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鸿昌是谁_吉鸿昌生平经历
1934年11月24日,在陆军监狱的刑场上,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汉子捡起地上的树枝在雪地上写下一首诗: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写罢,高大的汉子朝向几个特务喝到: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背后挨枪子!
几声枪响之后,抗日英雄吉鸿昌就这样,被杀害。
1895年10月18日,吉鸿昌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父吉茂松在镇上以开小茶馆为业。
吉鸿昌打小就是一个硬骨头,不肯被人欺负,时常与别人打架。每回在外面打架闯祸,吉父知道后往往抡着扁担追着揍他,所以少年时代的吉鸿昌有个外号叫“扁担楞”。
为了管住他,父亲在他16岁时给她娶了媳妇刘秀荣,还让吉鸿昌在自己的茶馆帮忙。
那个年代,军阀统治,连绵战火不断,为了谋取出路,在1913年的时候,不满18岁的他投入了西北冯玉祥的部队。吉鸿昌作战素以勇猛著称,每战必亲自冲锋陷阵,奋不顾身,称雄西北的马家军被他打得魂飞魄散,马家军与他交战,打一次输一次,是强悍的马家军最惧怕的人。很快提升为手枪连连长,1921年冯玉祥的部队扩编为11师,吉鸿昌升任营长,把媳妇接到军营。
不久,刘秀荣生下了一个女儿,可在女儿十八天的时候,刘秀荣却因睡觉时不注意,导致女儿被奶头压着窒息而死了。
这件事情后,气急败坏的吉鸿昌指责刘秀荣,可她却反而说“是个女娃娃而已”,吉鸿昌听后气愤地动手打了她。
这事被冯玉祥知道后,他便以吉鸿昌侮辱妇女、违背男女平等原则为由,撤销了吉鸿昌的营长职务。在失败婚姻里经受痛苦煎熬后不久的1926年,吉鸿昌在任冯玉祥部18师第36混成旅旅长期间,经人介绍结识了出身书香门第的胡兰英,也就是后来的胡红霞。1927年,吉鸿昌迎娶胡兰英改名"胡红霞",跟着夫人学文化,被胡红霞笑他"孺子可教"。
进入军队的十几年里,吉鸿昌一路为官,父亲虽担心,却也不反对他了。做了旅长后,吉鸿昌和当地百姓接触更多,更加有了“官样”。虽然他平时牢记救国的使命,但却丝毫没有改变“当兵救国,为民造福”的初衷,时刻铭记着父亲“作官即不许发财”的教诲,并把这句写在细瓷碗上,交给陶器厂仿照烧制,发给部下以勉励大家廉洁奉公。他严于律己,也约束部队不许扰民。吉鸿昌结识共产党员宣侠父等人,开始接触革命思想。
次年吉鸿昌升任第19师师长,参加国民革命军东征,在与张作霖的奉军作战中,勇挫强敌,攻克洛阳、巩县,又渡过黄河,所部被誉为“铁军”。
1929年,吉鸿昌任宁夏省政府主席兼第10军军长,他整治军队,重视民生,为宁夏的建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吉鸿昌领命率军从宁夏出潼关,加入讨蒋之战。9月,冯玉祥的西北军兵败。吉鸿昌为了能保存实力,接受蒋介石改编,就职第22路军总指挥长兼第30师师长,没多久被蒋介石派往光山、商城一带攻打鄂豫皖红军。
吉鸿昌伪装成百姓进入共产党的根据地,他在根据地看到了共产党的革命信仰与行事作风,发现共产党的革命纲领与自己的行事作风不谋而合。
吉鸿昌意识到共产党才是自己最终的去处,于是,他很快便与红军达成了协议,暗中帮助共产党,提供枪支弹药,更是准备率领部下起义。
奈何叛徒横行,蒋介石接到了消息,1931年8月,吉鸿昌被蒋介石解除兵权,被强令出国“考察”。临行前,恰逢“九一八”事变,吉鸿昌发电报向蒋介石请命:“国难当头应一致对外,愿提一师劲旅,北上抗日,粉身碎骨,以纾国难。”未得允许,遂环游欧美,发表抗日演说,寻求国际声援。
1932年“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奋力反击挫败了日军的阴谋。
远在国外的吉鸿昌心急如焚,他多次急电老蒋请求让自己回国参战,可是老蒋不但对此置若罔闻,还无耻地出卖了上海的主权。
在国外,当时的国人受到了歧视。有人就劝吉鸿昌不如说自己是日本人好了,反正对于西方人来说,从样子根本分不出来谁是中国人谁是日本人。
但吉鸿昌一听就火了,我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岂能说自己是其他国家的人?
他非但不这样说,还挂了一块牌子放在胸前,用中文和英文写着“我是中国人”,丝毫不在意其他人诧异的眼光。
这就是小学语文课本中《我是中国人》一文的故事来源。
在四处寻求救国之法无果后,吉鸿昌接触到了共产党,成为一名地下工作人员。
为了保证地下工作的顺利进行,吉鸿昌将自己的家作为联络点,并以打麻将做掩护。这就是如今著名的“红楼”。
吉鸿昌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国内,既然老蒋不抗日,那么他就自己干。
吉鸿昌的身份在回国之后不久就被发现了。面对国民党政府的追捕迫害,他只能逃至租界继续进行革命工作。
在1932年8月份,吉鸿昌准备在湖北宋埠召集旧部起义,可是计划被蒋介石提前探知,立刻派重兵围剿。
吉鸿昌所部全军覆没,最后仅有十多人逃了出来。吉鸿昌随后去了上海,后来在我党帮助下,又转到天津继续开展抗日运动。
1933年5月26日,抗日同盟军在察哈尔省会张垣成立,冯玉祥挂帅,方振武为前敌总司令,吉鸿昌为前敌总指挥,率12万军队誓师抗日,宣布“结成抗日战线,武装保卫察省,进而收复失地。”同盟军向察北伪军发起进攻,吉鸿昌接连战胜日军,收复了宝昌、沽源、康宝、多伦等地。特别是多伦大捷后,嚣张的日军终于被赶出了察哈尔全境。
收复多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收复国土,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激励,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当时各大报纸也纷纷报道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令人为之一振。
但是,这样的消息,有的人却并不感到高兴。
蒋氏集团密谋和日军一起歼灭抗日同盟军。吉鸿昌冒着生命危险去和蒋军代表接洽谈判,随即失去自由。
吉鸿昌将军在被蒋军士兵押解到北平的途中,士兵们听到自己押解的人就是鼎鼎大名的吉鸿昌将军,偷偷地放走了他。
在回到天津后,吉鸿昌联合抗日人士,和宣侠父等人一起创办抗日刊物《民族战旗》,开始了另一种形式的斗争。
1934年11月9日,天津法租界国民大饭店45号房间内,吉鸿昌正与任应歧,刘少南和李干三等以打牌为名,商讨抗日救国大计。
楼道中有人拿着一只球玩耍着,在路过45号房间之时,茶役正巧敲门来送水,那人乘无人注意,将球顺势丢了进去,并且以找球为名进入了房间,捡了球就退了出去。
此时屋里的牌正好打满了四圈,刘少南换到了吉鸿昌的位置。刚刚坐下,房门突然被撞开,两个人冲进来对着刘少南开枪射击。
刘少南中弹当即死亡,吉鸿昌的右肩也受了伤。暗杀者想要继续开枪,吉鸿昌扑上去抢下那人的枪支,来人见势不妙立刻逃走了。
随即法国巡捕迅速包围了现场,以嫌疑人为由,将在场众人抓捕入狱,那受伤之人就有我党党员吉鸿昌。
很快他入狱的消息便见诸报端,本来出事的地方是法租界,按照惯例,吉鸿昌应该由租界工部局处理这一案件。
可是,宋美龄却用巨款向租界行贿,租界就将吉鸿昌移交给了国民政府。
1934年11月24日,北平陆军监狱内,吉鸿昌将军正在提笔写下最后的遗书。他被判处叛国罪,将于当日执行枪决。
吉鸿昌镇定地要来纸和笔,他一共写了3封信,算是自己的遗嘱。
第一封信,给几个兄弟,交代他们要照顾好继母,这是父亲临终前的吩咐,吉家儿郎万不可忘。
第二封信,给4位好友,请他们做个见证。证明父亲所办的学校是为贫穷子弟而设,所有款项全部属于学校,不能算是吉家私产,不允许后人来分。
最后是给妻子胡红霞的一封遗书:
“红霞吾妻鉴: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一死,我死你也不必过悲伤,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家中余产不可分给别人,留作教养子女等用。”
遗书写好后,吉鸿昌披上平时常穿的斗篷,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他为了让自己死得更有尊严,要求刽子手给他搬来太师椅,他坐在椅子上从容赴死。他对刽子手说:我是为了抗战死的,死了也不能倒下,我得坐着,我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就在我眼前开枪吧,我要亲眼看着敌人的子弹打进我的身体!
刽子手也敬他是一条好汉,没有拒绝他的请求。时年39岁的他,年轻的脸上没有一丝一缕的恐惧。
用吉鸿昌妻子的话来说:
时候到了。在这个监狱里,他不愿多停留一分钟。他披上斗篷,就像平时出门溜弯儿似地走了出来,脸上还是一百八十个不在乎。
那么,吉鸿昌将军是著名的抗日英雄,名气很大,蒋介石为什么不顾众怒、不顾民怨非得要处死他呢?
三个原因:
一是:吉鸿昌是西北军出身,本就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况且,早年中原大战时,吉鸿昌所部还打过蒋介石,逼迫蒋介石下过野。
二是:吉鸿昌当年被国民政府改编,是权衡之计,他从来没有真心服从过蒋介石。
三是:吉鸿昌拒绝执行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不但不围剿,还送给红军枪支弹药,支援红军。1932年吉鸿昌还秘密加入共产党,这点是蒋介石绝对无法容忍的。
吉鸿昌就义后,胡红霞抵押唯一住所“红楼”,拿着8万块赎回遗体。她找来干净的衣服,给丈夫换上,而后又请来了一位照相师傅,替他照了本文开头的那张遗像。这是吉将军最重要的一张照片,其细节证明了他死前的大义凛然。
胡红霞这个女人一直以来都是吉鸿昌抗日救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二人有着共同的信仰,即使再困难都没有放弃过理想。
特别是在吉鸿昌英勇就义之后,为了让一双子女免受迫害,胡洪霞就好像发疯了一样,没有了以前大家闺秀的样子,出门在外都是蓬头垢面 ,衣服破烂不堪,不穿鞋子,一会儿哭一会儿大笑,不知道的人都以为她得了失心疯。她又把5岁的儿子和3岁的女儿分开寄养。等敌人发现她们母子消失的时候,她早已到外地教书,改名"傅博英"。
1950年,杀害吉鸿昌的刽子手吕一民被捉拿归案,公审后枪决。胡红霞带着儿女回到丈夫老家,在吉鸿昌坟前大哭失声,终于可以跟丈夫交差了。
2009年曾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他的事迹曾入选过小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