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是哪一年_赤壁之战的历史真相
赤壁之战的真相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从苏东坡的这首词中可以看出,对于后世人,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是周瑜的一把火打败了曹操。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携一统北方的大胜之威,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与孙刘联军的五万人对峙于赤壁。最后与曹操舰船被烧,全军溃败社会,孙吴联军取得了胜利,从此也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将这次大战的胜利归功于周瑜与诸葛亮,当然诸葛亮完全是打了酱油,真正实施战略的是吴国大都督周瑜。但我们在《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中却看到了不一样的记载: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根据这个描述,曹操之所以发生了赤壁之战中的大败,并非是因为火攻,主要是因为瘟疫。无独有偶,同样在《曹操集·又遗孙权书》中记载:
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这字是曹操亲自写给孙权的书信中的一段话,也就是曹操亲口所说的,在他自己的描述中,赤壁之战之所以大败,是因为部队中出现了瘟疫,至于战船被烧,则被曹操说为是自己放的火。
虽然曹操如此描述赤壁之战,有美化自己失败的嫌疑,但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曹操大军撤退,留下战船,如果不烧毁,无疑就等于资敌了,所以在大溃败中,曹操下令放火烧船,从逻辑上也是说得通的。赤壁之战曹操大军爆发瘟疫,不光在《三国志》中有记载,后世的《资治通鉴》中也有相关描述: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由此来看,赤壁之战中曹军大败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瘟疫。那么曹操的几十万大军为何会被小小的瘟疫击败呢?
古代战争中的瘟疫有多么可怕?军队成了主要传染源
我们知道在古代交通不便,即使爆发瘟疫,其传染范围也是十分有限的,但却有一种情况,会使瘟疫大规模传播,那是战争。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的军队行军,尤其是远距离征战,将士们往往会产生水土不服,再加上营养不良和奔波劳累,抵抗力也会迅速下降,很容易成为瘟疫的感染对象。
古代军队中的卫生条件十分恶劣,瘟疫一旦爆发,便会迅速扩散。知道曹操帐下重要的谋士郭嘉,便是在远征乌桓时,由于先期的干旱少粮,以及后期的水土不服导致身患疫病而死。郭嘉如此重要的谋士,在军队中的待遇应该是很不错的,即使是这样的人也会患上疫病,我们就不难想象普通的士兵了。
所以在历朝历代战争中,造成战斗减员的并非是战场上的死亡,很大一部分是瘟疫造成的,这也是为何很多朝代对于边疆的叛乱,往往会采取招抚的策略,并非是强大的中央,军队平静不了,而是如果爆发了瘟疫,将会损失惨重。
甚至到了近代,医疗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的情况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末期也爆发了世界性的瘟疫,甚至有人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提前结束,“归功”与它,但也正是这可怕的瘟疫,前前后后共造成了上亿人的死亡(5000万-1亿)。
那么曹操大军是被什么瘟疫击垮了的呢?
由于古代医疗条件的限制,我无法得知曹操大军的这场疫病究竟是何种疾病。但近年来,也有一些学者根据流行病学理论,试图对这场疫病进行一些推测。其中一个观点认为曹操大军遭遇的疫病是吸血虫病。
这一观点的依据是已经出土的马王堆汉墓(湖南长沙),其中的女尸肠壁和肝脏组织中残留血吸虫的虫卵,而我们知道这具女尸在古代的地位不低,即使是这样的贵族都得了血吸虫病,由此可见,这类疾病在当时,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十分普遍的。
这一点即使到了近代依旧如此,上世纪初期洞庭湖区域的血吸虫感染率一度超过60%,那么在古代,这一感染率或许更高。虽然赤壁之战爆发于冬季,但曹操行军驻扎,以及训练水军却是在秋天,也就是曹操横朔赋诗的时候,正好也是容易感染血吸虫的季节。
血吸虫感染后并不会马上发病,而会在人体中潜伏一个月以上,才会出现典型的症状,这个时间恰好和赤壁之战的爆发时间相吻合,在曹军将与孙刘联军展开决战的时候,血吸虫病的发病率也达到了高峰,这也就很好理解,为何曹军会一溃千里。
而之所以血吸虫病只对曹军产生了明显作用,也并非是孙刘联军就免疫了,而是因为曹军属于客军作战,很多士兵都是第一次来到长江流域,之前从未感染过此类疾病,突然感染血吸虫后,会发展成为急性病,即使侥幸活下来,也丧失了战斗力。
反观孙刘联军的士兵,往往都是长江流域的原住民,这些人虽然也大多感染了血吸虫病,却往往都是慢性患者,身体机能与血吸虫达到某种平衡,对行军作战的影响十分有限,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就解释了,为何之前打了很多次胜仗的曹军,会在赤壁之战面对孙刘连军时,显得没有多少战斗力。
除了血吸虫病观点,还有一部分学者猜测可能是痢疾或斑疹伤寒,因为这两类疾病在古代也属于高发性疾病,一旦在军队中爆发,将会是军队很快丧失战斗力。虽然至今我们无法确定究竟是哪一种疾病,但有一点可以确认,瘟疫在赤壁之战中绝对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甚至很可能是导致曹军失败的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