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谷防饥什么意思_ 积谷防饥的历史典故
中国有名俗话:“积谷防饥,有备无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丰收之年不要忘记囤积粮食,以防饥荒之年没饭吃。这是中国人多少年总结的经验,因为老百姓靠天吃饭的时间太长,历史上中国遭受饥荒的历史也太多。据史料记载的就有72次。饥饿不仅造成人吃人现象,而且大量民众饿死冻死。所以丰年不忘饥年,是老祖宗几千年来总结的规律。
据史料记载,从秦末汉初一直到民国时期,我国各地不同程度上遭遇过饥荒,这些饥荒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有的饥荒甚至比战争死亡人数都要多。从历史记载看,这些大饥荒造成灾难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气候因素
历史上,我国遭遇的大饥荒与气候变化有关。对于靠天吃饭的老百姓,天气因素无法抗拒。据专家记载,中国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社会动乱,与4次小冰河时期有着密切关联。第一次小冰河时期是殷商到西周时期,关于这次小冰河造成的灾难,史料记载很少。第二次小冰河时期,则到了东汉末年、三国和西晋时,从这一时期的众多农民起义和割据势力看,国家因饥荒造成内乱。
据《资治通鉴》记载,汉献帝兴平元年时,全国出现了蝗虫灾害,老百姓种的粮食都被蝗虫吃掉,因此,全国出现大饥荒,汉朝粮价高涨,还出现人相食的惨剧。比如,西晋将领拿着晋惠帝的宫女当军粮令人恐怖。
第三次小冰河时期则出现在唐末、五代、北宋初,此时从全国乱局就能看出端倪。唐朝末年只剩下6千万人口,北宋初年只有2千万。明朝末年到清朝初期,此时是第四次小冰河时期,当时全国气温骤降,我国遭遇了奇寒天气,农作物大量减产,人口向温暖地方迁徙,大饥荒引发的战争也增加。但当时明朝从美洲引进了土豆、玉米和红薯等抗寒作物后,成为一时救命稻草。
二是战争因素。
俗话说有大灾必有大难。人们要生存要活命,遇到灾年时必定反抗。所以,只要大饥荒年就是战乱不止的年代。秦末酷刑税赋加剧了人们反抗,陈胜、吴广的起义掀起了反对秦朝战争,一直到刘邦统一天下,战乱依旧没能停止。东汉末的农民起义,各种割据势力为了能在乱世中分得一杯羹,混战多年。
三国混战更是如此,本来魏蜀吴刚稳定不久,又开始兼并之战。隋炀帝时,三征高丽,又挖掘大运河,用的人员之多,历史少见。再加上不注重老百姓休养生息,老百姓能不反吗?有人说李自成农民起义是因为明朝崇祯皇帝没发给他军饷,其实,那时李自成那帮起义的人,连工钱都不发了,还吃不上饭,横竖都是个死,不如反了明朝还有生的希望。
1942年,中原大饥荒,此时正是抗战时期,而中原是日本最想占领的地区。战争、灾年叠加在一起,因战乱死的、饿死的人太多了。所以打仗需要人,同样农业发展也需要人,光打仗没人种地。
三是人的因素
农业一直是历代王朝大事,因为没有农业,吃饭问题解决不了,什么事都无从谈起。所以古代越是重视农业发展农业的,该王朝就会兴旺。越是穷兵黩武,不注重农业的,王朝就走下坡路。汉武帝、隋炀帝等人都证明这了一点。所以大饥荒也与人有关,与当朝皇帝治理水平有直接因素。一个不会治理国家皇帝,必定王朝内部乱局多,连老百姓日子都不好过,更不要说吃饭了。
现在我们为了房子,为了车子而奋斗,其实,我们老祖宗却为了粮食为了生存而奋斗。俗话丰年不能忘记灾年,现在感觉不到挨饿滋味,但我们又浪费了多少粮食。所以还是老祖宗的苦难与教训还应记住,否则危机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