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八王之乱发生在哪个朝代_八王之乱历史典故

时间:2022-05-14 17:40:48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159, 《两晋南北朝史话》连载02 ,欢迎收看。 西晋建立以后,晋武帝吸取了曹魏时诸侯王没有实权、政权很容易落入他人之手的教训,实行了分封制。泰始元年

八王之乱发生在哪个朝代_八王之乱历史典故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159,《两晋南北朝史话》连载02,欢迎收看。

西晋建立以后,晋武帝吸取了曹魏时诸侯王没有实权、政权很容易落入他人之手的教训,实行了分封制。泰始元年(265)分封宗室27个王;几年以后,又陆续增封,前后共有57个王。同时大封功臣和异姓世家大族为公侯,一次就封了500多人。

这些人形成一个庞大的贵族地主阶层。他们法定的封邑就有100万户,占全国总户数的2/7, 国家的赋税租调,1/3成了王公贵族的收入。

与分封宗室相辅相成的另一项制度为都督制。地方实行州、郡、县三级制。西晋建立后,广泛推行都督制。宗室诸王及一些功臣被授予都督诸军、监诸军、督诸军等名号,出镇地方,掌一州或数州军事大权。由于都督掌地方军事,州刺史虽有将军之号,也只掌民政。

西晋泰始元年分封时,宗室诸王均留在洛阳,并未到封国,咸宁三年(277)晋武帝遣宗室诸王归国。为了使封国所在地与都督辖区相一致,或将都督区转到封国,或使封国转到都督辖区内,名为“转封"。诸王封国在都督区内,使他们得以长期留任。咸宁五年(279),全国10个都督,由宗王出任的几乎占一半。宗王在地方上拥有权力和军队。另一方面,西晋平吴后又取消了州郡武备,这是酿成“八王之乱”的主要原因。

八王之乱发生在哪个朝代_八王之乱历史典故

“八王之乱”首先是从“贾后之乱”开始的。

太熙元年(290),晋武帝因荒淫过度病死,年55岁。太子司马衷继位,即晋惠帝。

惠帝是一个庸劣的下材。宫人们背后都说他蠢钝如猪。有一天他在御花园中玩,听到蛤蟆叫,问左右侍从:“此鸣者是为官,还是为私?“左右答道:“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

当时天下荒乱,百姓多饿死,他又问左右:“为何不食肉糜?”

这样的白痴,自然无法掌管朝政。当晋武帝死前,指定由汝南王司马亮(司马懿四子,武帝叔父)和杨太后的父亲杨骏共同辅政。诡计多端的杨骏从中书监华庡手中借来诏书,趁武帝昏迷时让杨皇后问道:“杨骏一个人辅政吧。“武帝迷迷糊糊地点了点头。

这样,遗诏就变成了杨骏单独辅政。杨骏一人兼任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录尚书事,独揽了朝权。

司马亮遭到排斥,心有冤屈却不敢入宫,只在大司马府门外哭了一通,当夜就出发去了河南许昌。

杨骏掌权,使惠帝的皇后贾后十分恼怒。贾后名南风,是一个权欲熏心而又荒淫、凶狠的女人。他的父亲就是帮司马昭杀曹髦的贾充,母亲叫郭槐。贾后的年龄不仅比惠帝大,比杨太后还大。贾后34岁,杨太后只有32岁。

惠帝是杨太后的从姐元后杨艳(早死) 所生。贾后决心利用皇族来搞掉杨骏和太后。元康元年(291),她与亲信经过一番策划,密召21岁的楚王司马玮(惠帝异母兄弟, 司马炎五子)带兵进京,一天夜里,突然包围杨骏的相府,借口杨骏谋反,把他抓起来杀了,并灭了三族,杨氏亲属徒党死者几千人。

八王之乱发生在哪个朝代_八王之乱历史典故

杨骏一死,贾后请汝南王司马亮与太保卫瓘共为录尚书事,同辅朝政。司马亮为了收买人心,以诛杨骏事论功行赏,大封官将,封督将侯的就达1811人。御史中丞傅咸对司马亮说:“这样封赏,自古从未有过。没有功劳的人也受封赏,岂不让人人希望国家有祸乱吗?”

司马亮不愿做贾后的傀儡,同时楚王玮也想抓权,与司马亮也有矛盾。贾后认为亮、玮都妨碍自己专权,就施展一箭双雕的阴谋:她唆使楚王玮杀司马亮,楚王玮是拿了惠帝的诏书,借口是司马亮要废惠帝去杀亮的。

楚王玮杀了司马亮和卫瓘后,歧盛献计说:“现在应该趁北兵威势,杀贾后、郭槐,以安定天下。“

楚王玮一时犹豫不决。第二天早上,太子少傅张华对贾后说:“楚王杀了司马亮和卫瓘,天下的威势都在他那里,皇上如何自安?应以‘专杀’的罪名除去楚王。"

贾后本来就想借此除去楚王,对此十分赞同。于是她又诬陷楚王玮假传圣旨,擅杀大臣,处死了楚王玮。

楚王被处死前,从怀中掏出晋惠帝命他逮捕汝南王的青纸诏书,表白他不是假传圣旨,但已经没有用了,终于成了刀下之鬼。

楚王玮死后,贾后掌握大权,她让庶族出身又有才能的张华主持朝政。张华办事稳重干练,在他执政的九年中,朝廷内部还比较安定。

八王之乱发生在哪个朝代_八王之乱历史典故

惠帝在与贾后结婚前,与侍候他的才人(嫔妃称号)谢欢生了一个儿子,叫司马遹,后立为皇太子。太子天资聪颖,贾后怕将来太子得政,对自己不利,就一方面假装怀孕,把妹夫韩寿刚出世的儿子抱来冒充顶替,另一方面用计把太子灌醉,让他手抄一份劝惠帝退位的信,后借口太子谋反,废为庶人。

朝廷大臣对贾后此举议论纷纷,很多人愤愤不平。在京师掌握禁军的赵王司马伦(司马懿九子)与亲信孙秀商量除掉贾后。

孙秀说:“如废了贾后,把太子迎回来,太子聪明刚猛,不肯受制于人,如 果当了皇上,怕还会对我们不客气。不如让贾后把太子害死,然后我们名正言顺废掉贾后,就可把大权拿过来。“

赵王伦认为此计很好,于是散布谣言,说宫中人要迎回太子,废掉贾后。贾后果然中计,赶忙派人毒死了太子。

永康元年(300)四月,赵王伦邀同齐主司马囧(司马炎弟司马攸之子)占领内宫,抓了贾后,五天后逼她喝了一杯金屑酒(加了黄金粉屑,金屑量重,沉坠胃肠必死)而死。贾后亲党及有威望的大臣张华、裴頠也都被杀。次年正月赵王伦废掉惠帝,自己称帝。

各地诸侯主听说赵王伦称帝,很不服气。被赵王赶出洛阳去镇守许昌的齐王司马囧首先发难。坐镇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司马炎十六子)、镇关中的河间王司马颙(司马懿弟司马孚孙子)起来响应。

成都王司马颖即刻发兵向洛阳进军,开到朝歌(今河南淇县)时,各地来讨伐的队伍达到20多万。这次“三王起兵”,自兴兵后65天里,死了近10万人。

最后司马伦兵败自杀,孙秀也被杀。

八王之乱发生在哪个朝代_八王之乱历史典故

晋惠帝复位。永宁元年(301)六月齐王司马囧入京,任大司马,成都王司马颖虽被任为大将军、录尚书事,但他听从卢志的建议,功大不居,推说母病,回到邺城。到邺后,又出谷15万斛赈济灾民,更得到大家的好评。

司马囧掌握了朝政大权后,大造王府,与皇宫相仿,整天沉迷于酒色,也不去上朝,只坐在家中选派百官。部下孙惠劝他不应留恋大名、大权、大威,应功成身退,他也听不进去。

太安元年(302)河间王司马颙派兵2万进攻齐王囧,在洛阳的长沙王司马乂响应。双方在京城展开激战,连战三日,齐王囧兵败被杀。其党羽死者达二三千人。

河间王颙本希望齐王囧与长沙王乂两败俱丧,他便可废惠帝立颖,自为宰相。现在乂杀囧,其计落空,于是派大将张方、联合成都王颖进攻洛阳。

长沙王乂牢牢控制惠帝,顽强抵抗。

双方连战数日,司马乂斩获颖军六七万,后张方决洛阳西郊大堰,使洛阳水 堆干涸。城中乏粮,米每石值万钱。在洛阳的东海王司马越利用皇城的禁卫军,于永兴元年(304)在夜间捉住长沙王司马乂,活活用火烤死。

这次战争,河间王颙有军队7万,成都王颖有军队20万,长沙王乂在洛阳也有军队数万,是八王之乱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

成都王颖进了洛阳,做了丞相,但他仍回到根据地邺城,遥控朝政。过起荒淫生活的东海王越认为自己杀乂有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就借惠帝名义,讨伐成都王颖,结果在汤阴失败,逃回自己封国东海,惠帝被俘至邺城。

光熙元年(306),东海王越联合幽州刺史王浚攻入长安,又施出离间计,使河间王杀了大将张方,最后把惠帝引还洛阳。司马颖、司马颙如丧家之犬,到处流窜,结果也被抓回到洛阳。不久,司马越杀颖、颙,毒死了惠帝,另立惠帝弟司马炽为帝,即晋怀帝。

晋怀帝改年号为永嘉。至此,除东海王司马越以外,八个王在互相残杀中死了七个,一场混战才告结束。

“八王之乱”前后持续了16年(291—306),在动乱中军民死亡达30万,许多城市遭到洗劫,社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这是一场统治者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是门阀贵族势力膨胀的产物。

战争标志着用分封制和宗王出镇来巩固皇权方针的失败,大大削弱了西晋统治集团本身的力量,加剧了社会矛盾,给内迁各族的统治者造成了割据称雄的机会。

在这场大乱后十年,西晋王朝终于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