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什么意思_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含义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是一句很常用的话,但不是孔子说的。这句话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出来的意思也并非完全不同。
晋灵公是一个昏君,为什么说他是昏君呢?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肠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左传.宣公·宣公二年》
他生活很奢侈,墙壁装饰的很豪华,少年心性喜欢用弹弓射老百姓,从高台往下射,然后看着老百姓东躲西藏觉得是一件很大的乐趣。这样的事情还好,只是胡闹,没有到要人命的地步。
有一次厨师不小心把熊掌煮烂了,他就直接把厨师杀了,然后让宫女把尸体抬出去。
这件事情让赵盾知道了,赵盾是晋国第一位权臣,也是《赵氏孤儿》中赵武的祖父。赵盾想去劝晋灵公不能这个样子。
这个时候士季说我先去劝吧,我劝了不行,您再劝吧。士季劝说的方法很奇特,没有说话,只是在晋灵公前面走了三次,晋灵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宣公二年》
晋灵公说我知道错了,士季就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这也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一个出处之一。士季这样说有些安慰和欣慰的意思在。
但仔细推敲,觉得这个记载有些奇怪,看上去是晋灵公胡闹,仔细想想挺怪异的。
第一,晋灵公作为晋国的一国之君凭什么杀一个厨子还需要让宫女搬出去,而不是让卫士去处理。
第二,士季走了几步,晋灵公就开口道歉,这国君做的也太憋屈了吧。
第三,士季对晋灵公的讲话,有些像安慰,更有一些像长辈对晚辈的训话。
这些怪异情况昭示晋国君臣关系不正常。一个喜欢胡闹的国君居然向臣下道歉说自己错了。
如果你了解当时的背景,你就知道晋灵公这样的反应是很正常的。
晋灵公本来当不上国君,赵盾当时想立公子雍。这个时候晋灵公的母亲穆嬴在朝堂上天天哭闹,说家里有继承人,为什么还要找回公子雍。
这里也很戏剧化的,穆嬴的哭闹有效果了。当时权势最大的赵盾居然同意立夷皋也就是晋灵公为国君。
夷皋的优势是什么?
我们在前面聊到夷皋有一个爱好是喜欢用弹弓打人,这根本就是小孩子的行为。没错,这就晋灵公的优势,晋灵公是公元前624年生的,他被立为国君是公元前620年。
一个五岁不到的孩子当国君,大权自然还在赵盾手中。对于赵盾来说立夷皋自然比立公子雍有优势。
所以他杀死厨子不是不用士兵,而是无兵可用,只能用宫人。
一个十多岁的孩子,看到这些权臣自然会感到害怕。小孩子害怕的第一反应是屈服承认自己的错误,但心中肯定不服。他只是安抚赵盾的心,然后暗中训练自己的军队,他要夺回权力。
这句我错了,我会改的话肯定是假的。
很快他开启第二步行动,让大力士鉏麑去杀赵盾,结果鉏麑自杀了。当然《左传》中记载鉏麑看到赵盾如此简朴,觉得赵盾是个好官。自己不杀赵盾违背国国君命令,杀掉贤臣赵盾又不对。二难之下用自杀解决了这个难题。
失败之后,晋灵公开启了第三步。
请赵盾喝酒,然后伏击赵盾。因为有了一次刺杀,权倾晋国的赵盾自然就警觉了。喝到一半,赵盾的手下提弥明就过来让赵盾离席。
伏击的士兵还没有到,因为都是赵盾的耳目,所以不能事前埋伏。晋灵公为了拖延时间,就先放狗咬赵盾,最后这条狗终于拖往了赵盾。
晋灵公的士兵赶到围住了赵盾,但提弥明拼死护卫,赵盾脱险了。
这一下子赵盾就受不了。
晋灵公是自己立的,结果反过来要自己的命。
不久之后赵盾的兄弟赵穿带着士兵进宫把晋灵公杀掉了,除了史官当时记载赵盾弑君之外,晋国舆论十分平静。
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左传.宣公·宣公二年》
所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背后却是晋国君臣之间的生死之争。赵盾类似于西汉的霍光,晋灵公类似海昏侯刘贺,不同的是赵盾干掉了晋灵公,霍光只是废了刘贺。这中间是否曲直自然不会像《左传》字面上记载这么简单。当然赵盾和霍光都是能臣,在他们治理下,国很强大也很安定。
李训受到唐文宗的宠信,这个时候李德裕向唐文宗建言,李训是个小人你要远离。结果唐文宗来了这么一句:
上曰:“人谁无过,俟其悛改。朕以逢吉所托,不忍负言。”——《旧唐书.列传·卷一百二十四》
这句不是李训自己说的,而是唐文宗说的。这一句与士季对晋灵公说的意思完全不同,唐文宗说这句话显然就是告诉李德裕,你要宽容李训,人都会犯错,能够悔改也是挺好的,不要死盯着别人以往的过失不放。
不同的语境,不同的人,不同的场合效果完全不同。
那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句话一定就有道理吗?来听听孙嘉淦的解读。
孙嘉淦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他最大的特色就是直谏。乾隆刚刚继位,他就上书乾隆该怎么当皇帝,乾隆对他说的很欣赏,直接提拔他为刑部尚书。
他并不认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句话合理。
语曰:‘人非圣人,孰能无过?’此浅言也。夫圣人岂无过哉?惟圣人而后能知过,惟圣人而后能改过。孔子谓五十学易,可无大过。文王视民如伤,望道如未之见。是故贤人之过,贤人知之,庸人不知也。圣人之过,圣人知之,贤人不知也。——《清史稿.列传·卷九十》
大意就是圣人也会犯错,但是圣人懂得自知和改正过失。比如像孔子和周文王就是这个样子。接着他就拍乾隆的马屁了。他说贤人的过错只有贤人自己知道,普通人是不知道。圣人的过错也只有圣人知道,贤人是不知道。言下之意就是皇帝你的过错,我们是不知道,只有皇帝才知道,所以你要自省。看似提醒实则在拍乾隆马屁,所以直谏也是要讲技巧的。
这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未必是正确,因为我们未必能看得出贤圣之人的过失,这就是孙嘉淦的核心观点。
上面三种情况大概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全部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