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多事之秋什么意思_多事之秋的含义和来源

时间:2022-06-11 16:36:50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多事之秋如今已经是一个成语了,《现代汉语词典》有多事之秋词条,解释是事故或事变发生多的时期,多用来形容动荡不安的时局。这样看来,秋就不是专指秋天,而是时期的意思了

多事之秋什么意思_多事之秋的含义和来源

“多事之秋”如今已经是一个成语了,《现代汉语词典》有“多事之秋”词条,解释是“事故或事变发生多的时期,多用来形容动荡不安的时局”。这样看来,“秋”就不是专指“秋天”,而是“时期”的意思了。

为什么说是“多事之秋”?秋天真的“多事”吗?

 “多事之秋”的来源

在古代农业为主的封建社会,秋天的确是事情最多,也是农民最忙的季节,农民忙秋收,让颗粒归仓,关乎全家一年温饱,而趁墒及时秋种又关乎来年收成。但秋天的事情多,绝不仅仅限于农忙,还有秋后问斩的“秋决”,初级科举考试的“秋闱”等等大事要办。甚至“多事之秋”用于说明天下局势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多事之秋”一词最早大概见于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从诸葛亮的原话看,“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其中的“秋”就是比作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必须高度重视,行事必须谨慎,不要一步走错,错失良机。

后人便以“多事之秋”专指动荡不安的时局了。像宋人袁甫《蒙斋集》有:“天下多事之秋,使得任閫(读kun,门)外寄者,善谋如此,可以宽忧顾矣。”宋人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销声匿迹,隐藏自己),无为绿林之嚆矢(嚆矢,读hao shi响箭,古时强盗共同抢劫时通常用响箭互相联络,也用来比喻事情的开始)也。”

 过去秋天里发生的事还真是多

秋后算账

原来指的是北方的农作物每年只耕作一次,只有到秋后农作物收割之后才知道经济收入如何,一年中欠下的费用到秋后才可以算清了。现在北方有的农村,农民常在一些小的经销店赊欠购买生活用品,到秋收后一起结算,也还称为秋后算帐。

秋闱

过去的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和殿试几等。秋闱就是最初级的乡试,乡试是地方考试。由于考期在秋季八月举行,所以又叫秋闱。乡试又叫乡闱,每三年举办一次,逢子、卯、午、酉年举行。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唐伯虎乡试第一,故称唐解元。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

 秋季用兵

“多事之秋”还与我国古代多在秋天兴兵作战有关。我国古代君王,特别是春秋时期的各诸侯国君主,多在秋天发动军事行动,在不违农时,不伤民力的前提下获取军事利益。军事行动自然决定国家的生死存亡,那么常常在秋天进行军事行动。像赤壁之战就是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挥兵南下,九月到新野。

古代战争残酷,也有不在秋季用兵的,像著名的官渡之战,是在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像著名的城濮之战是在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交兵战于城濮,晋文公退避三舍,楚国子玉冒进,被晋军夹击。

像著名的淝水之战是在太元七年(公元383年)冬,十月,秦王坚会群臣于太极殿,议得发兵九十七万自将以讨之。

秋后问斩

古代死刑犯被判死刑之后,即便是“斩立决”,通常都要在秋后集中处死。选择秋冬二季实行的原因是农民处于农闲,不用下地干活,可以强迫民众围观,起警示作用,也有“不违农时”的考虑。

过去,还有“录囚”一说,就是审录复核在押的囚犯,该宽恕的宽恕,该处刑的就处刑。后汉书明帝记永平18年曾下诏,以冤狱入清系,为彰显法律的严肃,能减免的减免,不能减免的马上处刑,对判处死刑非常谨慎,体现一种“慎杀”的想法,只不过还未形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