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明莉是谁_郝明莉的生平经历
伟大领袖毛泽东永远离开了他的人民,但他的遗风、遗族仍在。毛家人在履行自己的责任,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传承下去。
毛泽东唯一的嫡孙毛新宇,经过一次不成功的婚姻,终于找到对的人,同他一起传承毛家。
这个人就是刘滨。
一、毛新宇第一次不成功的婚姻
1992年,毛新宇自人民大学毕业时,尚无女友。作为毛泽东的嫡孙,在大学期间,他没有热衷于恋爱,而是把更多时间放在学习上。
在这期间,有许多慕名向他求爱的女子,在毛新宇看来都觉得“有些浅薄,不够聪明”。
周围的同学很关心毛新宇,想帮他介绍朋友,毛新宇便提出三条标准:
一是美丽温柔;二是聪明,理解我;三最好是干部家庭出身。
1994年4月,毛新宇和母亲邵华、外婆张文秋到泰安、曲阜旅游观光。他们住在御座宾馆,毛新宇邂逅了服务员郝明莉。
郝明莉第一次见到毛新宇,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被毛新宇憨厚朴实外表、学者的气质风度给吸引了。
她对毛新宇一家格外关注,经常帮着照顾张文秋老人。
毛新宇和邵华也喜欢上这个漂亮细心的山东姑娘,他们在泰安住了两天后,要去曲阜参观旅游,想让郝明莉一起参加。
但由于毛新宇一家身份特殊,出于安全考虑,省市接待办没有同意。毛新宇一家感到有些遗憾,专门请省接待办的同志表达了谢意。
回到北京后,毛新宇很快打电话给郝明莉,邀请她去北京玩。盛情之下,郝明莉来到毛新宇家中,住了一个星期。
在这短短的几天中,郝明莉始终被一种浓浓的亲情包围着,邵华平易近人,对她女儿般的体贴照顾。
毛新宇聪明好学,知识面极广,待人也宽厚,有毛家的大家风范。毛家人也非常欣赏郝明莉,邵华更把她认作干女儿。
郝明莉回去后,邵华了解了她的家庭情况。原来郝明莉也出身干部家庭,父亲是军官,她因为想体验社会生活,一边在山东矿院念书,一边在宾馆做服务员。
考虑到郝明莉既上学又工作的情况,邵华提出不如将郝明莉转到北京来读,更能充实自己。
1994年6月,郝明莉在泰安御座宾馆办理辞职手续,从山东矿院转到北京大学国际商务系就读。
1997年夏天,郝明莉从北大毕业,同毛新宇的爱情也瓜熟蒂落,上千位重要宾客参加了毛泽东孙子毛新宇的婚礼。
可惜的是,二人婚后不久产生分歧,尤其是婚后3年未见生育,最后和平分手。这也让毛新宇感觉到,要真正找一位灵魂伴侣,一起传承毛家事业并不容易。
二、刘滨走进毛新宇的生活
失落之余,毛新宇只能将更多精力投入事业,他进入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也正是在军队中,他邂逅了对的人。
2000年,30岁的毛新宇经过朋友介绍与23岁的刘滨相识。23岁的刘滨年龄虽小,经历却很是丰富。
她出生在江苏镇江,有着江南女子的温婉。但她从小又立志报效祖国,高中毕业之后便果断从军入伍。
不仅于此,她更选择了最艰苦的地方,在青藏高原格尔木地区的兵站部服兵役。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这个江南姑娘没有丝毫退却,反而更进一步,思想、素质更上一层。
1997年,刘滨以优异成绩考如解放军军医学院护理系,在校期间也是优秀分子,很快便入了党。
受过多年教育的刘滨被毛新宇的内涵与谈吐所吸引,而毛新宇也喜欢上这个聪慧、懂事,又带着几分英气的女孩。
此时邵华也正为毛新宇的感情生活头疼,她听说儿子有了意中人,马上让毛新宇安排“家属见面”。
刘滨也毫不扭捏,大方与“未来婆婆”邵华一起,吃了一顿饭。饭桌上,刘滨表现地落落大方,对邵华和毛新宇关怀备至,邵华一眼认定了这个“未来媳妇”。
得到家人认可,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更进一步。毛新宇的交往方式有些“特殊”,别人交往,都会去吃饭、看电影。
而毛新宇喜欢约刘滨去博物馆、图书馆,二人结伴到一些革命老区旅游。别人在玩乐,对他们来说是学习。
二人都是军队出身,对祖国、对革命有共同信念。在这样一种充满学习气氛的交往中,刘滨也饶有兴趣,陪着毛新宇一起学习。
更重要的是,刘滨也和毛新宇一样,非常崇拜毛家的家风、传统和历史。提到男友的特殊身份,她从来都是鼓励和支持毛新宇:“毛家人要有毛家的样子,决不能给毛主席丢脸。”
毛新宇渐渐感到,刘滨是能够和自己一起传承毛家的人。
2003年,两人学着革命前辈,举行了一场简单朴素的婚礼,没有大礼堂和婚纱,只有象征荣誉的军服,还有两方的亲朋好友。
三、毛新宇和刘滨结婚后,邵华与儿媳亲若母女
两人结婚之后,家庭十分美满,成了一对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妻。
毛新宇在一次采访中,幸福地说到:“我感觉遇到一位知心的爱人。她为人低调,待人真诚,是一位难得的好妻子。”
在生活中,刘滨成了邵华的好帮手。许多事情,邵华年龄大了,体力不足力有未逮,刘滨便为婆婆代劳。
有时候家中的老人生病,刘滨会专门放下工作,体贴照顾,尊敬孝顺。从护理专业出身的刘滨,得到毛家所有成员的尊重与喜爱。
许多人甚至说道,刘滨雷厉风行、大胆肯做,颇有邵华年轻时的风范。毛新宇和她相处,都依稀看到母亲的影子。
亏得毛新宇年轻时淘气,还有点怕母亲邵华,现在有了刘滨,他有时对朋友笑称,自己是“妻管严”。刘滨听了嗔怪道:“我可没对你‘严’!咱俩是相偎相依!”
2003年底,刘滨为毛新宇生下了一个儿子,这是两人幸福生活的见证。更为神奇的是,这个孩子居然和曾爷爷毛泽东生在同一天。
恰逢毛主席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毛新宇和刘滨商量,给这个孩子取名“毛东东”,纪念先辈的眷顾。
后来毛家其他长辈看了毛东东,都说孩子有毛主席当年的神态。这也是毛新宇和刘滨夫妇对孩子的期望,希望他可以继承毛主席的优良品格,继续为人民服务。
邵华对孙子出生更是兴奋。在他看来,毛新宇有了后代,意味着毛家的血脉得以延续。
她对孙子的教育十分上心,经常亲自和刘滨、毛新宇一起陪孩子学习、玩耍,毛东东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健康成长。
2006年,刘滨通过不懈努力考入了南开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刘滨的心情很激动,这是她在工作和育儿之余,没有放弃学习的结果。
可是当录取通知书到家里,她又陷入纠结:儿子毛东东刚满三岁,正是需要母爱呵护的时刻。
如果自己就此去研究深造,陪伴孩子的时间也会减少,给孩子的关心不够,她心里十分顾虑。
毛新宇给妻子的建议是:由刘滨自己决定,自己会给予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支持。
最终是婆婆邵华站了出来。她对刘滨说:“我从4岁就开始坐牢,在狱中接受教育,最后没有辜负先辈。冬冬是毛家的孩子,作为父母,更应该以身作则专注事业,你放心去吧,我来照顾冬冬。”
也正是邵华的支持和开导,让刘滨心里的顾虑瞬间消失了,在儿媳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足见韶华对刘滨的厚爱。
这对婆媳用实际行动打破了旧中国“婆媳不和”的观念。她们作为毛家的女子成员,用爱、宽容与责任对待彼此,塑造了一对先进开明的家庭关系。
四、夫妻同行,传承毛家家风
2008年,在完成学业之后,刘滨拒绝了许多国家单位的邀请,到解放军总参谋部成为一名助理。
这时婆婆邵华已经患了癌症,卧病在床。刘滨在认真工作的同时,经常到医院照顾婆婆。
同时,她还在邵华的耳濡目染之下,喜欢上摄影,很快掌握其中的精髓,后来成为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在汶川地震期间,刘滨陪着邵华,克服身体上的病痛,捐出了家中的10万元积蓄,并且组织摄影协会义卖,为灾区人民筹集了300多万元善款。
为了传承红色文化,刘滨和毛新宇每年都会回韶山祭拜,积极宣传毛泽东思想。
他们每到一处,当地的老乡们都争相与他们合影,交流,人们都在通过自己的方式,纪念和表达对毛主席的感情。
当时夫妻二人接受采访,提到自己的工资,刘滨谈到:“我们夫妻的工资不高,每个月加起来不过八千多元,但是为社会我们会尽自己所能。”
这番话也说明,刘滨真正成为了一个“毛家人”。她的大气、知性、坚持已经融入了这个特殊集体。
他们是毛主席传世的精神丰碑。当我们看到这一家人,就能够回忆起,在中国黑暗、危难的时刻,有千千万万个革命家庭,不惜自己的生命,不顾自身安危,舍小家为大家。
如果没有先辈们,也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即使在和平年代,我们也需要传承这种精神,这份深沉雄壮的感情有目共睹。
这是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前提。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不乏求存发展的“火种”。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并传承这些火种,永不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