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怎么死的_李善长之死
李善长(1314-1390年),定远人。年少时读书有智谋,元末朱元璋攻克滁州后,李善长投奔朱元璋,从此一直效力军中,算是资格最老的功臣之一了。
李善长其人善于调护诸将,因才用人,朱元璋任太平兴国大元帅时,李善长为元帅府都事。朱元璋任江南行中书省平章时,李善长为参议,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多由他裁决。后来,枢密院改为大都督府,李善长兼领大都督府司马,升任行省参知政事。
吴元年(1367年),李善长论功被封为宣国公,也因此改称左相国,居百官之首,他曾与刘基等一起制定了律令。
李善长被朱元璋称为“在世萧何”,这话说的并非没有根据。他在朱元璋实力最微弱时投奔而来,一直负责军队的粮饷供应,他是朱元璋登基典礼的“总导演”,是朱元璋大封天下时的“首席公卿”。
明朝建立后,李善长兼太子少师,授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管理军国重事,制定官制、礼仪,监修《元史》,编《祖训录》《大明集礼》,事无巨细,都要李善长与儒臣谋议而行。
洪武三年(1370年),李善长被授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赐予丹书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当时封公爵者共六人,李善长位居第一。
但李善长“富贵极”便“意稍骄”,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满。洪武四年(1371年),李善长以病致仕。他病愈后主持修建凤阳宫殿。当时朱元璋迁徙江南富民14万到凤阳,又以李善长管理其事。
洪武九年,李善长与曹国公李文忠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同议军国大事。李善长之子李琪迎娶临安公主,拜为驸马都尉。
胡惟庸是李善长推荐的,后被擢升太常寺少卿,后为丞相,两人往来密切。洪武十三年(1380年),发生了胡惟庸案,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李善长因胡党获罪,朱元璋连其妻女弟侄70余口人一律处死。次年,郎中王国用上疏诉其冤,朱元璋得书后,竟没有加罪李善长。
关于李善长详细的死因,因其当时有句话。胡惟庸在朝时欲谋反,曾想拉拢李善长下水,李善长不从,胡惟庸就让李善长的弟弟劝说李善长,时间久了,李善长终于说出了“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这句话后来由李善长的下人说了出来,朱元璋便由此定下他的谋反之罪。
从史籍中分析,实际上在大封功臣之前,朱元璋就已经对李善长不满了。朱元璋曾几次当着大臣的面说李善长无相才。在很早的时候,在李善长家族表面风光的时候,杀机就开始在他头上盘旋。
只不过,朱元璋心怀杀机,却难免想起当年的患难与共,想起李善长的种种功劳和苦劳,可能还有很多的现实考量,毕竟杀开国第一功臣、丞相,常常会牵一发动全身。这也许正是拖到李善长77岁,朱元璋才下决心的原因。
《明史》为了说明李善长之罪,说“善长出宽和......富贵极,意稍骄”等,李善长这种性格上的缺陷,或许确实有,但这肯定不是他不得好死的根本原因。李善长之所以会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只是因为他与朱元璋走的太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