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是谁_嵇康的个人简介及作品
原来嵇康竟是一位大书法家,他的字被誉为:“草书妙品”!
原创2019-05-11 16:30·书法网
文/卢秀辉 书法网签约作家:卢秀辉,江苏兴化人。职业书法家、画家、篆刻家、文艺评论家。 嵇康是书法家。
很多人大跌眼镜。他是书法家吗?
他不但是书法家,还是音乐家、文学家、画家。可他并不以此为名,他以思想名噪当时,他在中国,是鼎鼎有名的思想家!
他虽然只活了40岁,可他的故事弄痛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他是古琴的化身,古琴亦借他的身体为形,古琴借他的身体做了件大事。嵇康受刑之时,抬头看了看太阳,知道离死还有时间,请求哥哥嵇喜将他的琴取来,他从容的操了一曲《广陵散》。这是中国大地上最后一次响起《广陵散》,从此,《广陵散》绝矣!从此,《嵇康四弄》只能是四弄了。古琴有,但不复有嵇康古琴。
他临刑时,放不下的是一双儿女,他没有将他们托付给自己的兄长,而是托付给了山巨源。对,就是那个《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的山巨源。山涛在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荐举他代其原职,嵇康愤然而动,作此千古名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在信中他拒绝了山涛的荐引,人的秉性各有不同,君之所好未必是我所好,你喜欢做官,我喜欢放任山林;你喜欢勤勉公事,而我赋性疏懒,不堪礼法约束,所以,不可加以勉强。信中他表达了对世俗礼法的蔑视,也是他崇尚老庄无为思想的一种反映。就是被他大声呵斥过的山巨源,为中国成语贡献了四个字“嵇绍不孤”。这四个字,饱含着父亲对孩子们的愧疚;这四个字,是生死之时,对友情的认同;这四个字,是对朋友临终之托的守义、守信;这四个字,透着中国知识分子的昭昭之心;这四个字,透着中国人的行事处世。
嵇康,达人也。
他崇尚老庄思想,追求服食养生,"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年幼的时候,失去了父亲,由母亲和兄长抚养成人,他对人生一开始就有了自己的体验。再加上他聪颖,博览群书,对各种技艺有很强的学习欲望。成年后,道家著作走进了他的思想。魏晋之时,风行养生之学。当时,有两种思想:一是认为修道成仙,可以长生不老;二是认为“生死全由天,半分不由人。”嵇康针对这两种互相对立的思想,谈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做神仙是不可能的,如果养生得理、得法,安期、彭祖之论述是正确的、可行的。他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比较全面、比较系统的养生专论。对后世养生大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养生思想的形成,具有极强的启发性、引导性,他的导养得理可寿的论点被广泛接受。
嵇康在知识分子中容易找到市场,不是竹林七贤的放浪形骸,而是士人一般不能直抒胸臆,而竹林七贤通过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手段,隐晦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在士人中引起共鸣。亘古以来,就有道势之争。道是思想、是学术,势是权力。有记载的是从屈原开始,我想会更早,当思想与权力发生冲突时,这种道势之争就存在。到嵇康时,他用行动,比如《与山巨源绝交书》发出的极大的声音,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坚决拒绝出仕。“大将军(指司马昭)闻而怒焉”。此文一出,天下风传,对统治集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嵇康对司马氏集团采取不合作的态度,若怒了司马昭。再到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其实,司马昭一直想用嵇康,多次征召,都被拒绝。就像李白,态度好一点,也能为李唐所用。可见,他们不是为谋个人福祉,他们要为天下书生说话,说什么话?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千百年了,都在争执这个问题,到底是谁争得过谁,没有结论。道势之争和清流之争不一样,例如,明朝的东林党人。东林党人一直号称自己是清流,但是从东林党的所作所为来看,他们并不值得认同,他们一方面不能改变时局,另一方面对于军事几乎一窍不通,但是,还要指点江山。罗列意见一条条,而且都说到点子上,如何改正?没有明确的建议或是没有执行力,不能务实,搞起内部斗争一个个都是内行。嵇康的玄学新风也注定走不到头,见不到光明的。统治阶级需要的是孔孟之道,需要的是唯他是用,需要的是天地君亲师。
嵇康还是画家,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其时有嵇康《巢由洗耳图》、《狮子击象图》传世,但是,都已经失传了。
嵇康擅长书法,墨迹“精光照人,气格凌云”,被列为草书妙品。
嵇康幼年时,就在书法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稍长。专攻草书,卓然成家。后人称其书法“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众鸟时集,群乌乍散”。其书名为诗名所盖,诗名为琴名所盖,琴名为人所盖。
他本来靠帅可以吃饭的,可他偏偏不屑。他的好朋友山涛说他是“站时就如孤松独立;醉时就似玉山将崩”. 哥哥嵇喜在《嵇康别传》里,很不客气地夸他是“正尔在群形之中,便自知非常之器.”。自嵇康后,夸他成了风气,不夸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文化圈混的。当时的上层社会里,男士都崇尚阴柔之美,非常重视个人修饰打扮,男士出门前不但要敷粉施朱,熏衣修面,还要带齐羽扇、麈尾、玉环、香囊等各种器物挂件,于此方能“从容出入,飘飘若仙”。而嵇康是常常十五日不沐浴、不洗头面、不更衣,任意放纵自己。如此任性,觉得这种懒散就是与他的天才匹配的;如此不羁,是他的天才里该有的自由。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3卷,又别有15卷本,宋代原集散失,仅存10卷本。明代诸本卷数与宋本同,但篇数减少。明本常见的有汪士贤刻《嵇中散集》(收入《汉魏六朝二十名家集》中),张溥刻《嵇中散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等。1924年,鲁迅辑校《嵇康集》(1938年收入《鲁迅全集》第9卷)。戴明扬校注的《嵇康集》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书除校、注外,还收集了有关嵇康的事迹、评论材料”。
至于嵇康怎么死的,不想累言,无须累言。钟会说过:“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
嵇康(224年-263年,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