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子恢是谁_邓子恢个人简历
“五马进京”,是发生在1952年至1953年冬春之交的一件盛事,即五大行政区首脑调入中央任职。由于这五人被董必武称为“千里驹”,所以,他们进京任职,被称为“五马进京”。
“五马进京”之一的邓子恢进京后担任了农村工作部部长、后又任国务院副总理。
邓子恢之子邓淮生回忆,说父亲进京后,某次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一个大型活动,在活动休息期间,好几位老帅邀请毛主席照相,父亲生性喜静,独自坐在城楼边上休息。但是,毛主席眼尖,一眼看到了父亲,大声招呼:“子恢,你也过来吧。”于是,父亲就有了一张和毛主席以及几位老帅的合影。
邓淮生说,这张合影,已经成了家里最珍贵的传家宝了。
从邓淮生的叙述里,我们不难得知,毛主席和邓子恢是有很深厚的革命情谊的。
邓子恢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他福建省龙岩县东肖邓厝村人,家里有兄弟姐妹8人,他本人排行第二。
可以想象一下,旧社会的贫农生活是何等困苦。
但是,邓子恢的父母却宁愿挨饿,也要勒紧裤腰送生性好学、酷爱读书的邓子恢上学。
也因为家里太困苦,邓子恢的母亲在他13岁时患病,因无钱治疗去世了。
邓子恢很争气,读书成绩门门优秀,还在1917年考取公费留日资格,东渡日本,在日本东京留学。
不过,即使是公费留学,邓子恢家里实在太穷了,不但无力继续支持他在日本继续留学,还急需他回来帮忙养家。
这样,邓子恢在东京仅仅留学了一年多,就辍学回国了。
在这求学的过程中,邓子恢接触到了进步书刊,有了革命思想,有了救民众于水火的愿望。
1918年5月,邓子恢回到福建龙岩,在桐冈小学任教。
从1919年到1927年,邓子恢从事秘密革命活动,并在1927年冬担任了中共龙岩县委宣传部长。
1927年8月和9月,分别爆发了永载史册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邓子恢即于1928年3月4日,参与领导了龙岩后田暴动,建立7闽西第一支农民游击队,开始了创建闽西苏区的斗争。
现在,在我党的党史上,邓子恢被誉为“党内的农业、农村工作专家”。
的确,他是我党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最早的领导人之一。
早在1928年6月,邓子恢就与张鼎丞一起到农村工作,领导分田斗争,创造了漠南分田经验。
邓子恢与毛主席的相交,可以追溯到1929年3月。
当时,邓子恢担任中共闽西特委书记,他听说毛主席、朱德率领的红四军将要入闽作战,无比欣喜,为配合红四军入闽做了许多前期工作。
他本人还按耐不住地策马赶往长汀会见毛主席。
但是,由于军情有变,红四军最终撤离长汀向瑞金进发。
扑空后的邓子恢大呼可惜,他认为闽西地区的革命形势大好,如果红四军能来,将能开创出一番新天地、新气象。
他把闽西地区的情况写成书面报告派人飞报红四军前委毛主席,强烈要求红四军入闽。
毛主席被邓子恢的诚意打动,决定挥师入闽开辟苏区。
毛主席回信给邓子恢,相约于5月22日在蛟洋见面。
这年5月,邓子恢组织工农暴动,歼灭国民革命军福建省防军第一混成旅陈国辉部2000余人,并如约来到了蛟洋。
红四军却因战斗需要又已往龙岩推进了。
邓子恢折身返回龙岩,终于在5月23日见到了毛主席。
邓淮生说,红军官兵平等,根本分辨不谁是普通士兵、谁是指挥员。父亲在龙门追上红四军后,经多次打听,这才见到了威名远扬却衣着简朴的毛主席。
1929年6月22日,红四军在福建省龙岩县城召开了“红军第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后,毛主席辞去了前委书记职务,在闽西的苏家坡休养。
那段时间,毛主席不但处境不顺,还患上恶性疟疾,瘦成了皮包骨,身体十分虚弱,在苏家坡一呆就是五个多月。
身为闽西特委书记的邓子恢,对病困潦倒的毛主席关怀备至,想方设法弄来牛奶、白糖,还倾其所有,为毛主席炖牛肉汤、炖老母鸡,以补充营养。
由王霙等人主演的优秀电视连续剧《红色摇篮》,用了相当多的篇幅来表现这一段。
剧中,毛主席的病情危急之时,邓子恢急得不行,提着手枪,血红着眼,到镇上“绑”名医来给毛主席看病。这,是这一段历史的真实写照。
不过,老覃在这里也顺带吐槽一下这部剧里的一些小瑕疵——剧中有一个叫“崩伢子”的角色,是邓子恢的贴身警卫。这个角色,被塑造成了一个可以走檐走壁,并且光用一个弹弓就可以毙敌无数的侠客,有点“神剧”的气味了。
话说回来,患难之交见真情。
困境中的毛主席与邓子恢结下了最真挚、同时也是最深厚的革命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