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文是谁(王洪文简介及经历)
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深刻说明了人的德才对于一个人乃至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所以,德不厚者不可位尊。而王洪文为这句话作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注脚。
王洪文,1935年出生于吉林长春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作为家中长子,八岁时就被迫给地主放猪,被当地富人子弟嘲笑为"放猪娃"。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因为在战场上表现突出,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复员以后进入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当工人,后来因其有当兵经历、工作表现又不错,被提拔到厂保卫科任干事,等于从工人转为一般干部。
现在有句时髦的话:“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放猪娃出身的王洪文,后来适逢特殊年代的那场运动,真的以“直升机”速度“飞”起来了。他靠造反起家,仅用两年时间就当上了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三书记,后兼任上海市工代会主任、上海市总工会主任、上海警备区政委。1968年,毛泽东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见到王洪文,当他了解到王洪文当过农民,当过兵,也当过工人,还当过干部,使他陡然对面前这个面带恭谨的英俊年轻干部留下很好的印象。1969年4月,在中共九大上,王洪文被选为中央委员。
九一三事件后,毛泽东多次说“要提工农出身的同志为副主席、常委”。他考虑新进入中央领导班子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要年轻,二是要从工人、农民中直接选拔一批人。1972年7月,他又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说:“我的意见就是要搞一点年轻人来当共产党的副主席、军委副主席。所谓年轻人,就是年龄在30至40之间,要工人和农民。老年、中年还要。你们多找找,南方北方都找。文化水平低点,用一批知识分子扶助。”
正是从这种设想出发,毛泽东非常看重王洪文。根据毛泽东的意见,王洪文从1972年9月起留在北京“参加中央工作”。半年后,他又被指定出席筹备中共十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并被宣布列席中央政治局会议。1973年6月,王洪文又被任命为中共十大选举筹备委员会主任。还被委派准备新党章,在大会上作有关新党章的报告。同年8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时年38岁的王洪文代表中央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并向大会提出中国共产党章程(草案)。随后召开的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为副主席,王洪文排名仅在毛泽东、周恩来之后。当时的外国外交官和媒体已开始把王洪文视为毛泽东最可能的接班人。从一个普通干部到党中央副主席(正国级),王洪文达到了人生顶峰,可以说用火箭速度也不为过。
毛泽东对王洪文抱有很大希望,经常对他循循善诱,耳提面命,并且请周恩来对他进行考察和培养。考虑到王洪文没有读过书,学习能力有限,毛泽东曾把一本《后汉书刘盆子传》给王洪文看,意思很清楚,是叫王洪文不要做西汉末期放牛娃出身当上皇帝而又被赶下台的刘盆子。
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调入中央工作的王洪文,很快就撕下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伪装。刚当副主席那阵子的拘谨、小心,也一扫而光。对于学习他是学不进去,在办公室又坐不住。于是,他借来一部又一部外国“参考影片”看了起来,有时还找来外国小说“学习”一下。后来,又“培养”了钓鱼、打鸟的爱好。终于辜负了毛泽东对他的厚望,变成了“刘盆子”那样不学无术,不务正业的人。
另外,王洪文还有一个爱好:喜欢喝茅台。如果用自己的工资喝茅台,他当时一个月工资只够喝十余瓶。但这难不到王洪文,因为他发现了一个喝得起茅台的机会:当时人民大会堂举办国宴,每次国宴结束后,都要把瓶中剩下的茅台酒并在一起,然后重新装瓶内部供应,一两块钱一瓶。于是,王洪文就去买了许多次。但堂堂一个党的副主席如此作派,不免使一些人很看不起他,对他指指点点。这使王洪文的面子挂不住,如当时的制度对官员公款吃喝限制得很严,但王洪文如同一只偷腥的猫,很快找到了解决办法。
据王洪文在上海的死党徐景贤的回忆录《十年一梦》记载:王洪文安排他在上海的小兄弟马振龙当了上海市轻工局党委副书记兼革委副主任,直接掌握了试制试用产品的大权,马振龙就源源不断地给王洪文送试吃、试用的产品,从香烟、酒类到糖果、罐头,从手表、照相机、打火机到录音机、电视机,包括王洪文设宴用的高级瓷器、玻璃器皿等,从日用百货、渔猎用具到高档食品、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上海市轻工局成了王洪文直接控制的物资供应站。王洪文也利用职权,投桃报李。马振龙不仅当了四届人大代表,而且经王洪文批准,还到日本、阿尔巴尼亚等国访问。
可以说,王洪文是烂泥扶不上墙。他当选副主席后,有两件事很快就看出王洪文的资历威望和政治经验是多么不堪,让毛泽东对他感到失望,从而把天平向刚复出不久的邓小平倾斜。
一件事是毛泽东让王洪文和邓小平一起去到下面考察,回来之后,毛泽东问他们自己死后会发生什么情况。王洪文做出了“八股文”般的回答:“全国人民一定会紧紧跟着毛主席制定的革命路线而前进,团结一致的将革命道路一走到底。”他的这份“娃娃语”般的答案是一般人都能想到的,仅把毛泽东的问题当成是对政治路线和忠诚度的考验,只看到了问题的表面,暴露了他政治经验缺少的短板。而邓小平却以自己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对各省考察的实际情况,认真而如实地回答:“天下大乱,军阀混战。”毛泽东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不久之后,即1973年12月14日,毛泽东同部分中央政治局同志谈话时,指着邓小平说:“现在,请了一个军师,叫邓小平。发个通知,当政治局委员,军委委员。政治局是管全部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我想政治局添个秘书长吧,你不要这个名义,那就当个参谋长吧。”第二天,毛泽东在同部分中央政治局成员和部分军区负责人谈话时说:“我们现在请了一位总参谋长(指邓)。他呢,有些人怕他,但是办事比较果断。你们的老上司,我请回来了,政治局请回来了,不是我一个人请回来的。你(指邓)呢,人家有点怕你,我送你两句话,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外面和气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过去的缺点,慢慢地改一改吧。”很明显,在对王洪文失望之后,毛泽东准备把更多的权利交给邓小平。
第二件事就发生在宣布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议上。1973年12月22日,毛泽东主持中央军委会议,在场的除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有各大军区司令员、军兵种主要领导。毛泽东示意,让王洪文点名。王洪文很高兴,他知道,这是借毛泽东树立自己威信的好机会!他拿起名册,高声喊道:“许世友!”
但没人答应!王洪文诧异地向会场望去,一眼就看见了许世友坐在那儿,脸色铁青,仰脸看着天花板,当没听见一样。这大大出乎王洪文意料,想当年王洪文在上海时,许世友任南京军区司令员,两人还有些交情,在一起喝过酒。1971年,许世友还和王洪文联手在上海抓捕了林彪死党。
王洪文犹豫了一下再次高声喊道:“许世友!”。但许世友还是没答应,反而将水杯向桌子上猛地一放,发出“咚”的巨响,那意思是“许世友的名字是随便喊的吗?”明显是在给王洪文颜色看。王洪文弄了个大红脸,看着这些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将们,许多人面无表情,有的甚至眼角还露出鄙夷的神色。王洪文一下子晾在那儿,幸亏周恩来及时救场,接过王洪文手中的点名册,直接喊道:李德生!到!陈锡联!到!杨得志!到!丁盛!到!……
当时毛泽东脸色铁青,却一言不发,但内心可能对王洪文失望至极。无奈王洪文根基太浅,是扶不起的阿斗。毛泽东对王洪文作了如下安排:三分之一时间在中央,三分之一时间下基层,三分之一时间调查研究。而毛泽东却愈发重视邓小平,委以重任,使得邓小平成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周恩来病重以后,在毛泽东支持下,由邓小平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
而王洪文也自甘墮落,反而热衷于钻营,与四人帮那些人搞在一起,学习上更是完全不用心。毛泽东对他还是抱有希望,进行挽救。1974年12月23日,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当面批评王洪文:“你不要搞“四人帮”,不要搞宗派,搞宗派是要摔跤的。”此时的王洪文,估计也心灰意冷,但是,他并不甘心。他利用下基层之机跑到上海,又召集自己当年的老部下,除了吃喝之外,还不服气地说:“十年后再看”。但他没等到十年,一年之后就去了秦城监狱。
在秦城监狱,林彪死党之一、开国中将吴法宪曾对他说:“当年我们打长春的时候,你还是一个孩子,一下子当了接班人,主持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工作,你应该想一想,这个台,你压得住吗?”王洪文说:“想到这些都已经晚了。”言谈之中,透出一丝“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悲凉。1992年8月5日,王洪文病亡,终年57岁。
毛泽东曾说过:“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但显然这个“你们”终究不包括王洪文。
《周易·系辞》言:“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此三条既为祸源,当为人生三大忌。而王洪文把这三条都占了,不亡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