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王廷龄是谁_王廷龄个人简介

时间:2022-06-04 15:22:08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作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相,王延龄故事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几乎遍及京剧、汉剧、评剧、豫剧、秦腔等各剧种的传统剧目,如《小包公》《包公赔情》《铡包勉》《铡判官》《铡美案

作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相,王延龄故事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几乎遍及京剧、汉剧、评剧、豫剧、秦腔等各剧种的传统剧目,如《小包公》《包公赔情》《铡包勉》《铡判官》《铡美案》等均涉及王延龄其人其事。

王廷龄是谁_王廷龄个人简介

上述文学艺术作品中,王延龄身份之尊贵、地位之显赫,在历代以北宋前四朝历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中堪称绝无仅有:在传统评书、戏曲《杨家将》故事中,他面对辽国侵略,出班奏本,力主抗战,并鼎力支持杨家将;在有关包公案的小说、评书和戏曲中,他荐举包拯担任龙图阁大学士和开封府尹,并不断提携和关照包拯、支持包拯秉公断案;在鼓书、评书《呼延庆打擂》和戏曲《忠烈千秋》中,王延龄更是以宋仁宗的老师身份,上朝保本,先用先皇御赐龙头拐杖痛打奸贼庞文,并在劝谏仁宗未果之后,怒撞盘龙柱,血染金殿;……

王廷龄是谁_王廷龄个人简介

王廷龄是谁_王廷龄个人简介

王廷龄是谁_王廷龄个人简介

尤其是《铡美案》里面的王丞相活灵活现,耿直聪慧,清正廉明,做事果断,宅心仁厚。剧情如下:宋朝年间,秦香莲的丈夫陈士美进京赴考,一去三年,杏无音讯。值年大荒,公婆相继饿死,香莲葬了双亲,携领一对儿女远涉千里进京寻找丈夫。在京城的旅馆里,秦香莲惊闻丈夫早已中了状元,当了驸马,便闯入驸马府。香莲见到陈士美,诉说当初陈士美如何许下诺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夫妻恩爱,地久天长。可是陈士美为贪图自己的荣华富贵,狠心抛弃贤妻,甚至把香莲撵了出去。秦香莲悲愤交加,正巧当朝丞相王延龄路过,香莲拦轿喊冤。王丞相闻此冤情,仗义相助。次日,正值陈士美的生日,王丞相让香莲借机扮作卖唱女,用家乡曲调编些歌词,用以感动陈士美。香莲在堂前,弹奏一曲琵琶词,哀惋凄侧,铁石心肠也为之落泪,但禽兽不如的陈士美,听罢不仅无动于衷,反而要打香莲。王丞相见情不足以说服陈士美,便把自己的折扇交给香莲,支持她到开封府告状。

王廷龄是谁_王廷龄个人简介

上个世纪80年代,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播讲的长篇评书《杨家将全传》和《呼家将》,以及曾经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包青天》,更是让这一人物形象家喻户晓。

有人说,王延龄就是王旦。在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一带,甚至又有人说,王延龄的老家就在莘县的王化村。究竟是不是真,需要历史来评价。

王廷龄是谁_王廷龄个人简介

先来看一下《铡美案》中的背景,包拯所处的时期乃是北宋仁宗年代,自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进士及第,到嘉佑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一共三十五年。查看《宋史》可得,从太祖朝到任宗朝期间一共历经了50个宰相,具体如下:太祖朝(960—976年)共有宰相6人:范质、王溥、魏仁浦、赵普、薛居正、沈义伦。太宗朝(976—997年)宰相9人:薛居正、沈义伦、卢多逊、赵普、宋琪、李昉、吕蒙正、张齐贤、吕端。真宗朝赵恒(997—1022年)宰相12人:吕蒙正、张齐贤、吕端、李沆、向敏、毕士安、寇准、王旦、王钦若、丁谓、李迪、冯拯。任宗朝赵祯(1022—1063年)宰相23人:王钦若、丁谓、冯拯、王曾、李迪、张知白、张士逊、吕夷简、王随、陈尧佐、章得象、晏殊、杜衍、贾昌朝、陈执中、文彦博、宋痒、厐籍、梁适、刘沆、富弼、韩琦、曾公亮。

王廷龄是谁_王廷龄个人简介

王廷龄是谁_王廷龄个人简介

可见,史书上根本查不到王延龄的名字。但是,宋真宗时的宰相王旦确有其人。王旦(957—1017年),进士出身,宋真宗时期为官38年,《宋史》有其长篇传记,传记中明确说他是“大名莘人”,即山东莘县人。在莘县,王旦的人气一直很旺,民间称“太平良相”,还有人说,“王丞相”王延龄的老家就在莘县的王化村,莘县的群贤堡村有王旦墓和三槐堂。王旦任宰相12年,为政清廉,处事谨慎,善断大事,为人宽厚,以德服人,顾全大局,备受当时人们尊敬和赞誉。

王廷龄是谁_王廷龄个人简介

值得研究是,宋仁宗时期有两位姓王的宰相,分别是王钦若和王曾。

王廷龄是谁_王廷龄个人简介

先看王钦若,王钦若(962—1025年),北宋江南第一个宰相,著名政治家,主和派代表。太宗淳化三年(992年)登淳化进士甲科。历任亳州(现安徽省亳州市)的防御推官、秘书省秘书部,监庐州税、改太常丞、判三司理欠凭由司。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为枢密使,同平章事。天禧元年(1017年)为相。三年后,出判杭州。宋仁宗即位后复为相,此时包拯23岁。他在相位干到去世,包拯才26岁,此时距离包拯中进士还差两年。所以,二人也没有同朝为官,也就不可能是“王延龄”的原型。

王廷龄是谁_王廷龄个人简介

后看王曾。王曾(977—1038年),字孝先,比王旦小20岁,比王钦若小15岁,比包拯大22岁,出生于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市谭坊镇)。他乡试获解元,会试成会员,殿试又被钦点为状元,是北宋第二位连中“三元”的读书人。王曾在宋仁宗时期先后三次登上相位,共任职9年。王曾的人品、官风与王旦极为相近,都以正直、清廉、处事机敏、忠君爱民闻名,在朝中享有较高的声誉,二人死后又都获谥号“文正”。如果说戏剧人物王延龄的塑造有个原型的话,王曾应该是最可能的人员。

更为奇怪的是,王延龄这个人不仅在《铡美案》里面出现过,还在《包青天》《杨家将》《呼家将》等文艺作品里面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历经北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四朝,却还是开国宰相,且四朝都是宰相,从显德七年(960)年,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开始,到嘉佑元年(1056年)包拯担任权知开封府,负责开封府事宜,这之间整整隔了96年,在古代医疗落后、科技落后的时代,能够活的这么久,并且还担任高官,史书不可能没有记载。

王廷龄是谁_王廷龄个人简介

综上所述可知,宰相王延龄是个虚构的人物,历史上并不存在。《铡美案》中虚构的故事,其中的人物当然存在虚构的可能。《铡美案》中涉及到的大官除陈世美外只有两个,即丞相和开封府尹。此戏是个“包公戏”,开封府尹包拯的名字当然不能随意改变。当时任宰相的王曾在民间的知名度也并不很高,改个比较吉利而又响亮的名字写进戏中去,也是顺理成章的事,王延龄于是应运而生。王曾多年在朝中掌权,也曾当过主考官,故包拯称其为恩师并不是没有道理。而王旦就不同了。包拯赶考时,王旦早已作古,二人不可能有师生情谊。但话又说过来,王延龄既然是个虚构人物,其原型可能不止一个。且王曾与王旦做宰相只相隔16年,二人的品格又十分相似,王旦的故乡莘县和王曾的故乡青州后来又同属于山东,如果说以王曾为原型塑造的舞台人物王延龄身上有些王旦的影子,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所以,不管王延龄的原型是王曾还是王旦,二者之间都不应当直接划等号,文艺作品和史实之间毕竟有一定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