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有哪些贡献_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在现代的社会上,“富二代”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了一个贬义词,人们提起这个群体,总是带着一种调侃、瞧不起的态度。但其实,也有不少有能力有担当的富二代,历史上也有这么一个人,那就是西汉著名的皇帝汉武帝刘彻。汉朝经历了文景之治,传到汉武帝手上的时候,可以说底子是很丰厚的。那么,面对这样一份丰厚的家产,这位富二代又是怎么做的呢?
汉景帝时期,由于窦太后提倡道家学说,连带汉景帝与整个窦氏家族都崇尚黄老之说,国家实行少刑罚,少赋税的政策,大量兴修水利,着重提倡农业,同时,文帝景帝年间,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言战争,努力维持和平共处的局面,生怕就此消耗国家财力。因此百姓在和平安定的大环境下创造了大量的财富,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史记》中写到这段时期经济繁荣时曾经做了这样的形容:“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一、消灭潜在的竞争对手
当年刘邦建立汉朝之后,与吕后联手灭掉了韩信、彭越等异姓诸侯王,只让皇族子孙在各地当诸侯王。诸侯王在各自的领地内拥有军队,并且有一定的行政和财政大权,导致诸侯势力逐渐膨胀,威胁到汉朝中央政府的统治。汉景帝年间为了解决诸侯问题实行削藩,引发了诸侯联合起兵造反,这就是有名的七国之乱。
于是汉武帝上台之后,解决诸侯问题就成了非常急迫的事情。但是如果一刀切的削藩,除了会造成新的动乱外,还有可能被人骂成是六亲不认,要知道这些诸侯都是他的叔叔兄弟子侄,下手不能太重。终于在主父偃的帮助下,汉武帝开始实施推恩令。原来诸侯王去世后,爵位和封地只能由嫡长子来继承,加上兼并和赎买,最终使得诸侯王尾大不掉。推恩令就是让诸侯王在去世后,他的后代们平均继承他的封地,于是一块土地被分成了非常小的好几块,再加上汉朝的诸侯一个比一个能生,其后代分得的封地就更小。这样一代一代分割下去,诸侯王的土地被化整为零,彻底无法与中央对抗。到三国时期,刘备作为中山靖王的后裔,只能沦落到卖草鞋,可见汉武帝这件事干得有多漂亮。
由于西汉建国之初到文景时期,一直推崇黄老之说,朝廷内外都弥漫着一股无为而治的气氛,固然这种做法能与民休息,但是官员们也滋长了自由散漫的习气,对于汉武帝这种想要干一番大事业的人来说,这种懒惰是坚决不能容忍的。他急于要振作朝纲之际,儒生董仲舒及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让汉武帝非常满意。除了孟子的“民贵君轻”不被采纳外,儒家的积极入世和讲究纲常伦理都让汉武帝非常欣赏。这些思想能够教育官员和百姓锐意进取,又能够让他们安守礼仪和本份。实际上在汉武帝的思想统治上,是以儒术来教化人民,而在治理中则采用了法家的严刑峻法,儒法合一,令天下臣服。
三、统一币制和盐铁专卖制度
作为一个富二代来说,坐吃山空和贪图享乐是没出息的,只有在富一代老爷子成功的基础上建立更大的事业才是一个有出息的富二代。汉武帝是要做千古一帝的人,那么就必须要建立前无古人的功业。什么是前无古人的功业呢?答案是开疆拓土。
首先是统一币制,汉朝初年,各地币制混乱,诸侯国自己就能够生产自己的货币。即使七国之乱被平定也没能改变这个局面。汉武帝开始四处征讨之后国家财政吃紧的时候,国内富裕的商人们却一个个富可敌国,“或蹛财役贫,转榖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史记·平淮书),连拥有封地的诸侯王都要向这些富商点头哈腰。汉武帝以五铢钱作为标准货币,各地富商手里各式各样的货币统统作废,财富在一夜之间回到了中央政府手里。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汉武帝完成了一个富二代的再创业,建立了比富一代更加辉煌的功业。进步是喜人的,成绩是突出的。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汉朝从此开始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对人民利益的盘剥与索取。汉朝的中央财政欣欣向荣,而百姓的好日子也从此走到了尽头,许多百姓由此转为贫困,以至于汉武帝统治晚期,各地盗匪横行烽烟四起。为此,汉武帝专门写了一道著名的“轮台罪己诏”,总结自己统治的得与失,并且部分修改了此前的大政方针,汉朝的历史才得以继续往下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