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反骨什么意思_魏延反骨的历史典故
【原文】初,汉前军师魏延,勇猛过人,善养士卒。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已才用之不尽。
【译文】起初,蜀汉前军师魏延,勇猛过人,善待士兵。每次跟随诸葛亮出兵,总是请求带兵一万人,和诸葛亮分道行军,和楚汉战争中韩信和刘邦分兵一样,诸葛亮制止而不许可。魏延常说诸葛亮胆怯,叹息抱怨自己的才干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解析】魏延头上是有反骨的,这是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下的定义,其实这个反骨是什么,在权谋家看来,就是对权力的不尊重。魏延能力超强,但是却是一个悲惨的结局,后世都在讨论他的子午谷之谋的正确性,而没有考虑到他为什么不被诸葛亮重用。因为罗贯中的三国,通过直接反骨的定性,这个简单化的行为,回避了背后本质的原因。因为魏延这个是所有有才华的人犯的通病。
1、为什么刘备能够重用魏延,而诸葛亮不能?
刘备打下汉中之后,都以为张飞会来镇守,这时候刘备却把这个关键的位置给了魏延,刘备称帝之后,魏延成了镇北将军。而等诸葛亮北伐,对于能力较强的魏延却不重用。背后核心的原因是什么?核心是驾驭能力。刘备具有极高的个人威望,以及对魏延有知遇之恩,且能够有足够的部下与之制衡。所以,刘备能够放手使用魏延。而诸葛亮则不同。诸葛亮不是军事干部出身,魏延内心并不认可其能力,且诸葛亮对魏延没有任何的恩情,只是普通的工作关系。最后,就是诸葛亮手下并没有一样级别的将领来制衡魏延。如果给了魏延机会,形成了巨大的功劳,就会更加有影响力,诸葛亮无法驾驭,也无法制衡,最终就会对魏延的管理失控,自己就会丢失权力,因此,说什么也不会给魏延威胁自己的机会。
2、魏延做错了什么,让诸葛亮一直不分兵呢?
魏延“勇猛过人,善待士兵。”自己有极强的军事能力,且能又会带兵。这样的技术性干部,都会有这样一个毛病,只会佩服业务水平比自己高的。而且对自己专业能力范围内充满着自信。通过这段通鉴的案例我们能够看出来,魏延军事能力被压抑,核心的是他的分兵建议不符合权力规律,分兵并不是他魏延有权力能够说的话,如何制定战略,要不要分兵,让谁去,都是有最高领导安排的。而魏延直接和诸葛亮平等对话,诸葛亮面对这样挑衅权力的事情,怎么可能允许。魏延最佳的方法就是,提供子午谷分兵的建议。论证其优劣让领导参考。而如果领导决定分兵,魏延可以主动请兵。而不是直接平等的口吻和诸葛亮对话。直接分兵给他去打仗。谁是领导,他都没有搞清楚。
3、埋怨领导,而不是自我反思是其失败根源!
魏延到处说诸葛亮胆怯,压抑自己,让才华不能够发挥。这样不断埋怨领导的话,绝对早就飘到诸葛亮耳朵里了。这样内心藐视领导的人,还期待领导的重用,这怎么可能。所有有才华的人都会想,你技术不如我,你就要听我的。我没发挥出来是你嫉贤妒能。其实真正的成功者绝对不是抱怨和推卸责任。而是反求诸己,去思考,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类型的领导,他喜欢什么样的下属,如何改变自己能够迎合领导,从而获得信任,又如何的摸清楚权力的心思,让他重用自己。职场上不仅仅只是技术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懂得权力心思,这样才能够获取展示自己能力和才华的平台。魏延内心对诸葛亮不认可,做事风格对权力又不顺从,所以,直接导致失败。
为什么很多人和魏延一样怀才不遇呢?首先是,这个才只是技术,而职场关键的才华还需要懂得权力心思。其次,你的才华是不是能够威胁到领导,没有任何人会心胸宽广到主动让贤,每个人出来工作都是要求名求利,都让给你了,他有什么?最后,就是任何时候你只能在给领导建议,而不是代为决策。魏延的错误,只要避免了,就能够获得领导的认可,才会有展示的机会,才能取得功业!文章来自公众号 “权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