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逸是谁_张云逸个人简历
张云逸(1892—1974),原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生肖:龙。海南省文昌县人。
早年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堂和广东陆军速成学校,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参加了“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
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北伐”。
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25师第73团参谋长(团长周士第)、第11军第25师第73团参谋长(团长黄浩声,党代表陈毅)。
1929年12月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并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历任中共右江前敌委员会委员兼红7军军长(书记兼政委邓小平,总指挥李明瑞),中共湘赣边河西临时总前委总指挥(书记滕代远)兼红7军军长(政委许卓),红3军团第7军参谋长(军长李明瑞,政委葛耀山)、军长(政委张文彬),中革军委总参谋部作战局局长(部长叶剑英)、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叶剑英、刘伯承)兼作战局局长,红军副总参谋长兼红一方面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刘伯承、叶剑英、刘伯承)和作战局局长;参加了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中央苏区反“围剿”的作战指挥。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相继任中革军委副总参谋长兼红8军团参谋长(军团长周昆,政委黄甦),红军陕甘支队副参谋长(参谋长叶剑英),中华苏维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叶剑英)兼红一方面军副参谋长(参谋长叶剑英),军委后方办事处参谋长(办事处主任周恩来),中革军委委员(主席毛泽东),红军总部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刘伯承)。
1937年春前往广州、香港、南京、武汉、福州和桂林等地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全国抗战爆发后,参与领导新四军的组建和整编工作。先后任新四军参谋长(军长叶挺,政委缺编)兼第3支队司令员(政委缺编,副司令员谭震林),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政委缺编,副指挥徐海东)兼第4支队司令员(政委郑位三),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新四军副军长(代军长陈毅,政委刘少奇,代政委饶漱石)兼第2师师长和淮南军区司令员(政委郑位三)、抗日军政大学第8分校校长。
抗战胜利后,相继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委(书记饶漱石),新四军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军长兼司令员陈毅,政委饶漱石),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陈毅,政委饶漱石)兼华东军政大学校长、山东军区司令员(政委康生),第三野战军暨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第一副司令员粟裕)兼山东军区司令员。
1949年8月起,历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二书记(至1955年,书记叶剑英),中共广西省委书记(1949—1952)、省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5),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广西军区司令员(1949—1951)兼政治委员(1949—1952),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1953),中央军委人民武装力量委员会副主任(1962),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1962—1969)。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是中共第七、八、九、十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