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枫是谁_彭雪枫生平简历
“我是一个遗腹子,没有见过我的父亲。通过他写的一些文章,我对我父亲的了解是逐步加深的。”
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笔记本,在它的外面包裹着特殊的封皮,上面写道:此小本宜严加保存,不再给任何人借阅。
在岁月的磨砺下,纸张已经泛黄,彭小枫却一直视若珍宝,这个小小的笔记本,曾被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和夫人珍藏了六十六年。
这位让张震思念萦怀了六十多年的亲密战友,正是彭雪枫。
他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率军南征北战,屡建奇功,素有“常胜将军”之称。
“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
1944年秋天,中共中央为牺牲在战场上的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彭雪枫,发表悼词。悼词高度评价了他二十年的革命生涯与功勋。今天,让我们来重温一下这位国家荣光,虎胆英雄彭雪枫。新来的朋友可以先点个关注,既方便回顾往期的故事,又不错过之后的精彩内容。
长征路上生死攸关,重占遵义,彭雪枫智勇双全
1907年9月9日,彭雪枫出生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七里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家庭虽然贫穷,但父母依然对这个孩子寄予厚望,给小小的孩子起了乳名隆兴和学名修道。
从名字就不难看出,这个孩子将会踏上怎样的征途使命,他将用一生修习自身不断前进革命道路,为了中华复兴兴隆崛起不断拼搏。
孩子渐渐长大,开始要读书认字。
1912年彭雪枫随教私塾的祖父彭如澜读书识字,后在伯父彭延庆办的私塾为富家子弟作伴读。
1921年秋天,彭雪枫投奔了在天津教书的伯父彭延庆,并努力学习不负众望地考入了南开中学。
不论是亲人教学还是跟随着别人读书,彭雪枫都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够吸取知识的机会,他像一块渴望水分的海绵,不断吸取着四面八方来的知识,充实自己,增进自己的能力,哪怕是遇到了中断资助的困境,也依然不愿放弃学习机会,也好在得校长余心清照顾,能在该校小学部教国文,有了月薪,才能够继续学习。
1925年在爱国进步教师的影响下,阅读了不少的进步书刊,有了进步思想,后经唐纵介绍,在育德中学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从此开始,彭雪枫的人生道路便与革命共产主义密不可分,可谓是一生都奉献给了事业。
1935年2月,经历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一路长征的中央红军,在云南扎西进行整编。
天气阴沉,危险重重,蒋介石调集40万大军,对红军形成合围之势,扬言要将红军“聚歼”于此。
就在红军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毛主席通过破译的敌人电报分析判断,在国民党的重重包围之中,有一个最薄弱的环节,那就是遵义地区,那里仅有黔军王家烈的一个多师。
于是,毛主席和周恩来同志商议后决定,回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遵义。
要想重占遵义城,必先攻取娄山关。
娄山关,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它是大娄山脉的主峰,北拒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兵家必争之地,古称天险,人称黔北第一险要,倘若占领了娄山关,无险可守的遵义城就如同敞开了大门,是人是鬼取之都同囊中之物唾手可得。
因此,攻占娄山关,对于红军来说简直是生死攸关的战斗,甚至可说是决定了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之战,如此重要的战役必须成功,肩负领导战役的指挥员必定是身负众望所托,那么该是何人才能有如此天大本事,面对如此关键战役能够脱颖而出不负众望?
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在接到命令后,心中立刻浮现了一张坚毅沉着的面孔,——第十三团团长彭雪枫。
在遵义会议召开期间,他协助彭德怀,辅助共同作战,取得刀靶水大捷其骁勇善战又谋略过人,给彭德怀留下了深刻印象,又因为他的帮助,遵义会议得以顺利召开。
彭雪枫骁勇善战,谋略过人,屡立奇功,以能打大仗、硬仗著称。
攻占娄山关刻不容缓,接到命令后,彭雪枫立即带领部队,向娄山关疾进,他必须要在十个小时这样仓促的时间之内,不容置疑地胜利攻下娄山关。
1935年2月25日凌晨,当彭雪枫到达娄山关时,发现国民党早已在周围派下重兵把守。彭雪枫没有贸然进攻,而是躲在暗处,隐蔽形迹不被敌人所察并进行实地侦察,在不断侦察过程中,他眼尖地发现娄山关的主峰点金山峭壁绝壁难以攀登,敌人防御较为薄弱,于是他决定分兵作战,一部分兵力发起正面攻击进行佯攻,另一部分兵力随他绕过敌人主火力,深入敌后。
彭雪枫制定计划后立刻开始实施,他派出红十三团的两个营,开始按计划作战。
国民党守军果然中计,派出全部主力部队,投入到点金山的正面迎战,向红十三团的战士们扑来,彭雪枫成功吸引了敌人的注意力。
与此同时彭雪枫率领的另一支部队,不顾荆棘丛生,沿着点金山右侧的陡峭山路,一路艰难攀登,直至深入到敌人后方,当他们快要到达点金山侧后时,不出所料,山上一片寂静,背面根本没有国民党的守军。
那说明作战非常成功,敌人全部火力已被吸引大前方战场,彭雪枫立即指挥战士们向点金山顶峰冲去,抢占到山峰最高处,从高处俯瞰着向下,彭雪枫看到,此时他分出的主力部队正在和敌人激烈厮杀枪火四溢,一道道火舌向红十三团的战士们扑来,热火朝天,看的战士们血气上涌,精神为之一振,敌人根本不会料到,他们只顾着眼前的拼杀,毫无防备的背后却已经暴露得一览无遗。
彭雪枫立即下达指令向前冲去,从后方攀登山峰多时的战士们一鼓作气怒嚎着冲下去对敌人形成包围之势。
但国民党守军仗着充实的弹药和火力猛攻,不断行动反抗,眼看敌军在密集火力的掩护下将突出重围,在这危急时刻,彭雪枫又眼尖地发现了敌人的指挥官,立即命令四个狙击手执行“斩首”“擒贼先擒王”。
随着四声狙击枪响过后,敌人的指挥官应声倒下,随着国民党指挥官的死亡,国民党剩下守军立刻犹如一片散沙,处处开始陷入混乱,反抗的声势也开始渐渐缩小,没有了领头羊,剩下的残党不过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时机不容错过,彭雪枫马上重振部队,鼓舞士气,率领红十三团发起最后总攻,2月25日,经过十个小时的不懈奋战,娄山关最终成功拿下,2月28日,红军终于重占遵义,由此开始节节突破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
娄山关一战胜利的意义是不可言喻的,这是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毛主席在行至娄山关时触景生情,写下了《忆秦娥·娄山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这句诗已成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句,也与彭雪枫这位英勇的青年将领紧紧联系在一起。
雄才谋略,能言善辩,彭雪枫机智劝说文采过人
太原市的新满城街,曾是一处繁华的市井地,如今成为了居民住宅区,八十多年前这里曾有一座豪华公馆,公馆里住着上海一家公司的经理,姓彭。
而这位长山革履的彭经理正是彭雪枫,此时他正在秘密执行毛主席交给他的一项重要任务——联阎抗日。
毛主席在1936年的10月22日,给当时的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发了一封电报,其中有这样一句:北方军事上的统一战线工作,晋绥的统战工作是第一位的。
毛主席把做好阎锡山、傅作义的统战工作列为北方军事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的第一位,足见此事的重要性。
阎锡山,人称山西“土皇帝”,武昌起义后被举为山西都督,他手下拥有晋绥军三十万,占据统领山西二十余年,他既沉醉权术又经营世故,拥蒋又拒蒋,反共又联共,和日不降日。眼下,日军、中央军、红军都在山西周边,阎锡山把这三方比喻成三个鸡蛋,整天思考如何在这三颗鸡蛋上“跳舞”一个也不能踩破。
1936年2月,红军为了打通华北抗日路线,渡河东征进入山西抗日反蒋,在七十五天的时间内转战五十三座县城,给晋绥军以沉重打击,对这件事,阎锡山一直耿耿于怀。
这一年的11月12日,彭雪枫带着毛主席的亲笔信,会晤阎锡山。
刚一见面,阎锡山就先声夺人,言辞犀利地责问红军东征时为何围歼他的部队,面对阎锡山的发难,年仅29岁的彭雪枫对面如此圆滑世故的人也并不显得凌乱慌张,他不卑不亢咬字清晰地反驳道:红军东渡黄河,为的不过是救中国于危难,为的不过是要与日寇抗争,至此是为的解山西之忧,不为侵占山西,反观蒋介石之流,明面上以“剿共”之名,大摇大摆举兵入晋毫无礼数赶又赶不走,企图吞并占领的心思昭然若揭。
当时,东征战役虽然结束了,红军回师陕北,但是蒋介石的部队仍然驻留在山西,威胁到了阎锡山的生存。
彭雪枫一席话有礼有节,阎锡山收起了他发难的态度,但毕竟是一个老谋深算的老狐狸,常年周旋于各种社交场合,懂得进退的他并没有马上表态,而是给了一番模棱两可的说辞。
正当彭雪枫要推进谈判之际,西安事变爆发了。
阎锡山违背了与张学良的承诺,圆滑的他先是表示持保留态度仿佛中立,接着又通电反对,这给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带来了不利影响。
关键时刻,毛主席紧急指示彭雪枫,速与阎锡山协商。
而彭雪枫因为与之周旋了一段时间了,对阎锡山的想法与他的行为还是有所了解的。阎锡山就是怕蒋介石反过来又搞他,所以阎锡山自始至终都是持自保的想法,只要他能安全不受纷乱影响,他怎么都可以。
于是会谈中,彭雪枫紧抓阎锡山想要“自保”的心态,诚恳劝说:日军正磨刀霍霍,南京政府想借刀杀人,山西“不亡于日亦亡于蒋”,只有联共抗日才是唯一出路。
彭雪枫对局势的精准分析与雄辩的口才有力地击中了阎锡山的软肋,一番周旋后,阎锡山最终同意与中共合作,表明共同维护主持大局的立场,这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也为之后的八路军由山西向华北挺进至敌人后方抗战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只身入晋,“虎穴统战”的彭雪枫被誉为党中央的“好参谋”,八路军的“先行官”。
1937年,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正式建立,彭雪枫任主任,工作由秘密转为公开,大力宣传抗日和动员扩大抗日力量。
此时,日军已叩开晋北门户大同,虎视眈眈直逼太原,为了自保,阎锡山积极组织新军并邀请彭雪枫去宣讲抗日思想和游击战术,一些大学中学也纷纷邀请他去演讲,彭雪枫出口成章,深入浅出地宣讲“抗日救亡”,生动形象妙语连珠,每每座无虚席轰动太原。
从此,太原成为了中共在华北联合抗战基础最好的地区,成为华北救亡运动的中心。
1937年冬季的一天,在八路军临汾刘村镇学兵大队,彭雪枫正为学员们讲授《游击战术》,台下有一个人听得入迷,直到讲课结束,还意犹未尽,迟迟不愿离去,这个人就是音乐家贺绿汀,这次他是来山西采风和慰问演出。
当贺绿汀第一次见到彭雪枫时,见眼前人身着黑色长风衣,军帽于头顶稳稳地戴着,外表给人一种知识分子的气质和风范,但又不失军人的英武,作为文艺工作者的贺绿汀,对游击队和游戏战术感到崇拜与好奇,当彭雪枫讲到八路军缴获日军武器,用缴获而来的武器创建八路军炮兵团时,贺绿汀灵光一闪。
听了彭雪枫的报告,他参观了当时八路军的炮兵团,那些炮都是俘虏日本人时留下的。
一整天,贺绿汀都处于极度的兴奋之中,晚上他辗转安眠,拿出纸笔,脑海中回想起彭雪枫讲课时说到的,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此曲一气呵成,一首《游击队之歌》诞生了。
从此,这首抗日战歌传唱全中国,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唱着这首歌走上了抗日前线。
彭雪枫的名字和他所在的八路军,也由这首歌传扬开来,威震敌后,人们称赞他,上马能打仗,下马写文章。
家如夜月圆时少,人似流云散处多
1944年4月,日军为打通平汉、粤汉线,集中五十余万兵力,对中国平汉、粤汉、湘桂铁路沿线,发动侵华战争以来最大的战役。
国民党军队在三十七天内丢失城池三十八座,河南全省几乎全部沦入敌手。
随后,中共中央及时发出指示,命令收回河南重掌中原控制权,命令以新四军第四师为主力部队,收复津浦铁路以西地区。
彭雪枫正是时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张震任参谋长,彭雪枫内心兴奋不已,他终于等到了这次机会,他迫不及待要去消灭日伪军重振红军士气。
1944年6月6日,彭雪枫写信给妻子林颖,信中言他对当时的战争局势予以展望,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如今的战争局势是非常有利,这实在是对所有人最大的鼓舞与动力,中国革命已经苦苦奋斗二十余年之久,总算是要苦尽甘来了。
“送来花生酱一瓶,可当佐餐,甚念。”
信中他还不忘叮嘱已经身怀六甲的妻子,妻子怀孕,自己却不在身边了,孕吐情况也不知有所缓解。
1944年8月15日,就在彭雪枫率领部队出发的当天,已经怀有身孕的妻子林颖,为了能在丈夫临行前再看他一眼说几句珍重的话,只身步行十几里路赶到彭雪枫身边为他送行。
临行前彭雪枫又细细叮咛妻子,安心养胎,待他凯旋之时,孩子也大概就要出生了,在与妻子短暂相处仓促告别之后,林颖含泪告别丈夫,彭雪枫也重新踏上了征程。
1944年8月30日晚,彭雪枫率军,越过津浦铁路向西大举前进。
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七十六年前,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第四师,就是在这里与敌寇展开了厮杀,从此,这个村庄便与彭雪枫这个名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当年,彭雪枫在教堂建立临时指挥部,与张震一起,制定了详细周密的作战方案。
1944年9月11日凌晨,部队开始向敌人发起总攻,在迫击炮和机枪双重火力猛攻下,敌人的防御阵地很快就被攻陷,一个小时后,经过战士们英勇地奋力拼杀,八里庄战斗进入激战的尾声。
但突然,通信员报告说,因敌人的炮楼被击中坍塌,失去了火力支援,敌人准备逃跑,彭雪枫听闻立刻放下手中的笔记本,夺门而出,他要亲眼看着敌人狼狈逃窜的败相。
这个小本子,就是张震保存了六十六年的那个小本子,也是彭雪枫最后留下的东西。
彭雪枫总是将这本小本子放在他的左上衣的口袋里,贴近心脏口的位置。
那天,因为要亲眼看着骑兵团追击敌人,他心系前线心急如焚,所以离开指挥部的时候匆忙无比,这个小本子就被留在了那边,也从此永远留在了那边,他再也不能拿出这本小本子,记录下任何点点滴滴。
彭雪枫赶到阵地前沿,站在离敌军据点仅有几十米的位置居高临下,直接指挥战斗,眼看敌人兵败如山倒正不停后退逃跑,彭雪枫立刻下令派出一个团对敌军进行追击势必要将敌人截击,面对如此攻势敌人纷纷成了残兵败将,被两面夹击之下敌人最终缴械投降。
但就在这样马上要庆祝胜战的时刻,彭雪枫的胸口染开了一圈红晕,一颗子弹打入了他的胸膛,这是令人窒息的一瞬间,也是漫长的一瞬间,霎时,所有人的氧气仿佛被掠夺,空间与时间都静止了,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不敢置信地瞪大了双眸缓缓倒在了前沿指挥阵地上。
彭雪枫牺牲了。
张震副主席身体比脑子先反应过来,一把把他抱住,他就牺牲在张震副主席的怀里,没有瞑目,却永远闭上了眼睛。
难以置信和不甘与恐慌蔓延开来,张震和战士们不停高呼着彭师长的名字,可是无论他们如何高喊,无论他们的声音多么绝望,无论他们此刻有多撕心裂肺,彭雪枫都再也听不到了。
八里庄战斗胜利了,然而空气中并没有战斗胜利带来的喜悦与狂欢,一位年轻的师长,在胜利的那一刻,永远地倒在了这片土地上,这片他为之奋斗了二十多年,他所热爱的土地上。
他最终回归到了祖国大地的怀抱之中,而这一年,他仅仅只有三十七岁,他甚至都没有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出生,他曾信誓旦旦地对妻子说过待他凯旋,但这份等待,成了永远。
为了不影响其余战士的士气,同时也为了保护身怀六甲的林颖,中央决定,暂缓公布彭雪枫阵亡的消息。
“我母亲正怀有身孕,告诉她以后,怕她悲伤过度,影响孩子的分娩,就用电报来给我母亲发电报,告诉她前线取得胜利了,这时候的电报署名,仍然是彭雪枫,好像我父亲依然在指挥战斗。”
林颖满怀期待,等待着丈夫早日归来,三个月之后,林颖生下了她和彭雪枫唯一的孩子,她拿出丈夫写下的八十七封信,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脑海中回想着与丈夫为数不多的相处时光,虽然短暂,却让她欣喜不止,她一遍遍地憧憬着与彭雪枫团聚的情景,一遍遍地憧憬着美好的将来,然而彭雪枫牺牲的噩耗,将她的憧憬彻底粉碎,整个人如同石化,眼里再也没有从前的光芒。
为了纪念彭雪枫,林颖给他们的孩子取名彭小枫。
“我父亲和我母亲结婚以后,三年多的时间里,实际他们真正两个人在一起相聚的时间也就是三个多月。”
家如夜月圆时少,人似流云散处多。
这是彭雪枫写在小本子上的诗句,此后他们一家人再未团圆。
彭雪枫牺牲以后,张震副主席就回到在教堂建立的指挥部,这里不久前还是他们二人共同建立的指挥部,如今却是只有桌子上的小本子还能证明他的存在,从桌上把小本子拿起来,紧紧贴在胸前。
就如同彭雪枫生前保存那样保存起来,一直保存了六十六年,张震副主席讲:
“如果带了这个小本子就好了。”
“那颗打中他的子弹,是一颗冷枪的子弹,已经是强弩之末,打到他的心脏里就再也没有出来。”
也就是说这颗子弹已经没有多大的劲儿了,那天要是带了这个小本子,可能彭雪枫就不会牺牲,顶多受点伤。
1945年2月2日,彭雪枫牺牲的消息公诸于世,上万名群众为彭雪枫举行公祭,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
“路两边都是摆的桌子,上边放三样东西:一碗清水,一面镜子,三柱香,就表明彭雪枫清如水,明如镜。”
当得知彭雪枫牺牲的消息,毛主席悲恸不已,他和朱德、彭德怀、陈毅共送挽联,称赞他是共产党人的好榜样,中华民族英雄。
1988年经中央军委审议,彭雪枫与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一同被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也不会忘记,半个多世纪以来,人民的纪念从未间断。
在今天的江苏、安徽、河南等地,都分别建有雪枫公园、雪枫墓园、彭雪枫纪念馆,和以他名字命名的小学中学,以此来铭记牺牲在战场上的英烈。
彭雪枫曾经的母校,北京汇文中学为了纪念这位壮烈牺牲的校友,每年都会评选出一个综合素质优秀的班级,以彭雪枫的名字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