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陈丕显是谁_陈丕显的个人资料

时间:2022-06-10 13:57:07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前言 图|1980年,陈丕显陪同邓小平一起视察武钢 1928年4月28日,毛主席与朱老总率领的红军胜利在井冈山会师。 就在红军力量逐渐壮大的时候,许许多多有志于为全中国人改变命运的青

前言

陈丕显是谁_陈丕显的个人资料

1928年4月28日,毛主席与朱老总率领的红军胜利在井冈山会师。

就在红军力量逐渐壮大的时候,许许多多有志于为全中国人改变命运的青年参加了红军,其中就包括了年仅13岁的陈丕显。

陈丕显是福建长汀人,长汀也是属于革命老区,那时的陈丕显尽管年龄不大,却认识几个字,他常常看到红军发布的布告,落款上写着:

”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政治部主任陈毅“

陈丕显牢牢的记住了这三个名字,并积极的参加了红军,2年后陈丕显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那时的陈丕显是中央苏区有名的“红小鬼”,中央苏区建立以后,毛主席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而陈丕显则担任苏区共青团儿童局中央局书记。

因为聪明伶俐,包括毛主席在内的领导人,都亲切地称陈丕显为“阿丕”。

尽管随着革命战争的征程,陈丕显逐渐长大,可“阿丕”这个名字却始终伴随着他,成为了那个年代最好的见证……

艰苦的革命战争时代。

陈丕显参加红军后,最熟悉的三个名字中,毛主席、朱德、陈毅。

尽管他后来也没想到,会与陈毅结下不解的缘分。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陈丕显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战争。

这一时期陈毅与陈丕显领导者苏区游击战争,在敌人围剿,环境恶劣的境地中,度过了一场又一场难关。

1935年2月,留守中央苏区的机关与红军决定突围,3月3日,项英、陈毅前往赣南省军区,送别即将突围到油山地区陈丕显、蔡会文等领导的红军队伍。

临别时,陈毅紧紧地握着陈丕显得手,两人深情告别。

陈丕显是谁_陈丕显的个人资料

尽管4月上旬,项英、陈毅的突围部队,也随着一起到了油山地区,但连日来的激战,部队伤亡惨重,许多的红军高级将领陆续牺牲。

陈丕显记得很清楚,这一时期的条件十分艰苦,基本上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对他来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给陈毅治疗腿伤的事儿。

1935年6月,陈毅腿负伤,由于缺少医药,伤口发炎感染,三个月都不见好,到了9月,伤口化脓红肿,已经不大能走路了。

没办法,陈毅抵达南雄县委后,就在驻地旁边的林子里临时找了个地方,打算把伤口的脓血挤出来。

陈丕显记得,一开始大家谁也不敢下手,就连陈毅警卫也是脸色发白,挤了半天,汗珠直往下冒,却怎么也不忍心。

“你怎么不用劲儿啊?”

陈毅笑着问道,伤口尽管疼痛,却依旧不改乐观的本色。

“我挤你要抖嘛!”

警卫员擦了把脸上的汗。

“这好办。”陈老总吩咐警卫员找来一根带子,把伤腿捆在一株杉树上,背靠着另外一颗大树。

警卫员没办法,只好上去接着挤脓血,血水混合着脓水从伤口处源源不断地涌出来,顺着腿流到了地上,就连受伤时碎在身体里的一小块碎骨也被取了出来。

那时山里条件差,尽管能挤出脓血,但是却没有消毒的药水,没办法只能用盐水硬洗,将纱布泡在盐水里,用竹签顺着伤口慢慢地擦洗。

陈丕显是谁_陈丕显的个人资料

尽管这办法是原始了一些,可效果却出奇的好,伤口后来再也没有发炎。

陈毅全程疼得说不出话,尽管如此,等到伤口清理完,他又开玩笑地说:

“这次挤干净,下次伤口就不会‘反攻’了。”

无论多么艰难的岁月,陈毅始终用乐观的革命心态,感染着陈丕显等红军战士。

1936年6月,陈毅、陈丕显带着游击队转战大余地区,往返于北山与油山之间,晚上歇宿就休息在两山之间,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两人在歇宿的茅草屋后面搭了块长木板,敌人一来他们就顺着木板跳出围墙往山上跑。

每次歇宿在大庾岭山顶时,陈毅就打趣地对陈丕显说:

“我们是头枕着广东,脚踩着江西睡觉。”

陈丕显这时年龄也不大,一听陈老总如此说,也故意做出“头枕着广东,脚踩着江西睡觉”的模样,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一直到抗战爆发后,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陈丕显是谁_陈丕显的个人资料

陈毅任新四军军分会副书记,一支队司令员后,率部挺进苏南,开辟茅山根据地,而陈丕显则留在皖南新四军军部工作,尽管如此,两人的友谊还是有增无减。

陈丕显妻子谢志成回忆:

“在我和丕显新婚之夜,他拿出一支崭新的左轮手枪,自豪地对我说,看这是陈司令前几天送的,当我看到这支精致的手枪,想要摸一摸时,他马上把手缩了回去,还对我说:不要乱动,这是陈司令员送给我的……”

不过两人分开也没多久,很快随着新四军逐渐的扩大,陈毅、粟裕率部在苏北发展时,急缺干部,又把陈丕显调了过来,不久以后,新成立苏中区党委,陈毅任书记,陈丕显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

山东八路军南下后,在盐城成立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陈毅又要奉命进驻盐城任代总指挥。

临别时陈毅与陈丕显两人惺惺相惜:

“我们近几年不常见面,好不容易在一起才打开局面,又要和你分开,我心里有些舍不得,不过现在可比写梅岭三章那个年代好得多了,我这个司令员也是革命的一颗棋子,哪里需要哪里搬。”

陈丕显是谁_陈丕显的个人资料

总而言之,陈毅走后,陈丕显就担任了苏中区党委书记、苏中军区政治委员,在苏中抗日根据地陈丕显的领导下,逐渐发展壮大,形成占据两万平房公里,人口八百万的局面。苏中军区部队后来也成为后来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的主力,陈丕显充分显示出了自己卓越的领导才能。

最年轻的兵团政委

1948年3月,华东野战军将所属纵队统一编为4个兵团,其中以第二、第十一、第十二纵队组成第四兵团(亦称苏北兵团),韦国清任兵团司令员,陈丕显任兵团政委。

至此,陈丕显也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兵团政委,时年32岁。

如果说就以这个情况来看,到1955年9月新中国第一次授衔时,授予上将军衔的萧华,还比陈丕显年龄大几个月。

毫无疑问,如果陈丕显也参加授衔的话,他会成为比萧华还年轻的上将。

不过,也正如陈老总所说的那句话”我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陈丕显得长处并不是在军事指挥上,而是在地方工作上。

整个淮海战役期间,陈丕显作为华中工委书记,领导华中支前司令部,仅在华中地区,就动员了107万民工负责后方输送物资,光是随军的民工,就达到了22.5万人,供应粮食5500万公斤,有力的保障了前线部队的补给。

陈丕显是谁_陈丕显的个人资料

1949年4月,陈丕显就任苏南区党委书记、苏南军区政治委员,领导了当地1100万人民积极投入到了土改、反霸、反匪等工作中。

新中国建立后,陈丕显又担任了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委员。

1952年2月22日,华东局负责人谭震林打电话通知陈丕显:

“中央和华东局决定调你到上海工作。”

陈丕显又惊又喜,喜的是他之前就听说,老首长陈毅在上海担任上海市长,这次又能和老首长见面,陈丕显心里十分高兴。但担忧的是,以上海的种种情况,自己能否胜任还是一个未知之数。

不过相反的是,陈老总对这位老部下的能力还是十分信任的,一见面就高兴地说:

“陈丕显,想不到我们又在一起工作了。”

1953年,陈毅一家由南京搬往上海。

一到上海,陈毅与陈丕显两家就迫不及待地聚在了一起。见面后,陈毅让儿子陈丹淮喊陈丕显“阿丕叔叔”,喊谢志成为“小谢阿姨”。

陈丹淮很疑惑,哪有人姓阿的,况且叫一个大人“小谢阿姨”,之前似乎也从来没有过。

陈丕显是谁_陈丕显的个人资料

不过陈丹淮的所思所想是多余的,大家聚在一起以后,他发现父亲几次拍着“阿丕叔叔”的肩膀,喊着“阿丕、阿丕”。

时隔多年后,陈丹淮才感觉到,父亲与“阿丕叔叔”他们结下的友谊真的很不一般。

陈丕显从1952年3月开始,担任上海市第四书记开始,便一直在上海工作。

1956年,陈毅调中央工作,临走时与陈丕显一起谈了在上海的工作和体会:

“上海这样一个大城市,极其复杂,在工作指导上既要积极,又要慎重,二者并重,不可偏废,只积极不慎重,会出乱子;只慎重不积极,也会被动,党的团结,社会安宁,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不可或缺的条件。”

一如当年在苏中时,陈毅将这个千钧重担,都交托给了陈丕显。

1956年7月,陈丕显担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9月陈丕显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陈丕显也成为这届中央委员会中最年轻的委员,时年40岁。

1965年11月,陈丕显就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邓小平提议:陈丕显任总政治部主任

五十年代,陈丕显在上海市委工作期间,邓小平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两人之间的工作往来也特别多,对于陈丕显的能力,邓小平十分看重。

1965年9月,陈丕显到北京参加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邓小平专程找他谈话,谈到对华东局以及上海市委领导班子的安排时,邓小平对陈丕显说:

“华东局第一书记以后再议;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就阿丕你来搞了。”

陈丕显是谁_陈丕显的个人资料

不仅仅是邓小平、周总理、陈云、叶剑英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对陈丕显予以充分肯定。

叶剑英每次到上海视察,陈丕显都负责安排工作。

因为长期忘我的工作,陈丕显的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1966年2月,陈丕显确诊为癌症,尽管如此他依旧还是投入到忘我的工作中。

尽管面临的困难重重,陈丕显始终坚持信念。

邓小平对陈丕显的处境十分关心,1975年9月29日,邓小平向毛主席请示,将陈丕显调往北京工作:

“……我的意见,他还年轻(不到六十),也有能力,是否可以考虑:先调来北京,然后分配到哪个省去工作……”

1977年初,中央拟调陈丕显赴云南任省委书记。

陈丕显是谁_陈丕显的个人资料

陈丕显还在考虑去不去时,叶剑英专门找他来谈话:

“阿丕,如果身体不适应高原气候,你就干脆先回部队算了。”

老首长粟裕也建议他:

“干脆回部队,现在好几个大军区都缺干部,比如南京军区就没有政委呢。”

尽管老领导们对他的工作情况都给予了建议,但陈丕显还是觉得,既然是组织安排了,那么自己就要服从安排,胡耀邦也建议他“不管干什么,先干起来”。想到这里陈丕显不再犹豫,动身前往云南。

对陈丕显的工作能力,邓小平、叶剑英等领导人都十分看重。

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召开,会上酝酿建立中央书记处,很多小组都建议,调陈丕显到中央书记处工作。

尽管如此,考虑到当时陈丕显还在湖北工作,一时之间没有人选替代,于是党中央只好暂时不调动他的工作。

一直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会议召开,中央下定决定,调陈丕显到中央书记处工作。

不过就在十二大召开前夕,时任中央军委常委、军委副秘书长、总政治部主任韦国清因身体健康原因,将要卸任,不再担任总政治部主任。

考虑到这一职务的重要性,曾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担任过兵团政治委员,时任湖北省委第一书记、武汉军区政委的陈丕显就成为最合适的人选。

陈丕显是谁_陈丕显的个人资料

陈丕显历任过党政军诸多领导干部职务,工作经验丰富,年龄也较轻,也适合到军队工作。

1982年7月15日,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研究十二大筹备事宜。

就陈丕显任职问题,邓小平于8月14日,专程与陈云、李先念等人交流意见,并与军委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等人商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

十二大召开之前,中央就陈丕显任职达成了初步意见,拟让陈丕显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任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

不过,就在十二大会议期间,还发生了一个另外一个情况。

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余秋里,在十二大召开前,确认继续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但由原来负责经济工作改为负责政法工作,拟接替彭真担任中央政法委书记。

为此邓小平专程找到余秋里,传达了他中央的决定。

陈丕显是谁_陈丕显的个人资料

尽管如此,余秋里依旧感觉有些为难,他自己觉得,自己过去长期在军队从事政治工作和负责经济工作,并不熟悉政法工作,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自己应该重回部队工作。

于是,余秋里专程找到王震,谈了自己的想法:

“我到书记处以后不管政法,能否与丕显同志调换一下,由我做总政治部主任,丕显同志做中央政法委书记,主管全国公检法工作?”

王震将余秋里的请求转告邓小平,邓小平也十分重视,尽管事前的人事安排中,没有考虑这一点,但余秋里无疑也是党政军优秀的领导干部,虽然已经离开军队24年,但在军队工作具有丰富的经验。

考虑到这一点,邓小平委托胡耀邦,专程询问了陈丕显的意见。

虽然事先已经安排了陈丕显到总政治部工作,大家也都接受了这一建议,但陈丕显心胸豁达,他对胡耀邦说:

“我服从中央的决定,到总政治部工作可以,到中央政法委也可以。”

进一步广泛征求意见后,1982年10月,就军委、总政治部主任人选问题的报告,邓小平做出批示:

“就这样改定:秋里去总政,丕显管政法。”

由于是仓促之间决定,余秋里到总政治部工作时,一时之间还来不及做军装,只好穿着蓝色中山装上任,而陈丕显得任命,一直到1983年5月才公布。

陈丕显是谁_陈丕显的个人资料

对陈丕显得大度,余秋里深表感激,一次见到陈丕显时,余秋里当着众人的面对他说:

“阿丕,我感谢你。我要请你吃饭,连续三天请你吃饭。”

说着余秋里还深深地对陈丕显连鞠了三个躬,以表示感谢。

陈丕显从13岁参加革命开始,一直到晚年,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始终兢兢业业的工作,晚年退休后,还始终关心着国家大事。

1990年4月,陈丕显担任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名誉主任。

有一次,全国老龄委员会有人反映了一个问题,陈丕显气得大发雷霆,可后来通过调查,发现情况有所出入,与事实不符,陈丕显专门找人向被批评的那位同志道歉。

陈丕显是谁_陈丕显的个人资料

曾在他身边工作过的梁茂淦回忆:“我在陈丕显同志身边工作两年多时间,除了写书之外,还有不少秘书工作。在两年多的朝夕相处中,我向他学到了许多书本上难以学到的东西。”

“陈丕显同志除了原则性很强和性格刚烈的一面之外,还有厚道、宽容、随和、重情重义、善解人意、心地善良的另一面。用现代流行的说法,叫做“性情中人”……一个身经百战、性格刚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一个晚辈面前,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让我至今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