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是谁_董卓的人生简史
【在三国时期,董卓这个人,相信大家都知道。董卓本来是盘踞一方的大军阀,后来被何进召到了京城。从此之后,朝廷局面变得一发不收拾,天子和文武百官都被董卓给控制了。山河破碎,大汉倾颓,百姓流离失所......但是董卓是个头脑简单、嗜杀成性的人,他不懂政治,更不懂得收买人心,仗着自己的权势,做出了很多愚蠢的事情,杀害了很多无辜的人,惹得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天下没有一个人不憎恨他的。当然了,很多人了解董卓,都是通过《三国演义》。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他到底有多残忍暴虐呢?在这篇文章中,我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董卓。】
一、董卓为人及简介
董卓,字仲颍,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
前期的董卓 据《三国志·董卓传》记载,董卓年轻的时候,喜欢行侠仗义,结交了很多侠客和豪杰。后来他到了田里耕种,过上了优哉游哉的生活。生活看似辛苦,也赚不到什么钱。但是董卓这个人,是十分豪爽和大方的。要是有豪杰去田里看他,他就会杀猪宰牛,为他们接风洗尘,大摆宴席。所以,此时的董卓深得人心,名声也比较好。
不仅如此,董卓还是个才华横溢的人,不仅有文才,也有武才,天生力气又大。因为作战有功,被封为郎中,赏赐绢九千匹。
那么,董卓是如何处理那些绢的呢?
他的做法,让人惊讶!他把那些东西分给了其他的官员。
讲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对董卓有点崇拜之情?觉得他跟我们想象中的形象完全不符呀?
别急,接着大家会产生更大的困惑。
自那之后,董卓被提拔为广武县令,再然后又接连当上了并州刺史、河东太守、中郎将。
在担任中郎将期间,董卓因讨伐黄巾叛乱失败了,被贬官。等到凉州的韩遂造反时,董卓又官复原职,去阻挡韩遂的进攻。
打仗是艰辛和危险的。董卓的军队,缺乏粮食,人数又不够,而敌人甚是猖狂。但是董卓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据《三国志·董卓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
“卓数讨羌、胡,前后百馀战。”
此外六军中,只有董卓的军队避免了重大的伤亡。所以,董卓被封为前将军兼并州牧。
人是会变的,尤其是身处在三国这样一个乱世。曹操如此,刘备如此,董卓亦然。
前期的董卓,是一位豪杰,深得他人赏识,为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后期的董卓,随着权势的增长,欲望逐渐大了起来,人也变得歹毒了。
汉灵帝驾崩后,刘辩即位,也就是汉少帝。大将军何进跟宦官,为了争权夺势,产生了不可调节的矛盾。
何进为了诛杀宦官,想出了个歪主意:召外面的军阀进京,谋诛宦官。
董卓得知这个消息后,立马带着自己的军队,连夜赶往京城。没想到,董卓还没能入京,何进就被宦官给杀死了。
但是“请贼易,遣贼难”的道理,相信大家都知道。董卓来到了京城,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到处都是金碧辉煌建筑,美女和珍宝更是数不胜数。
董卓决定不走了,他要待下去,挟持天子,控制百官,做他的“皇帝梦”。
据《九州春秋》记载,董卓初入洛阳的时候,步兵不到3000人。但是董卓使用了障眼法,蒙蔽了别人:他让士兵们来来往往,举着旗,击着鼓。这样一来,很多人都以为董卓的军队不可胜数,没有一个敢轻举妄动的。
二、董卓做的那些愚蠢事
董卓为何要废掉皇帝呢?
答案很简单,董卓是个“大老粗”、“大军阀”,脑子里只有“强权思想”和“军阀思想”。他认为,既然要扬名立万,让大家都服从自己,总得做出什么轰动天下的大事。
那么,做什么最好呢?
毫无疑问,那就是废掉当今圣上,改立他人。
是呀,如果董卓连皇帝都敢废,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做的呢?
董卓什么时候萌生了废掉皇帝的想法?
据《献帝纪》记载,董卓挟持汉少帝后,跟他谈过话。然而,汉少帝恐惧万分,吓得连话都说不出来。而当董卓跟陈留王刘协(也就是后来的汉献帝)谈话时,刘协对答如流。董卓大喜过望,也就是在这时他有了“废掉刘辩改立刘协”的想法。
那么,朝廷大臣作何反应?
有一次,董卓举行宴会,他对大臣们说:
当今皇帝,昏庸无能,不能担当起拯救天下的重任。我想学习伊尹和霍光,改立陈留王,你们觉得怎么样呢?
尚书卢值表示反对,他说:
太甲不贤,所以伊尹将他给废掉;昌邑王刚当上皇帝才27天,就犯下了数千条罪,所以霍光将他给废掉。而如今的情况跟之前不同,当今圣上也并无过错。万万不可,废掉他呀。
董卓听后,当即大怒,表示就要杀卢值,但是被侍中蔡邕给制止了。
董卓当然不会死心,后来他再一次宴会群臣,说:
天子软弱无能,而陈留王仁义孝顺,理应当皇帝。
说完后,董卓就废汉少帝为弘农王。不久,又杀死了弘农王和他的母亲何太后,然后立陈留王为帝。董卓则被封为相国和郿侯,享受着极高的荣誉。比如,上朝时赞礼官不直呼他的姓名(赞拜不名),上朝时可以随身佩戴宝剑(剑履上殿)。不仅如此,董卓的母亲也跟着沾光,被封为池阳君。
从此之后,董卓占有了朝廷所有的珍宝,变得愈发蛮横和残忍了。比如,他放纵士兵到处去外面抢东西;自己则色胆包天,到宫里发泄自己的兽欲。
董卓凭借威严服众,哪怕别人对他做了一点坏事,他都要予以报复。可以说,朝廷上下没有哪个人的生命是安全的。
有个例子能说明这点。
当时有个叫伍孚的官员,有气节,他看不下去董卓的所作所为,于是在一次上朝时,衣服里藏着一把刀,想刺杀董卓。谁曾想到,董卓力气太大,伍孚怎么都刺不到他,反而被董卓给抓住了。
董卓:我待你不薄,你为什么要造反呢?
伍孚:你又不是君,我不是你的臣,何来造反一说?你篡夺汉室,罪大恶极。我真恨不得将你千刀万剐!
董卓勃然大怒,于是下令将伍孚处死了。
迁都长安,是董卓做的第二件蠢事。
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因很简单,当时汉朝的都城洛阳,占尽天时地利。而迁都洛阳是个不明智的举动,因为稍有不慎,会引起很多问题,轻则会引起文武百官惊慌,重则引起百姓暴乱。
董卓迁都前,征询了大臣们的看法。司徒杨彪表示坚决反对,他说:
“昔盘庚五迁,殷民胥怨,故作三篇以晓天下之民。今海内安稳,无故移都,恐百姓惊动,麋沸蚁聚为乱。”
杨彪的话再明白不过了,安稳的时候,是不宜迁都的,不然会很容易激发民怨。
董卓当然不会听,因为他就像一头牛一样,一旦做出了决定,是任何人也无法阻止的。
董卓对杨彪这样说:你难道想妨碍国家的大事吗?
迁都前,董卓让人焚烧了洛阳城,盗掘了汉朝皇帝陵墓,取出了里面的宝物。
这样的行为,为天下人所不齿。
迁都后,董卓被封为太师,号称尚父(天子的父亲)。然后,他过上了皇帝般的生活:出入乘坐金色的车子,大臣见到他,要顶礼膜拜。此外,他还让人给自己建造了一座府邸,取名叫“郿坞”。郿坞跟长安城一样高,里面可以容纳长达三十年的粮食。
从此之后,董卓实行酷刑,比如有人背叛他,他会将他的手脚砍掉,或者挖掉他的眼睛,再或者直接用大锅煮。如果那个人还是没死的话,则将他杀死。在场的人,无不颤抖不已,唯独董卓谈笑自若,饮食如故。
三、董卓之死
一代枭雄董卓,终究还是死了!
我想,董卓万万想不到,会死在自己的义子吕布手上。想他在上朝的时候,被王允一干人等袭击时,连忙呼喊吕布的名字,想让他来救自己。
吕布只是说:我奉皇帝诏书,正要擒拿你。
说完,吕布就一戟杀死了董卓。
董卓死后,他的尸体被抛到了街上,其模样真是惨不忍睹:
“暴卓尸于布。卓素肥,膏流浸地,草为之丹。守尸吏暝以为大炷,置卓脐中以为灯,光明达旦,如是极日。”
那些生前对董卓阿谀奉承的人,都被下狱处死。
“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如鸿毛。”
这句话,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至理名言。
董卓的死,无疑是轻如鸿毛。因为他死的时候,几乎没有一个人同情他。
结语【董卓,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位军阀,为人残忍暴虐,更是毫无组织纪律可言。他的悲惨结局,从他大逆不道、滥杀无辜那刻,就已经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