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怎么死的_李贤的死亡真相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六月,唐高宗的第五子、武则天的长子、准太子李弘“无疾而终”后,李弘的胞弟雍王李贤被立为太子。
事实证明,李贤人如其名,果然对得起“贤慧”二字,当上太子后,马上做了一件令人曙目的大事。召集了一批学者名士,如张大安、刘纳言、格希元、许叔牙、成玄一、史藏诘和周宝宁等人,自己亲自担任主编,为《后汉书》做注。李贤本着严谨的态度,历经数月,才完成《后汉书注》。出炉后将书献给唐高宗,得到了唐高宗的赞赏(被喻为天书,藏于皇宫内阁)和嘉奖(赏赐三万段丝绸)。
李贤在文学上大获成功的同时,在政治上也获得了成功,成为太子后,唐高宗开始悉心培养这位未来的接班人,马上给了他监国的机会。
而李贤没有重蹈李弘的覆辙,而是本着在其职谋其政的思想,在监国期间,表现的很好,赢得了朝廷内外一致颂扬。如果按照这样发展下去,李贤继任唐高宗之位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之事。然而,太子李贤的皇权之路也不可能那么一帆风顺,暴风骤雨很快就落到了他的身上。掀起这场风暴的不是别人,而是他的母后武则天。
虎毒不食子,武则天之所以再一次“食子”,原因有二:
第一,权力的冲突。我们都知道,武则天自从入宫以来,小小的年纪便对权力产生了极度的渴望,“二进宫”后,为了满足于权力的欲望,她无所不用其极,才一步一步走到了“天后”这个权力的巅峰。李贤继任太子不久,唐高宗的身体每况日下,他那病弱的身体已不胜任“皇帝”正常的政务工作了。于是做出一个大胆而出人意料的举动,令武则天摄政。如果说以前二圣临朝时的武则天处理朝政是属于“参与权”远小于“决策权”的话,那么,摄政后的武则天将拥有包括发号施令在内的所有“决策权”。而交权后的唐高宗实际上等于是“傀儡皇帝”了。
第二,情感的冲突。舔窦情深,按理说,就算母子之间有点小隔阂、小摩擦、小纠纷,也都是属于人之常情,事后便会烟消云散,然而,武则天和李贤之间却不是这样的,他们很快反目成仇——断绝了母子关系。其实,李贤和武则天根本就不是亲生的母子关系。
一是李贤出生的时间有蹊跷。椐史书记载,韩国夫人早年守寡,武则天再次进宫为昭仪后,她便以大姨身份出入禁宫,深得高宗宠爱。李贤是永徽五年(公元前654年)岁末生,而他的哥哥李弘生于永徽三年底,兄弟两相差两岁,按常理推算是很合时宜的,但问题在于,兄弟两之间,武则天还生了一个公主,也就是被武则天闷死当政治牺牲品的公主,三年生了三个小孩,按医学角度来看是说不通的,身体等方面也是吃不消的。
二是李贤的出生地点有蹊跷。史书记载太子李贤生于去昭陵进谒途中,时正值寒冬。问题来了,武则天明明有身孕,而且又临产在即,为什么会选择在风霜雪雨的天气外出呢?再说祭祀昭陵之类的,有身孕的人是能去的,武则天再另类,对这些忌讳还是懂的,还是会遵照的。
总之,李贤出生的时候,正是韩国夫人受宠的时候,只是她当时没有任何名份,为了改变“践子”的身份,武则天自然是她“攀龙附凤”的最佳选择。而武则天这时尽管有了长子李弘,但刚刚没了公主,正是伤心低落的时候,再加上这时的武则天正在后宫中与高宗的元配王皇后及萧淑妃争宠,多一个儿子与她有益无害。 因此,姐妹两一拍即合,很可能上演了“狸猫换太子”的好事,后宫的生存之道就是,多一个儿子就多一份保障。这事做的极为精细,在当时应该是瞒天过海,瞒过了所有人。
但李贤和武则天终究不是真正的母子关系,特别是在毒杀韩国夫人后,武则天和李贤的关系就变得更加微妙了,李贤能顺利接替李弘成为太子,这其间是唐高宗极力促成的,毕竟他是李弘之后,武则天几个儿子中最年长的,因此,武则天也无话可说,但太子李贤一天不除,武则天就会一天不心安,养虎为患,这个道理谁都懂,更别说心细如针的武则天了。
再加上李贤继位太子后,宫里也纷纷传说太子是韩国夫人所生。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在母以子贵的封建社会,武则天自然也不能容忍异己的李贤坐稳太子之位,继而登上皇帝之位。因此,从亲情这个角度来说,“假儿子”李贤是武则天必需除掉的定时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