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卷一共有多少章(道德经的讲究)
目前已知最早的《道德经》是郭店楚墓出土的《楚简老子》共一千七百多字,分为甲、乙、丙三组,抄录在形制不同的竹简之上,甲组最长,丙组最短,说明这三个抄本并不是在同一时期抄录完成的,不像包山楚墓出土的楚简那样,同一本书是由同样制式的楚简刻抄的。能证明这一观点的还有甲组字体不同于乙、丙两种。整理者认为甲组抄录时间要早于下葬时间,大约是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300年之间,距老子辞世有一百多年。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版本的《老子》有明显的分章符号,以黑色正方形方块表示章节结束。
再往后一百多年的帛书《甲本老子》,同样有分章表示,以圆点表示。该书不避刘邦名讳,整理者认为应当抄写于刘邦称帝之前。在马王堆汉墓同时出土的《乙本老子》避讳刘盈、刘恒,大约抄录于汉武帝时期。甲乙两本均分上下两篇,并且乙本还题有篇名字数《德经三千四十一》和《道经两千四百二十六》,甲本有分章符号,以圆圈表示,乙本无分章。
同为西汉时期的《汉简老子》,大约跟《帛书乙本》同期,按整理者说法,最晚不会晚于汉宣帝时期。该版本是有整齐秀丽的隶书抄写,并提有《老子上经》和《老子下经》的篇名,每一章单独另起一简,一共七十七章。这是目前一直最早有明确分章、字数的《道德经》。
到了西汉末年,严遵作《老子指归》十万余字,《指归》所引用的《德经》为四十四章,《道经》为三十二章,一共七十二章不同于各种版本的分章。
我们从如上材料可知,《道德经》早期的分章是比较复杂的,有的分章,有的不分章,分章的章数还不相同。把《道德经》分为八十一章的是比严遵大38岁的刘向,据他儿子刘歆的说法,刘向拿到皇家藏的秘书两篇,太史藏的一篇,以及刘向自家藏书两篇,一共是五篇一百三十四章,删除重复的三篇六十二章,定为两篇八十一章。这是《道德经》八十一章的由来,我们可以称之为官定本。
在两汉时期另外还有民间传承的版本,比如《河上公章句》,因为河上公本身是隐士,至于他传授汉文帝《道德经》的故事都是魏晋时候才编出的说法,并不可信。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了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也就是说并不知道河上公师承何处,只是讲了他的徒弟是安期生。太史公并未提及河上公作章句的,在《汉书艺文志》中也未提及《河上公章句》。但是从三国时期《吴书》中找到了几处引用章句的地方,足以证明在魏晋之前《河上公章句》已经有所传播,但是具体成书时间考据不详。
隋唐之后,魏晋时期的《王弼注本》和魏晋之前《河上公章句》成为最主要的两个流传版本,按照宋人的说法,古本的《王弼注》分为四篇,但是不分章,《河上公注》分为八十一章,在唐代每一章均题有二字作为标题。一般认为《王弼注》在氏族阶层广为流传,而民间尤其是道教偏爱《河上公章句》。西汉早年的另有徐氏、傅氏、邻氏三种《老子》解说广为流传,其书是以解读为主,已经失传。
经过复杂的版本变迁,最终所有的版本趋同,定稿于九九八十一章。虽然有很多章节有不合理之处,比如第十八章,开头就是“故大道废“,明显前面有接的内容,郭店楚简出土之后才知第十七章和第十八章是同一章,如此便合理和许多。另外就是第六十四章,才郭店楚简里被分为三个章节,且互不连贯,这样便能说通为什么总感觉六十四章没有一个统一的主题,前言不搭后语的。原来是因为刻意的划分章节所导致的义理分割。
为什么八十一章的版本能被普遍接受和认可呢?这里面有什么讲究吗?
在易学的思维之下,有所谓的“天数”和“地数”,一三五七九为阳,是天数,二四六八十为阴,是地数。终天之数说的是天数之和,也就是二十五。终地之数说的的地数之和,也就是三十。“终天之数纪之以三,又之于六”,这便是八十一章的由来,25×3+6=81,至于为什么要乘以三,有说法是“三生万物,成于太玄”,至于为什么要加上六,至今无解。
在易数之前,有一个更为流传的数术学说,是“天五地六”,这种说法在战国秦汉时期很有影响力,当时认为凡天之事,莫不过“五行”,以五演天数,以六演地数,说天的有五行,说地上人事的有六经六艺。世间万物皆有其数,是数术学的基本观点。终天之数,分为五六,又是一道计算题。81×5/11≈37,81×6/11≈44,于是《道经》法天之术,取37篇,《德经》法地之数,取44篇。
除了“天五地六”的说法之外,西汉还流行“阳三阴四”的说法,比如《西汉竹简老子》七十七章的划分,上经四十四,下经三十三。早期的上下经跟今天的顺序是颠倒的,西汉时期的《老子》上经(上篇)说的是《德经》,下经(下篇》说的是《道经》。至于刘向校定的时候,为什么要把上下经为之对换,不得而知。不过从韩非子《解老喻老》的顺序来看,上经确实是《德经》。
“数术之学”和“凑数之学”有着根本的分野,在乎有无信仰,古人信天命,信定数。于是学术之学大行其道,我们不难发现,很多都是都是围绕数术而定的,比如为什么“九五”便是人间至尊?古人相信数术犹如今人相信科学一般,阴阳五行,九宫八卦,河图洛书都是数术之学。他们相信通过掌握数术,可以做到“知天命,尽人事”,道教甚至认为逆天改命是有方法的,提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