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曼是谁_赵一曼的英雄事迹
她就是抗日女英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赵一曼。
双枪白马战敌寇,誓志为国不为家
1927年初,赵一曼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成为中国军事学校的第一批女学员。在学校的军事化管理下,赵一曼和其他女兵们一起,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政治理论学习。在训练场上,赵一曼既学习了指挥作战,也能够手持步枪冲锋在山道和树林;政治课上,李达、许德珩、恽代英等教官的理论讲授,则更加坚定了赵一曼的革命理想和信念。
然而,好景不长,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上海大肆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7月15日,汪精卫叛变革命,全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同年9月,为了保存和培养优秀干部,党组织派赵一曼等同志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在开往莫斯科的轮船上,赵一曼结识了同为黄埔军校学生的陈达邦,在相处中两人互生情愫并坠入爱河。1928年4月,经党组织批准,他们在学校教堂举行了婚礼。婚后,两人相互扶持、共同学习,度过了一段甜蜜幸福的时光,不久,赵一曼便怀孕了。
实际上,当时赵一曼患有肺病,身体虚弱,党组织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决定让她先期回国。陈达邦后来在《忆一曼》的回忆录里写道:“我同一曼同志在莫斯科分别时她怀孕已经4个多月了,我建议解怀以后再回国,她坚决不同意,她说党的决定,不能还价。为了照顾她,我又建议我俩一同回国,她认为夫妻离别事小,求学的任务重大,劝我莫作此想,她的党性和原则性多么坚强……”
临行前,陈达邦把一只戒指和一块怀表送给赵一曼留作纪念。赵一曼对丈夫深情道:“我看到这两件东西,就如同见到了你。” 就这样,这对新婚夫妇在结婚几个月后,便异域相隔,从此再未相见。
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东北大部分地区被日寇占领。为了挽救陷民族危机,赵一曼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奔赴抗战前线,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此时的她才化名为赵一曼。1933年,赵一曼在海伦地区率领游击队作战,以两百人的兵力击溃伪自卫团五百余人,并将敌方伪团长击毙。后来,赵一曼被任命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她领导游击队让日伪军接连退败,敌人惊恐地称她为“手持双枪、红装白马的密林女王”。
英勇就义悲歌壮,笑看旌旗红似花
1935年11月,赵一曼在春秋岭战役中身负重伤,养伤期间被日军发现,再度负伤,昏迷被俘。
日伪军将赵一曼押送到珠河县公署,关在一间阴冷、潮湿的牢房里。伪滨江省警务厅特务科外事股长大野泰治听说捕获到抗联游击队员,专程从哈尔滨赶来,连夜严刑拷打两个多小时,一无所获。为得到更有价值的情报,敌人又把赵一曼转送到哈尔滨关押,进行了更加惨无人道的严刑逼供。
为了击垮赵一曼的意志,从她嘴里套出有用信息,敌人轮番使用鞭打、吊拷、竹筷夹手指脚趾等酷刑。面对敌人的轮番审问,赵一曼怒斥道:“你们这些强盗,可以让整座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人的信仰!”
“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殓着战士的尸体。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红了旗帜……高高举起呀!血红旗帜,誓不战胜,终不放手……牢狱和断头台,来就来你的,这就是我们的告别的歌……”行刑前,赵一曼高唱《红旗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枪声响起,南国女儿的一腔热血喷洒在了白山黑水的东北大地上。
战友朱新阳曾问赵一曼:“你为什么叫赵一曼呢?”赵一曼答道:“我喜欢‘一’字,所以给自己起的名字都带个‘一’字,一超,一曼,意思指一生革命,一心一意,一贯到底,绝不改变……” 她曾在诗中写下自己为抗日不惜牺牲一切的坚定决心:“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兴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生为女儿身,不比男儿弱。1962年郭沫若为了纪念革命先烈赵一曼,写下了一篇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章:“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尤存良玉踪。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东北西南齐仰首,珠河亿载漾东风。”
赵一曼的儿子宁儿,长大成人后四处打听母亲的下落。直到1955年,赵一曼的姐姐李坤杰拿着赵一曼的照片,请有关部门到东北赵一曼战斗过的地方辨认,终于得到组织的正式确认:赵一曼就是李一超。这时,已经是1956年了,赵一曼牺牲已有20年。1957年,赵一曼的儿子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凭吊母亲,见到了遗书,抄录下来,后来留给了自己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