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根敦群培是谁_根敦群培个人资料

时间:2022-04-16 13:17:50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他的一生,有许许多多闪光的地方,这些闪光就像黑暗中的一道道闪电,划破西藏的夜空,给后人以许多启迪 ,曾经有一篇文章,这样评价根敦群培大师。 东噶罗桑赤烈、恰白次旦平

根敦群培是谁_根敦群培个人资料

“他的一生,有许许多多闪光的地方,这些闪光就像黑暗中的一道道闪电,划破西藏的夜空,给后人以许多启迪”,曾经有一篇文章,这样评价根敦群培大师。 东噶·罗桑赤烈、恰白·次旦平措、仲布·次仁多杰,以及无数现代藏族学者,多受这位大师级学术家的影响,为西藏学术研究,持续做出卓越贡献。 根敦群培(དགེ་འདུན་ཆོས་འཕེལ།),本名仁增南木杰(རིག་འཛིན་རྣམ་རྒྱལ།),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双朋喜村人。 父名阿日·阿琼多吉,又名阿勒杰布,藏传佛教宁玛派信徒,精通藏文,谙熟经典,是一位密乘瑜伽师,在当地颇有声望。 母名白马吉,又名瓦朵。 妻名次旦玉珍,西藏昌都人,1941年与大师结为伉俪,第二年诞有一女。 “安多托钵僧”

4岁开始接受藏文读写、语法,以及诗歌和绘画等启蒙教育。7岁出家受沙弥戒,13岁时已经可以用藏文创作精妙的“回文诗”(顺着读或倒着念都通顺且内涵深刻的诗体)。 14岁进入拉莫德钦寺,拜藏传佛教宁玛派高僧系统学习宁玛派经典。17岁得法名根敦群培。

18岁入拉卜楞寺闻思学院深造,度过6年的学僧时光,并成长为拉卜楞寺学僧中的“超级辩手”。 在此期间,获得机会接触到西方传教士,了解新知识且对现代科学表现出浓厚兴趣,而时常被寺院诟病,最终结束在青海的学僧生涯。 因为出生以及启蒙,根敦群培大师在游历南亚时,曾自称“安多托钵僧”。 初到拉萨

1927年藏历3月,在母亲和姐姐的资助下跟随一支商队,踏上前往拉萨的旅途。 于次年春天抵达拉萨。 初到拉萨以娴熟独特的绘画技艺为生,其人物肖像受拉萨政教界上层人士青睐,生活开始稳定。 1929年进入拉萨哲蚌寺果芒扎仓学习,得拜格西喜饶嘉措为师。 常以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辩经技巧,一度连续四年获得扎仓辩经活动的“冠军”头衔。 先后完成了格鲁派学僧13级课程中的11级。 经过深入的闻思修,在学经层面,根敦群培大师深以为一味苦读并不是真正的修行,如果不能解决提出的质疑和困惑,深入地结合实践,那么学习拿到最高学位也无意义,只是个称呼而已。 1933年前后,根敦群培大师得知印度梵文研究学者热乎惹在拉萨的消息,于是不但前去拜访,还亲自担任向导,积极参与梵文资料的搜集、考察。 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到梵文学习的重要性,最终于1934年11月放弃了考取格西学位的机会,受热乎惹邀请前往尼泊尔继续进行考察学习。 从此,开启了大师一段长达12年的南亚游学之旅。

根敦群培是谁_根敦群培个人资料

游学经历

在尼泊尔期间,根敦群培大师学习梵文的同时,担任藏文教师,边学习英文。 大概两年后,大师踏上了印度的土地,在那里他如饥似渴般地遍历古印度24圣地,对印度的历史、文化、宗教以及周边国家的人文地理进行深入的学习和了解。 同时,遍访印度各地密宗大师,数次接受密宗般若灌顶,参阅古代印度各类经典,结合自己所见闻,撰就了《佛国漫游记》。 1938年5月根敦群培大师通过热乎惹的引荐,还拜访了泰戈尔,并深受泰戈尔思想的影响。 同年,与热乎惹以及其他南亚文化人士一起在西藏萨迦、彭域、热振、江孜、夏鲁以及扎什伦布等寺院实地考察和研究藏传佛教噶当派和达隆噶举派的经典,尤其是梵文经典。 期间,在哲蚌寺住了18个月,学习研究了大量藏文文献。 后途经桑耶、那塘、夏鲁和扎什伦布等地返回印度。 1941年,大师返回西藏继续本土学术考察和游历,在昌都结识了次旦玉珍,并与之结婚。 1942年,与热乎惹结伴前往佛教圣地锡兰(斯里兰卡)一所梵文大学进修梵文,同时在这里学习了巴利文。 在锡兰一待3年,大师以清贫的生活继续学习当地历史、佛教的分布和发展、当地佛教各著名尊者详实资料、风土人情等,写出了《斯里兰卡尊者专集》一书。 在锡兰时,《斯里兰卡上座部之达摩巴达经》经过根敦群培大师以优美动听的藏族诗歌体翻译成藏文《教诗》。 期间,还撰写了翔实记录锡兰风情和上座部佛教的《锡兰纪事》。 发挥自身的绘画技能,创作了大量当地民俗风情画作。 根敦群培大师足迹遍布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以及锡兰(斯里兰卡)诸国。 通过不断学习,在藏文基础上,掌握并精通了梵文、英文、巴利文等多种语言文字。 始终坚持闻、思、修,致力于讲、辩、著,著有许多学术含量极高,文化内涵丰富的精品力作。 值得一提的是同一位俄国藏学家合作,把藏文的佛教因明学经典《释量论》和史学巨著《青史》翻译成了英文。 根敦群培大师还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为数不多的研究梵文“贝叶经”的著名学者之一。 对“贝叶经”这种濒临失传的独特佛经记录,以及特殊记录介质的研究和传承,做出了世界级的特殊贡献。 实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楷模。 在印度等地期间,根敦群培大师结识了俄国、法国、英国、印度和瑞典等国家的许多思想家、理论家和进步人士,得以对国际社会进行深入接触。 在刻苦攻读佛学原理基础上,广泛学习世界其他先进理论和科技知识。 在这个时候,大师接触到了马列主义哲学和反殖民主义思想。 也因此得罪了英印当局,不但百般阻挠其因为高深的学术造诣前往美国、法国、苏联和德国等地从事藏学研究工作,更是迫其毅然离开印度,返回西藏。 《白史》的诞生

根敦群培是谁_根敦群培个人资料

1945年,根敦群培大师回到拉萨。 不久,大师深刻认知到之前的藏族历史文献大多研究对象是神,不是人,或者说仅局限于宗教。 坚持历史应该是人的历史,研究人才是历史的重心和重点。 大师通过对敦煌古藏文文献的接触、研究和发掘,结合对西藏佛教寺院的石刻碑文、大量藏文历史典籍的考证,寻访专家学者,撰写了意义非凡的《白史》。 根敦群培大师在《白史》中首次采用与以往任何藏族史学家不同的方法,将宗教和历史严格区分,与之前带有浓厚神话色彩的藏文史书截然不同。 尤其是开创了藏族学者科学利用古代敦煌文献资料的先河。 根敦群培大师成为了第一位科学运用敦煌文献资料考证西藏古代史的藏族学者。 《白史》是大师藏族历史研究的代表作,也是其研究藏族历史的最高成就。 非同凡响的藏族性学(性文化)研究

在一个禁欲的传统社会,能够以理性面对在性方面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并且以高级的性观念、性意识和性文化进行认知和研究,绝对是难能可贵和开天辟地的。 根敦群培大师在借鉴古罗马、古印度和古中国性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藏民族的性文化进行了广泛科学的探索和研究。 在著名藏族学者居·牟潘大师的《欲经》影响下,根敦群培大师在性学理论的研究基础上,与实践相结合,撰写了《西藏欲经》(或称《性爱艺术》)。 大师认为藏族性文化与印度性文化具有密切关系,藏族性学是在印度性学的影响下产生的。 藏传佛教戒律、藏族传统文化背景以及传统伦理观念,在近千年的历史中,使得藏族性学与藏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极其不对等和不相称。 《西藏欲经》文辞优美,知识性强,颇具科学和文化价值,广为流传,应视为揭示藏族性科学理论不可多得的珍本。 这部著作,旨在让性去神秘化,使人们理性回归性爱生活,应该把性爱作为一种文化、艺术、情趣和精神生活来享受。 突如其来的迫害 根敦群培大师曾在印度噶伦堡结识了主张改革封建农奴制的邦达饶嘎等西藏进步人士。 因此,与这些进步人士成立的“西藏革命党”有了联系。 1945年,根敦群培大师冒险到达旺等地区考察并绘制了基于传统中印边界认知的科学地图。 据说,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时中国所主张的传统边境线,证据链中的一环即根敦群培大师所绘制的地图上标明的界线。 在根敦群培大师将地图以及相关资料转送西藏进步人士邦达饶嘎过程中,一份地图被英印截获,引起了英印当局的恼怒。 英印当局把有关资料和情况告知当时亲英的西藏噶厦政府。 1946年,噶厦为迎合英印当局,以伪造钞票罪和宣传布尔什维克之名将大师逮捕,并先后关进朗孜厦监狱和雪监狱。 在被关押的3年多中,大师身心遭遇严重摧残,导致病魔缠身。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大师虽已获释在家,但是身体已经极度虚弱,病情日益恶化,虽经中央人民政府特派的医护人员多方救治,终医治无效,于1951年12月18日(藏历8月14日)在拉萨嘎如厦其住所内与世长辞,享年48岁。 据大师遗孀次旦玉珍老人回忆,在大师逝世之前,曾有3人前来拜访,其中2个是英国人。 他们在拜访当天极尽劝酒之能,让大师喝下了很多酒,自己却喝得很少。 当天晚上,根敦群培大师出现呕吐状况,手和嘴唇颜色乌黑。 成就和影响

早年的学经经历让根敦群培拥有了扎实的佛学理论基础。12年的南亚各国游学,充分认知世界以及相关现代科学知识,并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和探索、研究,使他成长成为了藏族一代学术大师。 据统计,从1936年在《明镜》发表第一篇文章起,到1951年去世,根敦群培大师共撰写和翻译103部(篇)作品,创作诗歌20组,绘画作品125幅。 内容涉及历史、宗教、语言、考古、文学、文献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艺术等诸多学术领域,至今影响后人。 他的英年早逝是藏族宗教学、社会学、历史、地理等学术界的重大损失。 “不要说根敦群培的一部完整著作,就是他的一两首谒颂,对于我们都有开启智慧的特殊作用”,主编过《西藏通史》的著名藏族历史学家、原西藏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恰白·次旦平措先生在生前,曾这样评价根敦群培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