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是哪个洲的_塞尔维亚的基本概况
基本情况
塞尔维亚共和国(塞尔维亚语:Република Србија或Republika Srbija,英语:Republic of Serbia),简称塞尔维亚,是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中部的内陆国。塞尔维亚国土总面积为88361平方公里(含科索沃),首都贝尔格莱德。与黑山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马其顿及阿尔巴尼亚接壤,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五分之一流经其境内。
公元9世纪南斯拉夫人在巴尔干半岛形成国家,建立塞尔维亚王国,1918年12月,塞尔维亚与其他南斯拉夫人联合成立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1945年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91年南斯拉夫解体, 1992年,塞尔维亚与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联盟),2003年2月4日更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塞黑),2006年6月3日黑山正式宣布独立。
历史沿革
近代时期 塞尔维亚在1804年和1815年两次革命当中获得了高度自治。1878年,塞尔维亚在俄国的协助下获得完全的独立,1882年成立王国,其国土仅包括今塞尔维亚的中部。在1910年代初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和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当中,塞尔维亚的国土向南扩展,兼并了包括科索沃、今马其顿共和国等地区,但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地区当时为奥匈帝国所管辖,不在塞尔维亚国土范围之内。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加夫里若·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街头用伯朗宁M1900型自动手枪连开七枪,刺杀了正在对萨拉热窝进行访问的奥匈帝国王储弗朗茨·斐迪南和他的妻子索菲。7月28日,奥匈帝国因此事向塞尔维亚宣战,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塞尔维亚于1914年末成功地抵抗了奥匈帝国三次进攻,1915年,同盟国(包括奥匈帝国、德国、保加利亚)共同向塞尔维亚发动攻势,占领了全境。
1918年,同盟国战败,塞尔维亚得以复国,该年12月,塞尔维亚、邻国黑山以及由原奥匈帝国所管辖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伏伊伏丁那共同组建了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即南斯拉夫王国的前身。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南斯拉夫三面受敌,除希腊外所有邻国都是轴心国成员。1941年4月,轴心国侵入南斯拉夫,并将其瓜分,如伏伊伏丁那大体被匈牙利兼并,科索沃并入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其余部分则由德军占领。此时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军在铁托的领导下开始反抗德国的占领。
1945年,苏联红军进入南斯拉夫,铁托在其帮助下成为国家最高领袖,建立了共产主义国家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南联邦),但在1948年南联邦与苏联决裂。1961年铁托和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共同创立了不结盟运动。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在铁托的领导下,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着重各民族团结以及国家的统一。南斯拉夫在这个时期成为了东欧共产主义国家当中较富裕的国家。
铁托于1980年逝世后,民族矛盾开始激化,最终导致了南斯拉夫在1990年代初期解体。南斯拉夫的六个加盟共和国中的四个先后宣布独立。1992年之后,剩下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国,重组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联盟)。1999年,塞尔维亚共和国在科索沃战争中遭到北约的轰炸,战争以国际社会接管科索沃告终。
现代时期 2003年,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重新组建,将国名改为塞尔维亚和黑山。
2006年5月21日,黑山通过公民投票决定正式独立,6月3日黑山议会正式宣布独立,6月5日塞尔维亚国会亦宣布独立并且成为塞黑联邦的法定继承国,塞黑联邦因而解散。10月28日,塞尔维亚就是否接受新宪法草案举行全民公决。结果显示草案获得通过。
2007年1月21日,塞尔维亚共和国举行独立后的首次议会选举。塞尔维亚激进党在议会250个席位中获得81席,民主党64席,塞尔维亚民主党-新塞尔维亚党联盟47席,塞尔维亚名人党19席,塞尔维亚社会党16席,塞尔维亚自由民主党为首的竞选联盟15席,另外8个议席由5个少数民族政党和竞选联盟分享。
另外,塞尔维亚共和国南部的科索沃地区自1999年科索沃战争结束以来,就脱离了塞尔维亚共和国的实际管辖,并且成为了联合国的保护地,由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临时管治。各方于2006年2月20日起就科索沃问题展开谈判。科索沃于2008年2月17日,自行宣布独立。 [4]
2018年12月1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北京宣布其理事会已批准新一批6个意向成员加入,其中包括塞尔维亚。
自然环境
塞尔维亚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中部,面积为88361平方公里。塞尔维亚一共与8个国家为邻,边界总长2457公里。其中与北部匈牙利拥有151公里长的共同边界;东北部与罗马尼亚相连,共同边界达476公里;东部与保加利亚接壤,共同边界为318公里;东南部和南部分别与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毗邻;西北部与克罗地亚相接,共同边界为241公里;西部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拥有长达312公里的 共同边界线;西部与黑山拥有211公里长的共同边界。塞尔维亚在巴尔干半岛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西欧、中欧、东欧,以及近东和中东之间的天然桥梁和交叉路口。塞尔维亚原是位于巴尔干半岛的邻海国家,随着南斯拉夫在1990年代的解体和2006年黑山的独立而变成了内陆国。
塞尔维亚大部分地区山丘起伏,中部和南部多丘陵和山区。而北部则是平原。东、西部分别为斯塔拉山脉和迪纳拉山脉的延续;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平原为多瑙河中游平原的组成部分,河网稠密,土壤肥沃;南部多山脉、丘陵,由科索沃盆地和梅托西亚盆地组成。塞尔维亚最高点位于阿尔巴尼亚和科索沃边界的贾拉维察山(Đeravica),海拔2656米。
气候特征 塞尔维亚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塞尔维亚被称作欧洲的十字路口,是连接欧洲和亚洲,中东,非洲的陆路必经之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降水量550~750毫米。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降水量550~750毫米。
水系分布 多瑙河在此与支流萨瓦河、蒂萨河汇合后,折向东南流,构成与罗马尼亚的界河;另一支流大摩拉瓦河南流纵贯。
时区 塞尔维亚是在西欧时区,比格林威治时间早一小时,比北京时间晚7小时。
自然资源 塞尔维亚主要矿产资源有煤(储量92.8亿吨)、天然气(储量43.5亿吨)铁、锌、铜(储量27.1亿吨)、锂(储量7.3亿吨),辉钼矿(储量28.5亿吨)等,森林覆盖率25.5%,水力资源丰富。 [4]
按行政区划,塞尔维亚设有2个自治省(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和科索沃自治省)、29个大行政区、首都贝尔格莱德直辖区。其中辖有23个市、178个县(区),195个镇,6158个村。自治省和大行政区是塞尔维亚最高一级地方行政单位。首都贝尔格莱德市是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科研中心,是前南斯拉夫最大的城市,也是仅次于伊斯坦布尔、雅典和布加勒斯特的东南欧第四大城市。塞其他著名大城市包括诺维萨德、尼什、克拉古耶瓦茨等。
贝尔格莱德(英语:Belgrade;塞尔维亚语:Београд)地处巴尔干半岛核心位置,坐落在多瑙河与萨瓦河的交汇处,北接多瑙河中游平原即伏伊伏丁那平原,南接老山山脉的延伸舒马迪亚丘陵,居多瑙河和巴尔干半岛的水陆交通要道,是欧洲和近东的重要联络点,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被称为巴尔干之钥。面积200平方公里。人口168万(2016年), [2] 居民以塞尔维亚人居多,余为克罗地亚人和黑山人。美丽的萨瓦河从市区穿过,将贝尔格莱德一分为二,一边是古香古色的老城区,一边是现代化建筑群集中的新城区。地势南高北低,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最低气温可至-25℃,夏季最高气温40℃,平均年降水量688毫米且年际变化大。
国家象征
国旗 塞尔维亚国旗呈长方形,长宽比例为3:2,旗面自上而下,依次由红蓝白三道平行相等的条纹组成。红蓝白三色是斯拉夫传统色,是斯拉夫人喜爱的颜色。国旗中间偏左方有国徽。2010年11月11日对旗帜上的国徽图案作出修改。
国徽 塞尔维亚国徽启用于2004年。分为大小两种。大国徽原来是塞尔维亚王国国徽,
塞尔维亚国徽亦为奥布廉诺维奇王朝王徽,为小国徽覆以斗蓬和王冠。小国徽为红色盾面上方有一顶金色王冠,是过去塞尔维亚王国的象征。盾面内有自拜占庭帝国时期即流传下来的南欧斯拉夫民族象征——双头鹰。鹰的胸部有一个被白色十字居中分割成四个区域的红色小盾徽,每一区域里又各有一个类似西里尔字母中的C的火器,代表S的发音,象征“唯有团结拯救塞尔维亚人”的国家格言。
国歌 正义的上帝(Bože pravde)是塞尔维亚共和国的国歌,创作于1872年,Davorin Jenko作曲,Jovan Đorđević作词,亦曾经是塞族共和国的国歌。由于当时塞尔维亚是一个君主制国家,歌词是用以颂扬君王的。
人口民族
人口 塞尔维亚全国总人口718万(不含科索沃地区)。官方语言塞尔维亚语。主要宗教为东正教。
民族 塞尔维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83.3%人口(不计科索沃地区)是塞尔维亚族,其余有匈牙利族、波斯尼亚克族、罗姆族及斯洛伐克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