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文化包括哪些_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别
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
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不可移动的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叫可移动文物。
“不可移动文物”比较好理解,也就是说搬起来不方便的,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等等,这个是不可移动的文物。当然, 我们也有可移动的情况,比如在三峡水库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就搬迁了不少“不可移动的文物”。“可移动文物”也比较好理解,大家平时能够接触到的都是在博物馆里的可移动文物,比如博物馆里面的艺术品、文献等,这些都是比较便于搬动的,就是“可移动文物”。
“不可移动文物”又可以简单分成“地上”和“地下”的,比如上图中的唐代建筑——南禅寺大殿,属于“地上”文物,右边的秦始皇兵马俑属于“地下”的,也是不可移动的文物。当然,也有“地上”“地下”在一起的,比如地上的古塔和塔下的地宫。这就是它的分类。
那么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这个就比较多了,包括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等。
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比如说一件青铜器的实物,它的制造工艺是非物质的,它的使用礼仪也是非物质的。所以很多情况下,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能简单分开而论。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里,它也分不同等级,最高的当然是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国内有国家级的,还有省级的。在文化遗产保护里,基本的工作方针也是不一样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遵循的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非物质文化遗产强调的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
为什么说“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呢?因为文化遗产不管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都需要我们去刻意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然后合理利用。
物质文化遗产强调要“加强管理”,比如说文旅项目开发中,老宅子怎样合理利用,怎样开发成民宿等等,这里就涉及到“加强管理”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强调的是“传承发展”。为什么有这个区分呢?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想让它原汁原味地传承也是不可能的。比如说我现在讲的这个内容,等我讲完了,不同的人再复述一遍时,自然就不一样。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在传承中进行发展,而且它是在不断变化当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