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机倒把什么意思_投机倒把的含义
在六七十年代,有一个词出现频率非常高,在那个年代可以是至少能排进“流行词”的前十名,这个词就是:投机倒把。
投机倒把罪,顾名思义即是以买空卖空、囤积居奇、套购转卖等手段获取利润。“投机倒把”一词产生于计划经济色彩浓重的六七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统配价,同时企业超计划自销产品并按市场价格出售,形成了特殊的“价格双轨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在1997年取消“投机倒把罪”,投机倒把条例也于2008年1月撤销。——百度百科
在40多年前,投机倒把可是大罪,除了罚没“非法所得”以外,还有可能坐牢,另外,投机倒把者被抓去戴上高帽子游街也是经常的事。
可就是这样,冒险进行投机倒把的人还是不少。大家有没有看过前几年流行的电视连续剧《鸡毛飞上天》,电视剧前半部分可算把“投机倒把”的事情说得恨透。
为什么要“投机倒把”?无非是穷呗,生产队的那点工分可能仅仅够吃饭吧,吃肉就不行了。所以那时候,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身高普遍比较低,至于白白胖胖,可爱的孩子,恐怕只能在极少部分家庭,或者年画里才能看得到。
让家人吃得好一点,恐怕是那个时代,让一些人敢于冒险去“投机倒把”的主要动机吧。
那时候,全国投机倒把最厉害的应该是广东,和浙江,江苏几个省,最少出现投机倒把的应该是东北三省了。
现在网上流行一句话:投资不过山海关。东北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沿海,人们生活水平不如沿海地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于是网上很多东北人在反复说一个观点:把东北的资源耗光了,就不要东北了,东北被抛弃了。
对于这种言论,我会理直气壮地用一段话来反驳。
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几十年时间,你们东北生活水准一直是全国最好的,享受着国营大厂优越的福利,与此同时,沿海地带人们还在冒着坐牢的危险去投机倒把,这一点你想过没有?
正是你们长期被这样养着,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思维习惯都习惯于被别人安排,适应不了市场经济大潮,这才是真的根源。
不信?看看同样贡献资源的西南几省,势头就比东北好,也没人哭穷抱怨。其实,国家这些年补贴东北还真不少,这些钱哪来的?都是沿海省份转移过去的。
我们再来说说个人的命运,在上世纪90年代,国企的倒闭下岗潮席卷全国。很多人措手无策,不知道怎么生存,但也有一些脑子活的做点小生意之类,这些提前转换思维的人中间,很多人后来不但摆脱困境,甚至还发家了。
当然也有一些人,在企业都快倒了情况下,还在削尖脑袋往上爬,最后厂子一垮,你是车间主任,科长,副厂长又如何?
为了生存,去做一些普通人看不起的工作,不寒碜。这些工作,与其说被人看不起,不如说那些人不理解,格局小,只盯着现成的一亩三分地,习惯在锅里争饭吃。
马云毕业是不当教师,去折腾互联网的时候,是不是一样被人看不起?可他现在呢?
人总要活着,而且都想尽量体面地活着,那么不妨把格局放大一点。
只要不犯法,不危害社会和他人,哪怕工作再被人看不起也无妨,站着挣钱不寒碜。
所以,我很同情那些“投机倒把”的人,都是被现实逼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