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是什么时候_芒种的来历和习俗
2016年6月5日太阳达到黄经75度,便为芒种节气。芒种一般从每年6月5日或6日开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
“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是这个忙碌的时节最好的写照。芒种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因此“芒种”又叫“忙种”,是一个典型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正处于“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季节。
芒种的三候分别是:初候螳螂生;二候鹃始鸣;三候反舌无声。螳螂卵因感受到阴气出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鸣叫,能够学习其他鸟鸣叫的反舌鸟此时却感到阴气而停止了鸣叫。
节气农事
芒种即小麦等有芒夏熟作物成熟和耕种的最忙季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芒种时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常见的天气灾害有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芒种至夏至这半个月是秋熟作物播种、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进入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高潮。
主要农事有:
一是及时抢收小麦、蚕豆、豌豆等在田夏熟作物,做到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二是上、中旬重施玉米摆果肥,做好壅根防倒和防治玉米螟工作。
三是中稻秧田喷施起身药,中、下旬移栽;直播稻和抛秧稻防治稻象甲,早栽大田防治二化螟、叶瘟等病虫害。
四是棉花中耕松土除草搞好蕾期管理,防治盲蝽象、棉蚜虫、红蜘蛛等害虫,追施有机肥争取多结桃;整修棉田排水系统,防雨涝。
五是上、中旬抢种夏大豆、花生、春大豆追施花荚肥。春山芋追肥,中耕除草,培土补苗;扦插夏山芋。施好薄荷刹车肥。
六是播种豇豆、苋菜、小白菜等蔬菜;加强茄瓜豆类蔬菜的田间管理,防治病虫,采收上市和留种工作。
七是加强禽畜夏季防疫,成鱼饲养管理,桑田夏伐施夏肥,检修江海堤防工程和排灌机具,注意防汛防旱等工作。
节气习俗
送花神
“千旄旌幢”中“千”即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旄是旗杆顶端缀有牦牛尾的旗,旌与旄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它由五彩折羽装饰,幢的形状为伞状。由此可见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场面。
与端午节同过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每隔两年就有一次端午节出现在芒种期间,端午节是我国民间四大节日之一。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天中、朱门、五毒日。端午节有喝雄黄酒、吃粽子、吃绿豆糕、煮梅子、赛龙舟的习俗。所以这种凑巧的芒种又带有端午节色彩。而上面提到的煮梅子习俗也是端午和芒种共用的习俗。
打泥巴仗
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芒种时节,五谷下种,农忙告一段落,此时乡民需要放松,更期待一个好的收成。各村都选择一个“龙”日或者“虎”日,举行安苗祭祀活动。 “安苗”这一天,百姓家家户户做包粿,并供包粿在田畈地头祭祀祈祷,愿田禾茁壮,五谷丰登。
节气养生
防湿热防疾病
从芒种节气开始,天气甚热,雨水较多,湿度增大,北方进入雷雨、阵雨天,南方则已进入梅雨天,要注意防湿。
芒种节气养生谨防四种疾病:
易患口舌生疮
中医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芒种开始,湿热更重,如湿热内积,心火重,小肠积热,就会出现小便黄短,舌红苔黄,大便秘结,口舌生疮,就应该少吃辛热之品,如白酒、羊肉等。多吃黄瓜、青菜、绿豆。
可用竹叶3克、麦冬5克、金银花3克泡水饮。兼见大便秘结的可加大黄2克。如出现尿频、尿痛的就应看医生。
要防心脏疾病
芒种节气,气温更高,湿度更大,心脏负荷逐渐加重,有心脏病、冠心病的人要注意保养,少熬夜,避免工作过分紧张,生活要有节奏,可以吃一些保养心脏的药食,如麦冬5克、桂圆肉5克泡水饮,气虚乏力者可以加西洋参3克,或桂圆莲肉小枣小米冰糖粥,或麦冬桂圆肉枸杞菊花茶。
防妇科病
妇女应少吃辛热食物,多吃一些清热利湿之品,如绿豆,还应常吃健脾利湿之品,如薏米、山药、白扁豆、粳米粥。
防真菌
湿天应经常更换内衣。
勿赤膊贪凉
芒种节气,大街小巷开始有人赤膊贪凉光着脊梁。其实,当气温超35℃,人体的散热主要依靠皮肤汗液蒸发。此时若光着脊梁,皮肤就会从外界吸收热量,而不能散热。若穿点透气性好的棉丝织衣服,使衣服与皮肤间存在微薄的空气层,而空气层的温度总是低于外界的温度,这样就可达到防暑降温的效果。
为避免“空调病”,夏季的空调温度应控制在26℃~28℃。久待空调房间,应定时通风换气,禁止在空调房抽烟;长期呆在空调房的人。每天至少要到户外活动3-4小时,年老体弱者、高血压患者,最好不要久留空调房。
补水午休防中暑
多做做户外有氧运动,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都是不错的选择,但一定多喝水以防中暑。
出门防紫外线
户外紫外线强,要预防日光性皮炎,外出时尽量采取物理防晒方法:打太阳伞、戴遮阳帽等,同时避开正午时分。吃了光敏性食物,如芹菜、苋菜、黑木耳、菠萝等,尽量少出门。
要午休
我国有些地方有谚语说:“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这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这个时节的懒散。医生提醒,首先要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芒种夏日昼长夜短,午休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外出时间最好选在清晨或者下午,正午最好别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