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胜数什么意思_不可胜数的成语典故
不可胜数
“不可胜数”中的“胜”为“尽”的意思,即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
这一成语出自宋国人墨子的著作《墨子·非攻中》。
“非攻”是墨学的重要范畴,是墨子军事思想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政治、哲学、科学、文化、伦理思想。墨子主张“兼爱”,其实质是“爱利百姓”,以“兴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所以墨家的言论、行动,皆以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为准绳。当时战争频仍,土地荒芜,死者遍野,民不聊生,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弭兵息战,休养生息。墨子体察到下层的民情,代表小生产者及广大百姓的利益,提出了“非攻”的主张,是有积极意义的。自古及今,不论什么形式的战争,其受害最深的首先是人民群众。战争是杀人的机器,战争之中,妇幼老弱一概难于幸免。《墨子·非攻中》说:“今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杀人多必数于万,寡必数于千。”在《非攻中》篇里,墨子连用八个“不可胜数”,揭露了战争直接杀人和间接杀人的残酷性。他还指出,战争除“丧师多不可胜数,丧师尽不可胜计”之外,老百姓因战争贻误农时,“居处之不安,食饭之不时,饥饱之不节”,冻馁、疾病等原因而死亡者,就更“不可胜数”。百姓在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中,欲生不得,欲活不能,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然而,当时的王公大人,为了自身的利益,根本不顾人民死活,屡屡攻伐无罪之国。《非攻下》描绘了一幅惨景:“入其国家边境,芟刈其禾稼,斩其树木,堕其城郭,以湮其沟池,劲杀其万民,覆其老弱,迁其重器,卒进而柱乎斗……”面对严酷的现实,墨子大声疾呼:罪恶的战争,兼国覆军,贼虐万民,剥振神位,倾覆社稷,百姓离散,废灭先王,这难道有利于上天吗?有利于鬼神吗?有利于百姓吗?
涉及“不可胜数”的一段话原文为:“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情欲誉之审,赏罚之当,刑政之不过失。是故子墨子曰:古者有语: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谋若此可得而知矣。今师徒唯毋兴起,冬行恐寒,夏行恐暑,此不以冬夏为者也。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今唯毋废一时,则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今尝计军上:竹箭、羽旄、幄幕、甲盾、拨劫,往而靡弊腑冷不反者,不可胜数。又与矛、戟、戈、剑、乘车,其列住啐折靡弊而不反者,不可胜数。与其牛马,肥而往,瘠而反,往死亡而不反者,不可胜数。与其涂道之修远,粮食辍绝而不继,百姓死者,不可胜数也。与其居处之不安,食饭之不时,饥饱之不节,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胜数。丧师多不可胜数,丧师尽不可胜计,则是鬼神之丧其主后,亦不可胜数。”用现在的话说应是:墨子先生说:“现在的王公大人治理国家,确实想责备和赞扬谨慎,奖赏和惩罚得当,刑法政务没有过失。”所以他说:“古代有句话:谋划不成功,就用过去的事情推知未来,以明显的事情推知隐蔽的事情。如此谋划就可以达到预想结果了。”现在军队出征,冬天害怕寒冷,夏天害怕炎热,这是说军队不可以在冬天夏天出征。春天就荒废了百姓的耕作种植,秋天就荒废了百姓的收获。现在荒废了一个季节,那么百姓因为饥寒冻死饿死的人将不可计算。现在尝试计算一下军队的状况:竹箭、羽旄、帐幕、战甲、大小盾牌、马铃,因为出征而损坏腐烂而不能返回的不可计算。又如矛、戟、戈、剑、战车,因为出征折断损坏而不能返回的不可计算。又如牛马肥壮而去,瘦弱而返,因为死亡而不能返回的不可计算。又如因为道路遥远,粮食运送断绝而不能相继,百姓死亡的又不可计算。加上生活不安定,吃饭不按时,饥饱不调节,百姓在路上因为生病而死亡的不可计算。死亡的士兵不可计算,丧失的军队不可计算,那么鬼神丧失后代祭祀的也不可计算。
因为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韩非子·显学》第五十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说明显学与儒学是并称的,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极大。由于《墨子》原文多次说到“不可胜数”,后来“不可胜数”就成了成语,被广泛应用。如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纷纶威蕤,堙灭而不称者,不可胜数也。”明代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二:“一时乱将起来,舳舻簸荡,乍分乍合,溺死者不可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