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儿是什么意思_范儿的由来
一座文脉绵长的城市,不能没有根儿;一座气度雍容的城市,不能没有魂。胡同就是北京文化的根儿,四合院就是北京文化的魂。胡同如何与“范儿”联系到一起?难道说胡同也有“范儿”吗?
想要知道答案,不妨读一读下面这篇文章。作者以醇厚而细腻的笔触,书写老北京的世俗百态,还原记忆深处的胡同光影。
也许在这一段段文字中,我们能够咂摸出一缕醇厚朴实的北京味儿,感触到与众不同的北京“范儿”。
文/刘一达
Part.1
“范儿”,现在已经是人们常用的词儿了,但它绝对是个老北京话。
什么叫“范儿”?简单说,就是言谈举止表现出来的一种做派和气韵,北京话也叫“派头儿”或“劲头儿”。在北京常说的一个词儿:“你还别跟我劲劲儿的。”就是这个意思。
具体说说吧,“范儿”的本意是样式或样板(法门)。从“模范”“示范”这些词语中您更能领会其中含义。
但北京话里的“范儿”,可不是“样式样板”的意思,它是从戏曲术语“起范儿”中引申而来的。
什么叫“起范儿”呢?起范儿就是戏曲表演者在舞台上做动作之前的亮相,比如一个武打演员要翻跟头之前,他要摆摆架势:伸伸胳膊,活动活动腰,转转脖子,扬扬脑袋,挤咕挤咕眼睛等等。这些预备动作,就叫“起范儿”。
“范儿”没有固定招式,每个人的功底不同,修行有异,性格分明,做出来的“范儿”也不一样,所以,观众瞅演员“起范儿”是很有差别的。
有的演员喜欢上台“有样儿”,为了显示自己功夫不俗,要把架势做足,“起范儿”透着那股洒脱利落,张合有致。有的演员只喜欢踏踏实实演戏,不爱张扬,“起范儿”一切按着师傅教授的套路来,不显山不露水。
由此,“起范儿”被引申为一种“做派”“劲头儿”。总的来说,北京人嘴里说的“范儿”,是形容一个人的风度、性格、气质的意思。如果用词语来形容还真有点儿费劲,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Part.2
如果您明白什么是“范儿”,就很容易理解什么是“胡同范儿”了。
20多年前,我在一篇写胡同的文章里说:“胡同是北京文化的根儿,四合院是北京文化的魂。”
胡同是个蒙古语,但这个词儿带有明显的京味儿,因为北京人一定会读“胡同儿”,即“胡痛”,而不会读“胡铜”。
胡同产生于元代,北京现存元代的胡同还有几条,有名的如西四的砖塔胡同,到现在有800多年了。
换句话说,老北京人已经在胡同里生活了800多年。几百年积累下的胡同文化,您说有多厚实吧?这么厚实的文化底蕴能没“范儿”?
尽管就某一家族而言,也许他们老家是河北或山东,他爷爷那辈儿才来的北京,但他们来北京后住的是胡同呀!一个人被胡同文化所“浸泡”,甭多喽,十年八年身上就有胡同“范儿”了。
远了不说,30年前,百分之七八十的北京人是住在胡同里的。那时的胡同高楼很少,当然,胡同是非常安静的,很少能看见外来人。
住过胡同的人,总会被邻里之间的人情味儿所感染。老胡同像一条古船,踏上去会有一种安全感。不论市声是多么嘈杂,走进胡同,浮躁的心便很快沉静下来。
安静带来了安闲和安逸。胡同的地是土的,但天是蓝的;胡同的墙是灰暗的,但人的心是亮堂的。
那会儿,胡同人的生活并不宽裕,生活起居按现在的标准,连“温饱”都够不上,但胡同人却活得有滋有味儿。
穷,但日子挺滋润。浓浓的人情味儿冲淡了穷日子的苦味;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与幽静,让胡同人享受到天子脚下的安闲与自在。
Part.3
胡同人向来以自己的语言为骄傲,也自认为是“范儿”的体现。
一口醇厚的京腔京韵,犹如一壶陈年老酒,让人陶醉在语言的韵味里,感受历史的沉淀。
胡同人身上的“范儿”,似乎来自于“胡同基因”,是与生俱来的。别说外地人,即便是北京郊区的人,跟胡同里的人坐在一起,不说话看不出来,只要说话,举手投足,言谈之间立刻分明。
胡同人的“范儿”根本不用修饰和夸张。没辙,这种“劲头儿”是娘胎里带出来的。
但这一切,都因为城市的变迁和胡同的拆迁而改写了。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膨胀,胡同人赖以生存的胡同(注:并不是全部)逐渐消失。
虽然现如今大多数胡同人已不住胡同了,但张嘴说话,依然是京腔京韵,举手投足,依然是胡同范儿。
犹如北京老少爷儿们喜欢的花鸟鱼虫市场,官园拆了,还有潘家园;潘家园拆了,还有十里河;十里河2019年又要拆,但您放心,很快就会有新的市场出来。
这似乎可用那句古诗来形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没辙,谁让北京人这么喜欢玩呢?
毫无疑问,胡同文化是世界上独有的文化。当然,“胡同范儿”也有其唯一性。
胡同文化已经传承了800多年,虽然它很老,但它又是那么年轻。因为它的深厚文化底蕴,让年轻一代总是感到那么新奇。
一座城市,不能没有根,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不能没有魂。
是的,胡同就是北京这座城市的根儿!所以,树砍了,只要有根,依然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胡同的“范儿”会消失吗?难!即便有一天,京城的胡同彻底消失了,但是您放心,“胡同范儿”也会存在,因为北京人不会消失,北京文化的根儿也不会消失。
这就是胡同文化的魅力,换句话说,这就是胡同的“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