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嘉皇贵妃是怎么死的_淑嘉皇贵妃的死因
如懿与金玉妍的恩怨,抛开那些鸡皮蒜毛,主要有三条:
一、随着高晞月和富察琅嬅先后谢幕,而后宫依然风波不绝,如懿虽无实据,也已经推断出,当年朱砂谋害两胎皇嗣并嫁祸给她,害她入冷宫三年的幕后黑手是金玉妍。
二、栽赃她与安吉波桑大师私通,断送了惢心一条腿。
三、启祥宫的小狗富贵儿致死了五公主,虽无确凿证据,金玉妍最大嫌疑。
因此当启祥宫的丽心来翊坤宫报丧时,如懿看似神色平静,实则有快意犀利地划过心间——她,终于死了。
早在皇帝疑心木兰围场的“野马惊驾案”与永珹有关时,就冷落金玉妍母子了,再后来五公主之死、李朝使者提出的将永珹过继给孝贤皇后的建议,终于惹得皇帝大怒,将永珹出嗣,而金玉妍彻底失宠。
金玉妍死后,皇帝虽给了她“淑嘉”的谥号,其实送去静安庄梓宫里的,根本不是金玉妍,而是在圆明园伺候过皇帝的一个殁了的官女子,那官女子本来是要送进妃陵的,如今和金玉妍调换了过来,从此身受香火,便是皇贵妃的哀荣了。
由此可见,皇帝对金玉妍的憎恶到了何等地步。
明明知道皇帝厌恶金玉妍,明明自己也是恨极了她,如懿偏偏还要为她请求恩典。
一、为永璇和永瑆请封。
皇帝的第一个反应是眼皮一跳,随即温然答应给永璇和永瑆贝子爵位。
二、要皇帝将追封淑嘉皇贵妃和两位皇子的消息传到李朝,以添金玉妍身后荣耀。
皇帝本已经走向殿门,闻言又停下脚步,转过头打量了如懿两眼,说既然皇后这么有心,朕怎能不成全。朕最后能为淑嘉皇贵妃做的事,一定会做,免得旁人落了口舌,说朕是凉薄之人。
这话听起来已经不大痛快了,海兰也看出皇帝不高兴了。
那么如懿为什么要为金玉妍请求这两个恩典呢?原因就在于皇帝说的“免得落了旁人口舌,说朕是凉薄之人”。
从如懿的角度,她是为了皇帝好,何况金玉妍已死,给得再多也只是身后的虚名,空头人情而已,根本无损她皇后的利益。
从皇帝的角度,他心里不高兴——皇后明明同淑嘉皇贵妃水火不相容,这会儿来充什么好人?究竟是怕人说朕凉薄,还是要展示你的贤良?怎么,朕不给这两个恩典,就是凉薄之人了?
而魏嬿婉立刻又从此事中找到了离间帝后的机会。
她伏在皇帝胸前,乖顺得如一只依傍着暖炉的猫咪,又柔顺得如一匹软滑的丝缎——淑嘉皇贵妃在世的时候虽然对皇后屡有不敬,没想到皇后还是以德报怨,为了淑嘉皇贵妃的丧仪好看些,屡屡求皇上恩典……夫妻之道,贵在尊重夫君。君臣之道,贵在尊崇君主。其实给淑嘉皇贵妃的阿哥们恩典,把哀荣传到李朝,这些不必皇后娘娘说,皇上看着与淑嘉皇贵妃恩义的分儿上,也会一一赏赐。可是皇后娘娘是思虑周全了,岂不显得皇上恩典寡薄,让人非议。
虽然皇帝当时眼神变冷,斥责魏嬿婉肆意刻薄皇后,实则这些话挠中了皇帝痒痒,因此当魏嬿婉苍白着一张清水芙蓉脸,楚楚可怜地表示自己只是为皇上着想,当皇上是枕边夫君,才敢畅所欲言时,皇帝就心软了,还评论——昆曲柔婉,最适合你不过;而皇后就像戈阳腔,有些刚气,不够婉媚。
皇帝何止对魏嬿婉说如懿不够婉媚,在《故剑》那一章中,皇帝当面说——如懿,朕已经老了,年岁越大,越怀念当年孝贤皇后的温和隐忍。如懿,你的锋芒太利。为何不能如孝贤皇后一般?朕不悦时发怒时,孝贤皇后都格外温顺宁和,你却一定要说出伤朕的话么?
如懿怎么回答——有的话,许多人不能说,不敢说。臣妾也想忍住不言,却一生也未学会……
一生未学会“忍住不言”,听起来多有个性多豪横,可是个性和豪横是要讲底气的,一个屈居人下的“臣妾”,有什么底气去跟“君上”针锋相对?她硬要同皇帝针锋相对的结果,是她膝下仅剩的永璂被挪去了海兰宫里抚养。
即便在如懿死后,即便皇帝明白了许多事是魏嬿婉栽赃之后,他偶尔同海兰提到如懿时,也是叹息——如懿如果懂得自下而上的敬慕,而不只是喜欢,或许她与朕也不致如此。
当如懿被冤入冷宫时,同皇帝产生了第一次嫌隙,被终于逃离冷宫的兴奋和后来的盛宠掩盖了;
被栽赃与安吉波桑大师私通,是如懿第二次与皇帝产生嫌隙,被封后的狂喜和荣耀掩盖了;
鹿血酒事件引发了皇帝当着妾室羞辱继后如懿,如果不是恰好诊出有孕,他和她,那时就无可挽回了吧?继永璂出生,再是璟兕出生和怀上永璟,如懿依旧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永璟之死,皇帝听信钦天监皇后克子的谣言,冷落疏离了翊坤宫,这个时候的如懿才有所醒悟,可她的醒悟也是掺了水的,若真醒悟,就不会在“寒香见事件”和“游船召伎事件”中入戏太深了。
如懿和皇帝,曾经相爱,后来相杀,可一个“臣妾”又凭什么去同“君上”相杀?
在如懿叹息丢失了少年郎的同时,皇帝也是不能接受,到了最末,他和青樱,都改变了最初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