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美是谁_王光美的个人经历
王光美是新中国最传奇的女性之一,身为理科天才,中国第一个原子物理的硕士,却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投入当时中共急缺的翻译部门。27岁嫁给50岁的刘少奇,却从首任亮相国际的第一夫人成为12年的阶下囚。她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这位立志报效祖国的天才,为何会有那12年的牢狱生涯,晚年又为何谅解一切,投身慈善事业?
放弃留美投身革命
王光美,1921年9月26日出生于北京,在天津,王家可是一个大家族。王光美的父亲王治昌生性好学,年轻时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北洋大学法律专业,后又留学日本。在当时是个响当当的大人物,两次以公使身份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出生于政商结合的大家庭,她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中小学读书时就在理科上展露了过人的天分,被称为“数学三王”。物理界的人甚至公认,如果她继续深造,很有可能会是杨振宁的学姐。她考上北京辅仁大学物理系后,勤奋刻苦,没有丝毫懈怠,成功以整个北京市第三名的成绩拿到了硕士学位,是中国第一位原子物理女硕士,前途不可限量。
王光美的母亲董洁如,出生于天津的富商家庭,一生致力于妇女解放和革命事业,她培养出的11个孩子中,有10个大学生,6个加入中国共产党,对革命运动十分积极。
在北京时,董洁如就经常利用自己的身份为地下党的秘密人员打掩护,提供房屋帮助他们沟通活动。
王光美的三哥王光超不顾生命危险,只为给八路军购买和运输药物;她的四哥是地下党员,潜伏在险象环生的隐秘战线,为组织提供大量情报;她的四个妹妹都是共产党。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的影响下,王光美积极接触无产阶级思想,对共产党十分有好感。
1946年春节,抗日战争胜利,蒋介石以和谈为借口备战。美国为了争取在亚洲的利益,与国共两方一同成立了北平军调处,调解国共关系,实施停战协定。
当时中共方正为英语翻译的人选头疼,这个人选既要靠得住,也要水平好。崔月犁经过调查后,就向上头介绍了王光美。
当时25岁的王光美已经得到了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批准,准备出国留学读博士,却突然一天收到了中共地下党组织的一张纸条,邀请她担任北平军调部的翻译。
留美的一切事宜都准备就绪,只等出国就可以投入高能物理的研究,而且自己的专业也跟翻译不相关,在政治经济的用语上也许会不恰当,但一腔热血的王光美面对共产党的需求,犹豫了。过去她没有投入抗日战争保家卫国,现在有了国家有了需要,她怎会拒绝。
经过慎重考虑,王光美毅然决然地拒绝了来自美国的录取通知书,来到军调部报道,担任中共的翻译工作。
初次见面一场姻缘
后来国共美三方的谈判破裂,王光美也结束了她在军调部的翻译工作。国共内战爆发,烽火再次在这片满目沧桑的土地上点燃,这个时候,摆在她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继续原先的计划出国留学,成为一名科学家;二是跟随共产党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再三考虑后,王光美决定留下,前往苏区,为革命斗争献出一份力量。
1946年11月1日,王光美匆匆告别了父母,登上飞往延安的飞机。
也正是在这里,她遇见了与自己相守一生的挚爱,刘少奇。
王光美初次见到刘少奇,还是因为朱德老总带来的机会。那天,王光美和几个相熟的同事一起到朱德的窑洞串门。
在朱老总的窑洞待了一会儿,朱德夫人康克清就带他们去见见刘少奇。
当时刘少奇正埋头工作,根本没有多少时间跟这群志气昂扬的年轻人谈笑。但见到他们,刘少奇还是很欢迎。因为屋子太狭窄,人一进来就都挤满了,就把这些年轻人带到院子里。
刘少奇严肃地和青年们一一握手,跟接见领导似的,简单地寒暄了几句。
因为曾经长期在北平工作,知道王光美是北平来的,就特意问了她一些北平的情况,如今有没有入党。
王光美笑着说没有,还大着胆子问他,中央的领导能不能帮自己这些新来的年轻人入党。刘少奇哈哈大笑,说:“这得看我有没有时间了!”随即继续忙碌工作。
王光美看着刘少奇离去后专心致志的背影,内心充满了崇拜。她以前读过刘少奇的一本书,《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看完书后,她心里很震撼,也很受“打击”,字里行间表露出的为人民服务、一心报国的意志,让她深深意识到自己与共产党员的差距有多大。
青春懵懂的王光美并不知道,在一众青年中,唯有她是刘少奇眼中最亮的颜色,此后一直默默关注着。
来到刘少奇的窑洞,是在春节前的某一天。当时,毛泽东的警卫员找到王光美,说刘少奇找她谈话,让她快点过去。王光美有点为难,因为她不认识前去枣园的路。警卫员笑了笑,说到枣园有十几里路程,他早就安排好了一匹老马,老马识途,可以沿着延河把她送到刘少奇那里。
果不其然,这匹老马一路顺利地把她送到了枣园。
来到刘少奇的窑洞,她看见的是一处朴素至极的住处,一如既往地安静整洁。看到王光美,刘少奇热络地招呼她,拿了个梨子给她,问她吃过饭没有。
王光美是吃过饭来的,她听了他的话,立刻就注意到了桌子上的饭食,米饭上面放了一瓣蒜。后来她才知道,刘少奇因为工作起来不眠不休,熬出了胃病,放上这一瓣蒜也是因为听说这样对胃好一点。
刘少奇关切地询问她,到了延安之后生活得怎么样,适不适应,和她谈起了关于入党的动机。王光美告诉他,自己没有提交入党申请,也是因为觉得自己和党员的差距太大。她决定报名参加农村的土地改革,重新学习,追求进步。两个人谈了很久才结束,王光美骑上老马时,老马饿得皮包肚,回去的时候差点把她给摔下来。
坦然告白后修手表
下定决心后,王光美就跟着外事局的同事来到了晋绥地区,参加土地改革。这次土改活动中,她再一次见到了刘少奇。
多次地接触下来,王光美对刘少奇也产生了一些熟悉感。
两人很有些聊得来的话题,对革命的未来也满是憧憬。一天,刘少奇在交谈时突然对她提了一句,愿不愿意跟自己去晋察冀地区进行土地改革。
这一句话彻底将她问懵了,王光美反应很迟钝,并没有想到刘少奇其实是话里别有一番暗示,只觉得自己已经在晋绥地区开展工作了,不能半途而废地离开,于是拒绝了这个邀请。
作为一个理科学霸,整天埋头在工作中学习进步,王光美还真没有多少心思考虑结婚的事,性格直白的她对男女之情也很迟钝,直到后来她才意识到,刘少奇喜欢自己。
这次拒绝后,王光美也没想别的。大约两人是真的有缘分,一年后的西柏坡,他们再次相遇。这一次,刘少奇就没有暗示,而是直接向她告白了。
平常人告白都会把自己的优点列得清清楚楚,摆在对象面前,但刘少奇却相反。他认真地向王光美介绍了自己的实际情况,包括他失败的几次婚姻、繁重的工作任务、身体的虚弱,而且膝下还有五个儿女。他实事求是,没有丝毫隐瞒,把自己的一切都暴露在放大镜下,供她仔细查看思索。
这场告白一点都不浪漫,刘少奇越说,缺点反倒显露得越多了。王光美羞涩地低着头,静静听着。
这要是一个普通女孩儿,听到这么多缺点,嫁过去就要当后妈,那肯定是要拒绝了,但王光美却没有被这重重难题给吓到。她一直对男女之情不敏感,刘少奇的这番坦白倒是让她有些安心。他在告白时就主动交代自己的一切不足,可见他的心胸坦荡豁达。
王光美觉得他的品格值得自己托付终身,因此没有直接拒绝。
聊着聊着,时间飞速流转,天色渐渐暗沉,王光美起身准备回去,随口问了句时间。
刘少奇打开抽屉,拿出怀表一看,却发现指针不动了。王光美有些奇怪,身为中央领导,工作那么繁重,怎么会连一块好的手表都没有呢?王光美看见怀表坏了,就问他怎么不找个人来修。刘少奇只是苦笑一声,“该叫谁来修啊!”
王光美看着简陋素朴的办公室,破损却不愿扔掉的怀表,想着以前看到的粗陋清苦的饭食,突然意识到,这位中央领导的日子过得是如此艰苦,胃病发作的疼痛也只能自己忍着,没有人来照顾他。
她跟刘少奇拿了这块怀表,说自己修好了还给他。回去之后,她利索地将怀表修好了。
夜色沉沉,静谧无声,王光美躺在床上,想着白天发生的事,翻来覆去,一夜难眠。
她在想,自己跟刘少奇真的合适吗?她连党员都不是,刘少奇却已经是党中央鼎鼎有名、仅次于毛主席的领导人物,而且刘少奇年龄已有50岁,膝下还有好几个孩子,身份地位与年龄的差距都如此大,她真的做好了负担几个孩子未来的准备吗?
第二天王光美见到刘少奇,就把自己对地位和年龄差距的顾虑一一说清楚了,解释自己的迟疑。刘少奇无比严肃认真地表示,自己理解她的顾虑与不安,说:“我想对你好,是认真的。”
这句淳朴且深挚的表白,彻底打动了王光美的心,最后她笑了,眼睛亮亮地对着他的眼瞳,说:“如果你真的想跟我好,那我愿意一直照顾你。”
就这样,这对情投意合的有缘人,彻底定下了名分。
1948年8月21日,王光美与刘少奇在西柏坡举行了一场热闹又简朴的婚礼,当时刘少奇50岁,王光美27岁。
结婚之后,王光美成了刘少奇工作上最得力的助手。虽然一直忙碌自己的翻译工作,但一有点空闲就会帮刘少奇做报纸摘录,打理琐碎繁杂的秘书事务,为他的工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王光美还费心费力地将刘少奇流落在外的儿女一一找回,拿着《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来教导这些颠沛流离多年的孩子汉语和革命理论。
她对这些孩子和自己的亲生儿女一视同仁,致力于家庭和睦,刘少奇前妻的儿女都很喜欢她,亲切地称呼她为光美妈妈。
1963年,王光美首次以中国第一夫人的身份在国际上亮相,一袭旗袍出访印尼等东南亚四国,惊动了海外媒体。她那高贵优雅的气质,在无数聚光灯的照耀下无比夺目,在世界上展现了东方大国美好的印象,和中国妇女的精神面貌。
眼看国内形势一片大好,美好的黎明之光将要照耀每一户家庭,却不料一场动乱,不仅让刘少奇受尽委屈,满怀遗憾地逝世,还让王光美蒙冤入狱,牢狱生活长达12年。
囚牢之后上交党费
动乱时代,刘少奇原本希望和王光美断绝夫妻关系,免得让她因为自己而受到动荡波及。但王光美坚决不肯离开,即使8亿人大呼要“打倒刘少奇”,她也依旧不离不弃,生死相依。
那天,无数人对着落魄的刘少奇拳打脚踢,被人拉扯住的王光美哽咽流泪,不顾一切地冲向他,在无数的围堵谩骂中,她坚定地爬过去,与他的手紧紧相牵。
与刘少奇分离的那一天,是她无论过去多少年都无法忘记的,那揪心的一幕时刻流淌在她的脑海中。
那一天,刘少奇无比郑重地对王光美和孩子们说:“将来,我走了以后,你们要把我的骨灰撒进大海里,就像恩格斯一样。大海连着五大洋,我要看见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即使受了这样的委屈,他也坚定地告诉妻子和孩子们,自己是个无产者,他们将来也一定要做一个无产者,永远跟随党,永远为人民!
王光美被扣押在监狱12年,令她悲痛欲绝的是,直到刘少奇去世三年,她才知道丈夫已经去世。
这个消息传到她耳边时,她只觉得眼前一黑,刘少奇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一直在她的脑海中回响,支撑着她一直走下去。刘少奇说:“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所以她无比坚定,无比忠贞,坚持着熬过了这阴冷潮湿的12年牢狱生涯。
1980年,举行刘少奇追悼大会前夕,王光美带着儿女们千里迢迢奔波到河南开封,迎回刘少奇的骨灰。满头银发的王光美一路上紧紧抱住刘少奇的骨灰盒,深情依偎着丈夫遗留下来的痕迹。
5月19日,漫天雾霭,天空晦涩黯淡,王光美眷恋地搂住骨灰袋,站在甲板上,将丈夫的骨灰轻轻撒进大海。逝去的英魂将伴随着海浪与鲜花看遍大江南北、山川海峡,而留下的王光美,这位中国原子物理的第一个女硕士,将余生暮景献给了慈善事业。
1981年10月25日,王光美给组织写了一封信,将自己收到了刘少奇的2471.46元稿费通通作为党费上交,就连刘少奇同志平反后补发的7000多工资和存款,都被她交上去了。
她无比郑重地表示,自己作为普通劳动者,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刘少奇的著作版权她都不会要。她严肃认真地说:少奇同志是属于党的!
毛主席去世后,主席的女儿李讷身患重病,再加上离异,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但王光美出狱后虽然很憔悴,却依然宁静淡泊,12年的阶下囚没有磨去她的温柔从容,在她得知李讷的生活情况后,毫不在意那些年的痛苦,主动找到她,帮她安家,照顾她。
王光美宽容了过去的一切,原谅了所有的悲痛,没有丝毫怨言,她家的客厅里,依旧挂着刘少奇一家子和毛主席的合影。
83岁那年,白发苍苍的王光美深感自己的老迈,专门为毛主席和刘少奇两家的后人组织了一场聚会。聚会上,温柔慈善的王光美和蔼地向毛家后人举起一杯酒,微笑着说:“你们都保重!”说完她一饮而尽。
这杯酒,这个慈善柔和的笑容,彻底将过去的一切恩怨封印在时光深处,开启了劫后重逢的新生活。她这一笑,也让世人见识到“第一夫人”的博大胸襟。
余生献给慈善事业
到了晚年,身体老迈无力,但王光美却依旧没有悠闲着享受晚年生活,而是费心费力地投身慈善。她将劫后获得的新生,将自己的余生都献给了慈善事业,为党为人民这几个字已经刻在她心底里。
1995年,王光美致力于一项专门救助陷入贫苦境地的母亲的慈善项目——“幸福工程”。为了筹集资金,她将祖传的珍宝拿去拍卖,得到的50万元全部投入了这个慈善项目。
作为这项扶贫计划的发起人,王光美支撑着年老体弱的身躯,四处奔走筹集款项。在她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各界人士纷纷捐款。截止到2005年10月,“幸福工程”累计投入3.1亿,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389个项目点,成功救助了15.4万户穷苦母亲,将近70万人得到了她的帮助。这11年来,15万户家庭因为她而脱离了贫困的痛苦,迈向更好的未来。
2006年10月13日,这位新中国最传奇的女性,在北京结束了她这坎坷曲折、波澜壮阔的一生。她将自己85年的岁月都献给了国家,献给了党,始终秉持着为人民的信念,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