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战役怎么回事_土城战役的历史
发生在1935年1月底的土城战役直到近些年才被军史学家专家们反复提起,这一仗是我军历史上,参战人员级别最高的一场恶战,包括:党的两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一任总理周恩来,两任国家主席刘少奇、杨尚昆,七位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以及陈赓、宋任穷等200名将军都参加了战斗。遵义会议后刚刚复出的毛泽东指挥了这场战役,他坦言,土城战役是一场拉锯战、消耗战,我军没有歼灭川军,反而受到了很大损失,不合算,可以说是一个败仗。
土城,位于赤水河中游,春秋时建有习国,红军长征时,土城归属于赤水县。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后,中央红军决定北渡长江,与川陕地区的红四方面军会合,在成都西南或西北寻求建立革命根据地。1月19日,中央红军约3.5万人从遵义一带分三路向西行军,朝着赤水河挺进,此时,蒋介石已调集40万兵力,包括中央军薛岳兵团周浑元、吴奇伟两个纵队共8个师,黔军王家烈部的3个师,川军的十多个旅将红军暂时包围在了黔北一带。如果不能跳出这个包围圈,长征的红军便遭灭顶之灾。毛泽东基于当时的情报信息和客观条件作出决定,派林彪率先遣部队红一军团一部约4000人先行出发,攻土城,占赤水,希望他能为大部队前进扫清障碍。林彪率部顺利抵达赤水河畔的土城,但在向不远处的赤水城挺进的过程中遭遇敌人的负隅顽抗。当时,赤水城已被川军第五师十三旅、教导师一旅先行占领,他们连夜抢筑了坚固的碉堡和强大的工事,红军与敌人整整激战了一天,还是毫无进展。
1月27日红军中央纵队抵达土城镇,二局(情报局)获悉川军郭勋祺、潘佐两个旅四个团向土城包抄过来,并抢占离土城东五公里的青杠坡、永安寺、寒风坳等高地,企图围歼中央红军。周(恩来)毛(泽东)朱(德)得此情报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土城战役。1月28日凌晨,战斗打响。红三军团和五军团向青杠坡北端营盘顶的川军发起冲锋,在营盘顶这个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的山顶阵地上,激烈搏杀。红军经过数十次冲锋,终于攻下营盘顶,向永安寺推进。永安寺的战斗更加激烈,川军潘佐旅早已赶到增援,并迅速突破了红五军团的阵地,直逼红军军委指挥部,形势万分危急。毛泽东急令红一军团火速回援,同时命令陈赓率干部团急赴前线,发起冲锋,红一军团2师跑步回援后,红军才突破了川军的青杠坡中心阵地。直到这时,红军才意识到敌军兵力远远超出战前估计,更可怕的是,川军增援部队正源源不断地奔来。
下午5点,中共中央在土城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决定,为保存实力,变被动为主动,红军立即轻装从土城一带西渡赤水河,向川南前进。1月29日凌晨3点,朱德下达了渡过赤水河的行动命令。中央红军分左右两路同时渡河,进入川南古蔺县境内,这也就是红军的一渡赤水。
80年来一直有学者在研究土城之战的失利原因,而情报工作的失误,被认定为主要责任。战斗发起前,根据情报判断敌人兵力为四个团约6000人,红军与敌军的兵力对比是4比1,有明显优势。但实际情况是敌军有6个团1万多人。还有一种说法是,在破译敌军电报时,把‘旅’翻译成了‘团’,因此估计敌人是两个团的兵力。按照当时国民党军的编制,一般是一个旅辖三个团,一个旅的兵力是一个团的三倍。一字之差,令战场力量对比瞬间就发生了巨大变化,给红军带来了几乎全军覆没的危险。另外红军主观认为川军和黔军的战斗力相差无几,同样不堪一击,思想上有些轻敌。但其实红军土城之战面对的是川军郭勋祺的模范师,是刘湘手下的一支精锐部队,极具战斗力。土城战役,红军伤亡很大,牺牲约两千人。
土城战役是遵义会议后红军进行的第一次大战,由于伤亡严重,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还差一点全军覆没。但从战役全局看,其拉开了红军四渡赤水的序幕,是红军变被动为主动的关键点。土城战役使得红军及时渡过了赤水,摆脱了蒋介石的尾追,改变了红军的被动局面。而且,土城战役使红军认识到了北渡长江难以实现,南入四川困难重重。因而,红军放弃了南入四川的计划,一路北上,最终到达陕北,胜利完成了举世瞩目的长征,实现了战略上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