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去何从是什么意思_何去何从的典故
何去何从:来源与启示
所谓何去何从,就是在重大问题上选择什么方向。我去查了查“何去何从”的来源——
《楚辞》里的《卜居》,写到“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屈原被流放了,三年不再能见到楚王。他竭尽智慧用尽忠心,却被谗言遮挡和阻隔。他心情烦闷思想混乱,不知道该怎么办。然后他找太卜郑詹尹请教,本想占一卦预测吉凶,却问了一堆不用回答的问题,比如,是超然脱俗来保全自己的纯真呢,还是阿谀逢迎、战战兢兢、咿咿喔喔去巴结呢?是当一匹骄傲的千里马或天鹅,还是做一只普通的鸭子呢?这类问题,哪里是去占卜测凶吉的,这明明就是已经做好了选择。
所谓的何去何从,其实都是有答案的,是明知故问。只要“用君之心,行君之意”(按照您自己的心,决定您自己的行为)就好了,龟壳蓍草实在无法知道这些事啊!
不用去预测凶吉,你一直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同样,政策也一直知道该怎么办。
很多事情,发展趋势,如何洗牌,如何解构,如何重构,创新和生机藏在哪里,其实是预测不到、测不准的。
你以为圣贤能预测吗?不,他们也不能。庄子的《德充符》里记载着鲁哀公与孔子的对话——
鲁哀公问孔子,什么叫“才性完备”?
孔子说: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这些都是事物的变化,天命的运行,它们日夜循环更替在人们的眼前,而人的智力并不能测度其由来。所以这些变化不能扰乱和顺的本性,不能侵入纯真的心灵。这就能够使心灵安适顺畅,而不失去愉悦之情,……这就使在与物境接触时,只能客观地反映它而不带任何成心,这就叫做才性完备。
我们都不是圣贤,都不是才性完备的人,所以我们都带着成见和成心,还企图预测,企图收获。
不要让好恶伤害自己的身心,也是庄子反反复复强调的。惠子问庄子:“没有情感还是人吗?”庄子说,“大自然给了你形态,你却为了一些事情争论不休。”真是暴殄天物啊。
其实,我们一直知道何去何从。比如,遵从自己的内心。那颗内心并不是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而是它本身就是强大、理性、不带成见、不带私欲的、与自然相通的内心。大部分人是关闭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绪的,有自己内心深处感受和某些灵感的人,又是片面的、小众的,对公共层面建设性和启发性是不足的。日记、电影、文艺作品,都只能影响一批人。
如果要整个社会尽量不带成见,不带私欲,就需要一直建设理性和宽容的氛围。
除了修炼自己,认清自己的心意,我们度过人生困顿,没有别的办法。任凭世事变化,内心鱼鱼雅雅。庄重、稳定地坚守事物的秩序和规律,不带任何成心,不随时境变迁,也就自然有了度过困境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