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父得玉什么意思_田父得玉原文解析
时间:2022-05-30 17:51:03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原文: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谓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弗如复之。 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下。其夜玉明,光照
原文: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谓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弗如复之。”
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告邻人。邻人曰:“此怪之征,遄弃,殃可销。”于是遽而弃于远野。
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却立,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
王问价。玉工曰:“此玉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
《尹文子·大道上》
魏有田父,偶得玉而弗能识,后复失之。邻人诳称其为怪石,得而献之。二人之得失,只在宝玉乎?
田父得而复失,何也?得而不明,不明而失,无知也。田父得宝玉而以为怪石,何也?不善学也。无知不明而不学无术,庸人也。
邻人识玉,然阴图他人之宝而发其财,不仁也。绐言得玉,无德无礼,强梁也。虽得宝而失德,不仁也。《大学》云“不仁者以身发财”,此之谓也。
今人之成功,多类田父邻人之得玉也。或为不明之成,成于偶然而失于必然也。或为不仁之得,得于失仁而终无所归也。世人但虑得失,而不明得失之道也。又患得患失,以致身心难安,久而空灵厌世,多心向宗教也。若得而复得,便自以为是,狂妄自大,多愈加西思。西思宗教者,皆不知时与事也。
吾人当知不存仁义,不求至善,西思之学也。不顾常识,不从亲师,宗教之习也。西思宗教之流毒颇深,不弃此二弊,不循于中道,虽似学习而实无益,所得之成功富贵皆如田父之玉也。若《中庸》云:"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是故,君子学以尽生,习以尽性。至诚而明德,明德以安仁,则不复患得患失,事将成于明,方有必然之成。乃能成德,方可成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