已。(详见《海上大明》)

马尔代夫沉没是怎么回事(一文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