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历是什么意思_历法的基本概况
地球的自转形成日,地球的公转形成年。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制定时间序列的法则称为历法。
古埃及天文学家根据天狼星每年首次出现的时间间隔来计算1年的天数。利用这个方法,他们发现1年有365天。古埃及人把1年分为365天,从而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历法。同时,古埃及人根据月球运行周期来对1年进一步划分。两个满月之间的时间间隔为29.5天,这样,1年中有12个月这样的“整月”,加起来只有354天。古埃及人由此创立了这样一种历法:1年12个月,每个月只有30天,而多余的5天则不属于任何一个月。
罗马人借鉴埃及历法并做了较大的改进,最终形成了我们熟知的历法:1年中的11个月有30天或31天,还有一个月(2月)只有28或29天。我们称之为公历。
千百年来,人们通过对天象的观测来记录年的时光。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一直在努力创立实用的计算年的周期的方法。
中国古代有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即中国的农历,它是将月相变化和地球绕日公转的规律结合应用的一种历法,沿用至今。
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又有阴历、华历、夏历、汉历、国历等名称,是一种阴阳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按照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登基为元年,今年是农历开元4713丙申猴年(公元2016.02.08~2017.01.27),我国传统历法比西方历法早2697年,用西元年份+2697即是我国传统历法的年份。
古代典籍和甲骨文中均对农历多有记载,大量历史典籍记载农历始于黄帝时代。农历阴阳合一的历法规则一般认为产生于商代。
1912年我国开始采用西元历法和我国传统历法农历并用,随着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历法纪年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拥有重要意义,关于进一步提升我国传统历法的地位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人支持。民国时期同盟会创办的《民报》就采用的农历黄帝纪年,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也采用农历纪年,各省政府也跟着使用。孙文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发布了《改历改元通电》规定: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农历开元4609年即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两历并用。
农历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影响深远。2015年全国两会有人大代表提案,关于再一次提高我国传统历法农历的地位引起社会热议。我国各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均以农历计算,至今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和民族大多仍遵循农历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七夕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