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泾原兵变造成了哪些后果_泾原兵变的历史事迹

时间:2022-06-02 14:56:04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唐朝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可称先进,甚至一度博得大唐盛世的美称。然而自玄宗统治后期开始,冠带蛮夷,车书万里的大唐便一去不复返了。朋党之争、宦官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唐朝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可称先进,甚至一度博得“大唐盛世”的美称。然而自玄宗统治后期开始,“冠带蛮夷,车书万里”的大唐便一去不复返了。朋党之争、宦官当政不断上演,藩镇割据、将反兵变的状况也如泥石流般倾泻而来。惋惜与痛心的同时,我们必须要问一句:大唐这是怎么了?

泾原兵变造成了哪些后果_泾原兵变的历史事迹

其实,唐朝社会的画风突转也自有其道理。自汉朝董仲舒创立新儒学以来,纲常伦理、忠孝法则已颇有市场,而到了发达繁荣的唐朝,若说突然出现大规模的军纪败坏,这实在有些说不过去。向来,安史之乱被看作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今天我想要从另一个稍微冷门的叛乱——泾原兵变展开分析唐朝的转变。泾原兵变不仅改变了唐朝的政治局面,甚至对之后的宋朝都产生了影响。然而,仅因待遇不好、军费不足就叛乱,泾原兵变的原因果真如此简单吗?一场泾原兵变,究竟对唐德宗造成了多大的打击,以至于改变了整个唐朝朝廷的心态?这一切之间,都有着不得不说的联系!

一、从北庭军到泾原兵

一场安史之乱,不仅破坏了唐朝皇帝对节度使的信任,更使稳固已久的西北边防受到了重创。然而,自家事还没安顿好,763年吐蕃又趁机作乱,仅用两周便攻下了唐都。迫于脸面更迫于自身安全,唐朝不得不对西北边防做出改变。

先说在此之前唐朝对西北地区的控制,主要还是依靠玄宗时的“十节度经略”体系。从下图十节度使的地区分布就能看出,唐朝朝廷把一半的重心都放在了西北地区,显然他们对西北问题还是很重视的。

泾原兵变造成了哪些后果_泾原兵变的历史事迹

但安史之乱打破了这一格局,唐朝把河西和陇右给搞丢了,还一再受到吐蕃的威胁。这使唐朝在此重新建立了六个京西北藩镇,即灵盐、宁、凤翔、泾原、坊、振武六个藩镇。说是新建,兵也基本都是原来的兵。泾原军,也就是今天的主角,算是一支新组建的队伍。名字虽新实质却不新,它实则是在之前安西北庭兵的基础上建立的。不过安西北庭军整体人数比较少,这也就意味着,新组建的泾原兵其实人员比较杂。

“泛州最邻戎虞,乃谓瑶移镇经州,兼权知凤翔院右节度副使、泾原节度、泾州刺史,四镇、北庭行营节度使如故……在泛州令宽而肃,人皆乐为之用。”

担任第一个泾原兵首领的节度使马璘,同时也一直兼有四镇北庭节度使的身份。

这里就有两点关键了。第一,从泾原兵的组成来看,我们基本就能明白它的作用。泾原兵是从原来的安西北庭军,特别是平叛安史之乱的军队里选出来的。而唐朝廷设置泾原兵的任务,也是为了维护西北地区统治的稳定。那么从这一点来说,唐朝廷和泾原兵的共同利益和目的应该是一致,而不是彼此冲突的。就算是为了西北的安稳,一般情况下即使唐朝廷和泾原兵的意愿稍有冲突,也应该尽量顺着他们来。毕竟这就相当于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安抚不好员工,老板也必然会吃亏。

泾原兵变造成了哪些后果_泾原兵变的历史事迹

第二,就是泾原兵的实力问题。河朔三镇是唐朝的精锐部队,这基本是共识。不过,大家对安西北庭军,也就是泾原兵前身的实力,看法却不太一样。就算看在北庭军孤军守西域四十年的份上,我们说它的战斗力也不差。但再怎么说,安西北庭军也论不上一支顶尖的部队。

泾原兵变造成了哪些后果_泾原兵变的历史事迹

为什么要着重说这两点呢?因为这两个客观条件,和泾原兵变的表面原因看起来非常违和。泾原兵变的原因,应该并不只是唐德宗抠门、然后将士不满就发起了叛乱。这看似说的通,但却既不符合两者互利共生的实质关系,也不太符合泾原兵的实力。那泾原兵变到底因何而起呢?其实,这与唐朝朝廷和西北边镇之间早已根深蒂固的矛盾脱不开干系。细究,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对于和西北重镇互利共赢这个问题,德宗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二、一环又一环,泾原兵变发生之谜

泾原兵变的起因很有意思,就像一个“套中套”。表面上看是这个了,再分析还有别的。感觉这样很有逻辑了,再看看泾原兵的反应又恍悟不是这么回事。今天,我们就从得到普遍认同的原因说起,看看这群“善于伪装目的”的泾原兵,到底为何要哗变。

泾原兵变造成了哪些后果_泾原兵变的历史事迹

泾原兵变是由唐德宗削藩引起的,这的确是事实。不过并不是德宗惹直接怒了泾原兵,然后他们就叛乱了这么简单,毕竟叛乱是要冒着杀头的风险的。事实上,削藩之事应该算间接对泾原兵造成了影响,从而引发了这场哗变。

先来说说原州事件,这其实顶多算个前奏,谈不上是泾原兵变发生的原因。唐德宗李适上位后,急于改变代宗时期面对藩镇问题软弱无能的状况,坚决要狠命打击势力庞大的藩镇。总体来说,从德宗的所言所行中,我们都能看出这是一位有野心也有行动的皇帝。说一不二,态度那是相当强硬,一定得论出个高下才行。甚至很多时候,这些性格让他急于求成、显得冒冒失失,但这也足以说明此人相当自信。基本就是他认定的做法,很少会改变。

当时德宗任命杨炎为宰相,来协助他削藩。杨炎也是一个务实的人,在财政改革方面做的不错,可惜在军务方面的处理就有些不妥了。为了加强西北地区的边防,他提议把已经落入吐蕃手中的原州夺回来,以此来牵制吐蕃。原州城,也就是今天的宁夏固原,有着重要的军事地位。

泾原兵变造成了哪些后果_泾原兵变的历史事迹

对于当时的唐朝来说,原州基本是唐和吐蕃的军事缓冲地带,唐朝想重建的想法听起来很有道理。不过也仅限于此,当时的原州开发程度很低,虽然有点军事地位,但吐蕃都废弃不要了,也就可知当地基本是一片荒凉。派泾原兵去,节度使带头表示不去,为什么呢?因为没人想去那么荒凉的地儿呀!但段秀实却借口说:“现在正是农忙不易动武,而且打仗不是长久之计。”

“凡安边却敌之长策,宜缓以计图之,无宜草草兴功也。又春事方作,请待农隙而缉其事。”

德宗不仅不妥协,还罢免了段秀实,换了雷厉风行的李怀光。据说因为李怀光太残暴,导致泾原兵刘文喜带头反对,然后发生了兵变。德宗对此毫不留情,直接使用暴力手段了结了刘文喜的性命。事实上刘文喜并未掀起多大的风浪,而朝廷仅换下李怀光后泾原兵就暂时安定了。所以,泾原兵变并不是因为朝廷触犯了其利益那么简单。

原州的事没成,反而出了什么问题?这简直是一个信号弹,直接暴露了德宗急切削藩的想法。他的坚决、强硬,这些藩镇也都看在眼里。一方面,他们感到愤恨,这就无形中使朝廷和藩镇的矛盾进一步加深。另一方面,他们也感到恐惧,毕竟德宗下了狠心。因此,这些藩镇的想法也是越来越相通的:相互结盟以抗朝廷。

泾原兵变造成了哪些后果_泾原兵变的历史事迹

公元780年,朝廷对河朔蕃镇大举出兵。为了对抗朝廷,先是河朔三镇强强联手,后来连襄阳也加入了联盟,这就形成了四镇共同对抗唐廷的局面。没等唐朝廷军灭掉襄阳的反叛势力,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也叛乱了,代替襄阳梁崇义再次与河朔三镇联手,简直是一场“黑吃黑”之战。然而李希烈比梁崇义猛多了,这下唐朝朝廷有了一个难打的劲敌,只得搬出泾原兵来救场。

泾原兵变造成了哪些后果_泾原兵变的历史事迹

泾原兵本是被派去救场的,然而还没到目的地,就直接在途径唐都长安时叛乱了。他们是受了什么刺激,冒着风险要选择叛乱呢?我们看看唐朝朝廷当时的现实情况就能明白。

三、一场趁火打劫的赌注性哗变

泾原兵变的实质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三点。首先,当时唐朝军费不足将士不满,这的确是事实。又是镇压兵变又是抵抗吐蕃,唐朝实在被战争拖入了泥沼。即使德宗想尽办法搜刮财富,国库亏空军费不足的局面仍然没有太大改善。据史料记载:

“京兆尹王犒师,惟糖食菜唤。”

京城长官生活如此,一般的士兵什么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不得不说,劳累的泾原兵一定也对此心有不满,但这还不至于让他们哗变。

泾原兵变造成了哪些后果_泾原兵变的历史事迹

其次,再强调一下泾原兵的组成。他们的前身是经常闹事的安西北庭军,此外还夹杂着其他士兵。不过那种兵变已经被默认为家常便饭,基本也都是小打小闹。再说泾原兵的将领,其实也是善于煽风点火、心怀鬼胎的好手。据记载,泾原兵变之时,首领姚令言是这么做的:

“令言抱马鬣突入乱兵,呼曰:“诸君失计!东征立功,何患不富责,乃为族灭之计乎!”军士不听,以兵拥令言而西。”

从中看不出他有多少真心劝阻兵变的意思,反倒是一股强烈的赵匡胤画风:你们别这样啊,我真的不想当皇帝!

泾原兵变造成了哪些后果_泾原兵变的历史事迹

最重要的还是,当时有成熟的哗变时机,成熟到泾原兵不哗变都对不起自己的野心。河朔藩镇在北,淮西藩镇在南,唐朝相当于是两边作战。军队都去南北战场作战了,中央却没了兵。泾原兵又被调来了长安,此时不叛,更待何时!

长期忍受压迫、连军费都不能保证的委屈,经常闹事的士兵、善于煽风点火的将领,加上没有军队保护的空洞中央,简直能组成一套兵变的完美公式。因此,在没有太多准备的情况下,泾原兵变就这样发生并轻而易举的成功了。虽然它对此后的唐朝造成了重大影响,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一场因心有怨恨而蓄谋已久的兵变,纯粹是一场头脑一热想要解气的趁火打劫。

泾原兵变造成了哪些后果_泾原兵变的历史事迹

另外提一句,难道唐德宗就没想过泾原兵会叛乱这个问题么?其实也不会,只是他还是受性格影响太自信了:泾原兵此前的不安分从未成功,泾原兵们自己也清楚实力如何。何况,刘文喜叛乱的结果泾原兵们都看到了,眼下又是在长安,他们绝不敢这么做。然而只能说,一切都是他美好的想象,他忘了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叛乱是军队镇压的,不是他自己镇压的。没了军队的中央,只能是个纸老虎。

四、德宗之伤与承唐启宋的政治转变

事实上,唐朝后期的兵变很多,哗变几乎成为常态。之所以把泾原兵变当成重点来分析,主要是因为它的意义重大——简而言之,不仅重创了德宗,直接对其行事风格产生了转变。并推动了唐朝制度的变革,甚至影响了宋代的制度。

泾原兵变造成了哪些后果_泾原兵变的历史事迹

泾原兵变成功,德宗本人也不得不逃离都城前往奉天避难。从他此后截然不同的风格来看,他本人因这场哗变受挫不小。首先,他的猜忌之心进一步加重。泾原兵变之时,德宗曾试图让白志贞带神策军前来救驾,谁知却始终未果。

“及泾师犯阙,诏白志贞以神策军拒贼,无人至者,上无以御寇,乃图出幸。”

神策军本是支地方部队,后来变成了直属中央的禁军。谁知朝廷自己的部队,竟也这般不可靠,连保卫皇帝都没人。因此,德宗对军队将领们更加不信任,以至发展到重新让宦官领兵的地步。话说回来,白志贞组织不起人来也并不是的错,这是根植在唐朝制度里的问题。自唐玄宗以后逐渐流行起来的募兵制,使白志贞招的这些人很多都是零战斗力的流民。无组织无纪律的散兵流勇,在军费不足的情况下更是发挥不了作用。

同时,德宗对藩镇的态度从强硬转为了妥协。对河朔藩镇,他停止了狠命打击,反而主动放低姿态自责,下罪己诏,表示不计前嫌,希望河朔藩镇以和平的方式归顺唐朝。当然,其削藩政策也不了了之。

泾原兵变造成了哪些后果_泾原兵变的历史事迹

从深层意义上来说,泾原兵变直接改变了唐朝未来的走向。削藩不成,反而使中央的威严一落千丈。皇帝妥协,就意味着唐朝中央对割据一方的藩镇示弱。本来,河朔藩镇就已经拥兵自重。一场泾原兵变,更是让他们称王称霸的姿态愈加明显。藩镇坐大的局面,在此已是完全定型、难以改变了。削藩已是痴心妄想,正所谓大唐不亡于外而亡于内!

总结: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泾原兵变的产生属于一种偶然,这更像一场目的不明确的趁火打劫。但其成功却是一种必然,朝廷的兵力空虚为其创造了绝佳的条件。

泾原兵变是一道分水岭,不仅改变了唐德宗,也改变整个唐朝的政治,改变了大唐的走向。风风火火打压藩镇、一心想改变大唐的唐德宗,因泾原兵变遭受重创,其削藩的雄心壮志也随之破灭。而此后中央对待藩镇林立的局面,政策也大都趋向了缓和。一场突如其来的泾源兵变,给唐朝带来的却是一场政治断崖,不仅伤了雷厉风行的唐德宗,也伤了整个大唐王朝的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