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罗瑞卿怎么死的_罗瑞卿之死

时间:2022-08-03 15:21:01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1978年8月3日,一个噩耗传来,好不容易重新振作的罗瑞卿大将意外身亡。两天后,一架专机匆忙飞回国内,这日带着寒意的秋雨降临在北京,仿佛在吊唁逝去的英雄。 中共许多高级将领

1978年8月3日,一个噩耗传来,好不容易重新振作的罗瑞卿大将意外身亡。两天后,一架专机匆忙飞回国内,这日带着寒意的秋雨降临在北京,仿佛在吊唁逝去的英雄。

罗瑞卿怎么死的_罗瑞卿之死

中共许多高级将领和干部都急忙赶到北京西郊机场,他们中不少人都白发苍苍,在细雨中遥望天际,安静等候即将回归的战友遗体。偌大的机场没有一个人说话,悲伤的气氛环绕着所有人。

飞机降落后,首先下来的人是罗瑞卿的夫人郝治平。邓小平立即上前,关切地询问道:“你身体如何?是否有不适?”郝治平的脸色非常虚弱,听见他的声音后,鼻头一酸,本就红彤彤的眼睛再度聚满了泪水。

她低声哽咽着回答:“我没事,还撑得住。我还要看着瑞卿下葬呢!”看见她止不住的眼泪,邓小平心中充满了自责,他懊悔道:“都是我的错!怪我没多劝他一句!”

邓小平此话何解?罗瑞卿是意外身亡,这与他能有什么关系呢?罗大将的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其中发生了什么意外?邓小平为何如此自责?要想解答这些问题,那就必须知晓这件事的前因后果。

在党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上,罗瑞卿被任命为中央军委秘书长,成功走出人生的阴霾时期。此时的邓小平担任军委副主席,罗瑞卿上任后成为了他的得力助手,每天都竭尽全力地工作,借用大将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此后我要把72岁当做27岁一般努力。”

罗瑞卿此时已经是高龄了,但他却保持着为党为人民的奉献精神,每天都坚持高强度工作。一天二十四小时,他至少工作十二个小时,一旦沉浸在工作中,他往往五六个小时都不带换动作。

这般工作实在是太耗身体了,罗瑞卿此前身子骨就差了许多,更别说十一年前他的腿部就遭受重创,左腿脚后跟粉碎性骨折,只能依靠轮椅行动。他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这段时间的超负荷工作难以适应,没多久就病倒了。

邓小平对于他的病情十分关注,连忙让人将他送进解放军总医院,找来了北京最好的医生。罗瑞卿住院期间,叶剑英常常去看望他,对于这位战友的腿伤他也非常遗憾,但国内在这方面的技术还很不足,不知道是否有机会治好。

罗瑞卿怎么死的_罗瑞卿之死

就在叶剑英惋惜时,他的弟弟叶道英因为车祸,也被送进了医院。叶道英在车祸中腿部严重骨折,眼看着也要过上坐轮椅的生活,关键时刻解放军总医院的骨科医生挽救了他的命运。

叶道英被送到医院时,伤势非常严重,按照当时国内的水平,应该很难治疗才对,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当时医院也在思考提升骨科手术水平的问题,所以这个案例出现时,所有的骨科专家都来到广州,他们严肃地商讨着该如何置换人工关节。

最终301医院的一位骨科专家站出来了,卢世璧医生在与各医院专家反复商讨后,拍板定下了方案,拿起手术刀,为叶道英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手术的结果十分成功,证明了一众专家的探讨价值,让国内的骨科医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尤其是叶道英术后,没过多久就能下地活动了,再过一段时间就能完全不影响日常生活。有了第一起成功的案例,各大医院便决定长期培养这个项目。而叶道英则成为了这项手术的代言人,对国内骨科医生的水平赞不绝口。

叶剑英全程围观了弟弟的术前和术后的状态,在为他高兴的同时,也想起了另一个人,那就是有相同困扰的罗瑞卿。在询问过叶道英的真实感受后,叶剑英立即向中央军委传达了自己的发现。

这个案例引起了诸位领导极大的关注,尤其是邓小平,罗瑞卿跟在他的身边工作,他可以说是最清楚罗瑞卿残腿痛苦的人之一。他让助理亲自去看望了叶道英,确认效果后,欣喜地将罗瑞卿调到卢世璧医生所在的301医院。

罗瑞卿除了腿伤外,心脏也有点毛病,不过不算特别严重,主要还是脚后跟遗留的症状。有时他也会尝试走两步,但过程非常疼痛,很快他就不敢尝试了。

301医院的医生对罗瑞卿十分重视,经过会诊,卢世璧与几位同院专家商讨,给出了相同的建议:需要在医院住一段时间,腿部的治疗迫在眉睫,最好是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罗瑞卿怎么死的_罗瑞卿之死

罗瑞卿的病无论是心脏方面,还是腿伤方面,都已经是陈年旧疾,想要治好肯定不可能在短期内做到。但身为军委秘书长的他,哪能空出这么长的时间不工作?平常因为腿伤,他就难以做到生活自理,现在连工作也做不了了吗?

邓小平看望他时,听到他的反问十分心痛,他只能不断地劝解道:“老罗啊,天大地大,没有健康事大。没必要太拼命了!”罗瑞卿对他的话总是笑着敷衍,住院没几天就闹着要回去工作。

负责照顾他的医护人员担心地说道:“首长,现在您的身体还没有恢复,未达到医院的要求,我们不能让您出院啊!”罗瑞卿可听不进这些话,住院期间,他完全没考虑自己的身体,满脑子都是工作。

可能这就是老一辈的革命家刻进骨子里的精神吧。罗瑞卿在经过人生低谷后,性格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再像以前那般争强好胜、脾气急躁,但勤于工作、日夜不休的习惯依旧保留了下来。

罗瑞卿回到岗位后,很快就不再满足于坐在室内批改文件,他想要像以前那般下乡,去往基层查访民生。他一旦工作起来,就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个身体虚弱的病人。他多次在干部会议上,着重提出:“高级干部更应该深入基层。”

罗瑞卿认为没有什么比言传身教更能说服他人,要想动员其他干部下到基层,那他自己就得先做到这一点。那时罗瑞卿出院还不到一星期,他来到天津的一支基层部队,坐着轮椅检查军事训练。

期间,罗瑞卿的轮椅无法进入坑道,部队将士们打算让士兵抬着他走,但他不愿意,非要自己一个人尝试,拄着拐杖吃力地行走,一瘸一拐地进入坑道的深处。

罗瑞卿时常感觉自己被双腿困住了,也总是幻想有一天能够快速治好腿,不影响工作。从天津的下级部队回到北京后,罗瑞卿在办公室沉思良久,终于在心底下定决心要治好腿。

罗瑞卿怎么死的_罗瑞卿之死

得知他的想法后,邓小平十分高兴,他认为国内骨科手术完全可以满足罗瑞卿的治疗,还把叶道英的案例分享给了他,建议罗瑞卿也寻找叶道英的主刀医生卢世璧做手术。

但可惜的是,中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组织里很多同志都知道罗瑞卿的情况,也打听到国外的一些优秀骨科医生,出于好意,他们为罗瑞卿介绍了两位来自德国的专家。专家一看罗瑞卿的情况,便打包票说:“我们可以为您安装一条方便的假腿。”

罗瑞卿听见他们如此肯定的语气,便多询问了几句:“在德国这种手术的成功率有多高呢?”其中一位专家告诉他:“我们国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牺牲很大,但在战场的催生下,治疗伤员残肢的经验非常多。”

另一位专家补充道:“所以在德国这种手术经验的成功率很高。恕我直言,如果在我们医院做手术,您的左腿差不多能恢复平常状态,这比在中国做手术要安全得多。”

这两位德国的骨科专家口若悬河的一番话,让罗瑞卿萌生去德国治病的想法。不过当时他手头上的工作还没有处理完,真正开始治病是在第二年的一个春天,这次罗瑞卿刚住进301医院,半天后,夫人郝治平也办理了住院手续。

就在今天体检时,郝治平被发现肺部有一个阴影,这不是个好现象,医生认为她可能长了肿瘤,至于良性还是恶性,得做手术确认。罗瑞卿知道后大惊失色,他自己腿残时都没这么心惊胆战过。

两人的病房是上下楼层,罗瑞卿很是不安,每天都尽可能守在妻子身旁陪伴她。罗家夫妻俩都进了医院,两个孩子连忙请假看望,罗瑞卿有些话不好在妻子面前讲,便单独和孩子们说了。

“你们的妈妈被查出来肺部长了个东西,马上就要手术了,医生说如果确诊为恶性,可能就没几年好活了。她辛辛苦苦这么多年,如果是这样,老天也太不公平了……”罗瑞卿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

罗瑞卿怎么死的_罗瑞卿之死

几天后,郝治平被推进手术室,罗瑞卿坐在走廊上等待,心情焦躁不安。然而,老天就是如此捉弄人。郝治平的手术结果被诊断为恶性肿瘤。先知道结果的是罗家孩子,两个孩子都担心父亲的状况,不敢告诉他结果。

罗瑞卿便自己去询问了,尽管他心里做好了最差可能的准备,但医生肯定地说出口时,他还是大受打击,悲伤得难以控制。到了饭点,护士见他不吃饭,便把饭喂到他的嘴边。罗瑞卿反射性张嘴,却怎么也咽不下去,呼吸渐渐急促。

他让护士先出去,说自己想要一个人待一会儿。警卫员小王担心他的情况,悄悄进入病房,却看见罗瑞卿坐在床边就没有移动过,脸上不停有泪水滑落,他在无声地哭泣。

儿子罗箭收到消息,连忙赶回病房,此时罗瑞卿已经收拾好情绪,他冷静地对儿子说:“我不能再甘于现状了,必须马上把腿治好,这样才能照顾你们妈妈,我得让她接下来的日子都过得开心舒适。”

罗瑞卿就是在这个时候下定了出国治疗的决心。当天晚上,卢世璧照常给他做会诊,结束后罗瑞卿郑重地询问道:“卢医生,你认真告诉我,国内到底有没有这种技术,你能不能治好我的腿?”

卢世璧察觉到罗瑞卿焦急的态度,他也听说了郝治平的病情,感到十分遗憾,他诚实地回答:“首长,经过大家的商讨,您的这种情况最好是做手术。您年龄也大了,做关节置换手术肯定困难,国内国外差不多。我们之前有完好的案例,所以效果还是有保障的。”

罗瑞卿没有再说什么了,只是点头目送医护人员离开。他思考后,还是打算向组织申请联系德国。收到申请后,邓小平与他进行了交谈。

邓小平说:“其实我们国内也有成功的案例,不是非要去德国不可的。”

国内的确也能做,但只有一项成功案例,风险太大,而且需要准备的时间也太长。罗瑞卿说:“我想早点治好腿,照顾治平,她也没多少日子了。”邓小平张了张嘴,想要再劝一句,但是听到他的理由,还是叹气答应了。

罗瑞卿怎么死的_罗瑞卿之死

组织对罗瑞卿的身体一直相当重视,收到指令后,很快就联系了德国。德国方面态度也很友好,收到罗瑞卿的残腿X光照片后,给出了百分之九十以上成功率的回复。

于是,罗瑞卿的治疗方案便敲定在德国执行,国内除了政府人员,还派出了卢世璧等优秀的医生前往协助。那时正值盛夏,郝治平被批准出院回家休养,第二天罗瑞卿就告诉她出国的事宜。

郝治平眉头直跳,总觉得出国治病不太妥当,不太高兴地问他:“不是前几天都还没说好吗?这么大的事你确定不再和组织商量商量?”

罗瑞卿劝慰道:“不用担心,这就是组织帮我协调好的,而且还有国内的专家跟着去,德国的医院也做好了手术准备,不会出问题的。”

临行前,跟了罗瑞卿很久的王秘书特地来看望,王秘书也很担心出国的事,再三询问道:“所有事情都安排好了吗?”罗瑞卿说:“这个手术绝对会顺利的,没有绝对的把握,我也不敢做手术,放心吧。”

这边刚送走王秘书,卢医生又来了。身为医生,卢世璧很擅长为病人考虑,为了让罗瑞卿放下紧张的情绪,便鼓励道:“这个手术不会有困难,我们都做过了,设备、技术更好的德国肯定更安全。”

罗瑞卿知道他是在安慰自己,笑着说:“我很放心,就算不是在国内做手术,有你们在,我也像在国内一样安全。”第二天,国家卫生部的钱信忠与他们一起去机场,单独嘱咐卢世璧等人道:“这次去德国,一定要保护首长安全!”

此次事件非同寻常,不用他说,所有医护人员都自觉承担起保护罗瑞卿的职责。组织里有空闲的干部都前来送行,祝愿他一切顺利,而他的夫人郝治平也申请了出国,在随行人员中。

罗瑞卿怎么死的_罗瑞卿之死

时间慢慢推移,距离原定出发的时间没多久了,送行人员结束话题,催促罗瑞卿先上飞机准备。罗瑞卿摇摇头,看着远处说:“我想等一下王震。”

虽然两人并没有约定,但罗瑞卿坚信王震会来送别。果不其然,五分钟后,王震的专车到了机场,他一路小跑到罗瑞卿的跟前,两人默契地握手,一切尽在不言中。在场的干部无一不为两位将军深厚的友情而感动。

见到了想见的人,罗瑞卿登机前高举双手,冲大家欢快地喊道:“再见了,我的朋友们!下次见面时,我将不用坐在轮椅上了。到时候我们可以约着一起去全国各地走走!”大家都热情鼓掌,回应他的期待。

飞机准时起飞,罗瑞卿慢悠悠地坐到自己的位置上,他看见郝治平坐在了他的对面。这时他突然想起妻子晕机很严重,立即要求两人互换座位,可郝治平也为照顾他的身体,怎么都不同意。这让罗瑞卿既感动又无奈。

飞机当天在新疆乌鲁木齐停留了片刻,即将飞行时,罗瑞卿特地给张爱萍打了个电话,开朗地说道:“不用多久我就不需要轮椅了,到时候连拐杖都用不上。”由此可见,罗瑞卿对这次德国之行是抱着极大期望的。

很快,飞机再次起飞,最后降落在德国的科隆机场。德国的医生等待多时,中国的飞机一落地,他们便包围了病人罗瑞卿,将他送往海德堡大学骨科医院,经检查决定半个月后手术。

为了保密,罗瑞卿住院用的是“吴生杰”这个名字,负责照顾他的人除了医护人员,就是妻子郝治平了。郝治平在丈夫即将做手术的前几天,对他提了一个要求:“能不能给孩子们写封信?”

只要是手术,那都有一定几率的危险,罗瑞卿虽然答应了写信,但他的态度很乐观,这源于国内医生对他的开导。自从来到德国,卢世璧等人几乎寸步不离地围着罗瑞卿,不停地给他介绍德国的医疗水平,鼓励他克服困难。

罗瑞卿怎么死的_罗瑞卿之死

手术的前一天,郝治平买了一束鲜花,插在罗瑞卿的病床前,希望能够给他带来生机。罗瑞卿笑眯眯地看着她:“难得你给我买花,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如这捧花一样灿烂的。不用担心,你早点回去等好消息吧。”

郝治平松了口气,安心地回到旅馆,第二天她没有像罗瑞卿说的那样,等手术结束再来看他,而是早早地来到医院。但可惜的是,手术时间也提前了一个小时,她当天没有见到罗瑞卿。

郝治平在走廊上来回徘徊,焦躁不安地等待手术结束。这一幕像极了之前她在301医院时,罗瑞卿等候她的消息。不过幸运的是,中午手术结束后,院方给出的是好结果:手术十分成功!

听到这话后,郝治平喜极而泣,直接蹲在地上抹眼泪。她急切地想要见到丈夫,但德国医院说术后容易感染,过几天再来。郝治平满口答应,对她而言,最难熬的已经过去了,之后可以放下心来。

傍晚时分,罗瑞卿清醒了一次,他用英语对医生表达了感谢。医生检查了下他的左腿,告诉他:“你明天就能试着下床走走。”

罗瑞卿是怀着欣喜之情再次陷入睡眠的,正如郝治平满脸开心地回到了旅馆,今天所有人都喜气洋洋,中方也飞快地将消息传回国内,让等待已久的同志们能够安心。可他们都不知道,第二天即将面对什么。

凌晨两点多时,郝治平还是没睡着,一半是因为时差,一边是因为过度兴奋。就在她刚刚生出睡意时,突然心头一跳,随后一则电话打了过来,刺耳的铃声又吓了她一跳。还没等她接起电话,房门就被重重地拍响。

她突然有个极差的预感,心脏像是有预兆般怦怦乱跳。她鼓起勇气打开门,门外的人立刻告诉她:“快点去医院!首长情况危急!”可等她赶到医院时,罗瑞卿已经永远闭上了双眼。

罗瑞卿怎么死的_罗瑞卿之死

任谁也想不到,罗瑞卿的结局会发生如此逆转,德国波恩时间凌晨2点40分,也就是北京时间上午9点40分时,原本病情稳定的罗瑞卿突发心肌梗塞,经抢救失败身亡。

去德国前罗瑞卿的心脏问题,在国内专家那里都是早有备份的,卢世璧等人研究为他做手术时,特地圈出来要严密检查术前术后心脏情况。但来了国外,尽管有中方的叮嘱,但重视程度必定没有自己人深。

事后,大家都在懊悔,如果没有去德国就好了。国内的设备虽然没有国外的好,但是经验不比他们差。曾经萧劲光大将心脏病发作时,动用了四十多名专家,最后成功抢救回来了。但在德国,罗瑞卿就没有这般待遇了。

有专家分析,心脏病发作时,虽然快,但中间有两到三分钟的缓冲期,如果抢救得当,复苏几率有百分之二十。罗瑞卿本来也有这百分之二十的存活几率,但是在德国,中方医生与德方医生语言不通。

危急时刻,很多东西都无法直接说出,依靠翻译难免有误差和时间差,这严重耽误了抢救的黄金时间。尽管中国派出了最优秀的医生,但他们在这种情况下也力不从心。

又一则消息传回国内,领导们连续遭受喜哀的刺激,一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心情很沉重。悲剧就这样发生了,此时语言是苍白的,安慰不了任何人。他们只能互相扶持着,再次渡过难关。

邓小平对于自己没能拦下罗瑞卿去德国的选择,感到非常后悔,他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直接拦下罗瑞卿的。但人做不到未卜先知。看到他自责的模样,郝治平很心痛,说:“这不是你的错,谁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

罗瑞卿意外身亡这件事,影响是深远的,像卢世璧等医生感触十分大,他们深刻地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论外在条件如何,人在危急时刻总是起到决定性作用。依靠他人,不如依靠自己。

罗瑞卿怎么死的_罗瑞卿之死

中国的医疗水平在压力中突飞猛进,没有人愿意看见下一个意外。此后,我国再也没有中央领导去国外治病了。罗瑞卿大将虽身亡,但他对国家的贡献却不会消失,就像长城中的每一块砖,奠定了雄伟祖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