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得患失什么意思_患得患失的含义
成语患得患失出自《论语·阳货篇》孔子的一段话:“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患得患失”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鄙夫,是指鄙陋、道德品质恶劣的人。事君,为国君服务,用现在的话就是当公务员。患,担心,为某事焦虑。无所不至,就是无所不用其极,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敢做的。
孔子问道,鄙夫可以当公务员吗?他用的是一个反问句,答案当然一目了然,肯定不可以。为什么?就是因为这类人患得又患失。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鄙夫功利心重,追求的是功名利禄,在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特别紧张,千方百计想得到,唯恐得不到,所以就不择手段,可以投机钻营,可以谄媚奉迎,可以损人利己。
“既得之,患失之。”功名利禄是鄙夫心心念念要得到的东西,费心了心机,一旦得到了,就把它变成自己的既得利益,就想紧紧抓在手中,担心、焦虑那一天会失去,为保住所得到的利益,同样会不择手段,绝不允许别人再把它抢走。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因为害怕得不到,又害怕会失去,就会不择手段去做任何事情,甚至不惜伤害他人,危害群体利益。
患得患失的鄙夫心里面只有自己的名利,为的是一己私利,并且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这种人自私自利到了极点,贪婪到了极点。孔子认为这类人是不适合当公务员,更不能让他当官。
这类人一旦当了公务员,他想的是往上爬,为了得到高官厚禄,就会挖空心思、不择手段去争去夺,私下里干一些不上道的事;挖空心思得到了职位,当然不想失去,为了保住地位,不惜采用卑劣的手段。
这类人做事的出发点只是为了个人利益,一天到晚只在乎自己的事情,天天在为自己算计,想的不是国家,不是人民,让这种人当公务员,他能为人民谋利益、为国尽力吗?当个人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相冲突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为了私利会不顾他人和国家的利益,甚至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关于患得患失,老子也有一段与孔子相近的话:“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吓,把荣和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就觉得特别惊慌,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
宠辱若惊与患得患失的心理差不多,都是为自己的得与失而心存焦虑,不能超然处之,为了得而不失,就会挖空心思,蝇营狗苟,为追逐名利,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因此这种人要是从政的话,那一定是祸国殃民。
只有大公无私之心的人才能真正资格从政,当好公务员。
孔子说,“君子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君子不担心自己有没有职位,而担心的是有没有能力来担当这个任职位,自己是否具有与之相匹配的品德,一旦获得了某个职位,忧虑的是能否以德配位,以才称职。
如果自己的德才不足以能够胜任将来的职位,获得某个职位、官位后,不能为国为民尽忠,应该有愧怍之心;有愧怍之心,才会去努力修道德行,增长才能,来与所任的职位相称。
(此处已添加小说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菜根谭》:“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真正为国为民的从政人员,对于名利荣辱无动于衷,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充分体现了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达观、崇高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