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电子政务_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的概念和内容 1.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电子政务模型可简单概括为两方面:政府部门内部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充分进行信息共享与服务、加强群众监督、提高办事效率及促进政务公开,等等。 2001年12月,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将电子政务建设列为国家信息化的首要工作。至此,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开始进入全面推进日期。2002年1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成立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全面启动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的印发,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已经正式启动。我国电子政务进入实质性应用阶段。 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浩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以电子政务带动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是国家“十二五”的重要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党委、人大、政府、政l办、法院、检察院系统各级政务部门政务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政务部门提升履行职责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战略举措。因此,电子政务涵盖的部门除了政府外,还明确包括了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系统各级政务部门等。 2。电子政务的内容 电子政务的内容非常广泛,国内外也有不同的内容规范,根据国家政府所规划的项目来看,电子政务主要包括如下4个方面。 (1)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2G)。 (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B)。 (3)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G2C)。 (4)政府对公务员(G2E)。 当然,政府部门的内部网络除支持政府内部业务之外,要是电子政务的网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