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是谁_魏源生平简介
魏源(1794-1857),原名远达,改源,字默深,湖南邵阳金潭(今隆回县)人,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与龚自珍齐名,时称"龚魏"。出身于没落地主官僚家庭,幼年时代家境贫寒。道光二十四年进士,官至内阁中书。一生著述甚丰,主要有《圣武记》、《海国图志》、《元史新编》、《书古微》、《老子本义》、《古微堂四书》等。
魏源强调“经世致用”,积极要求清政府进行改革。他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强调:“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他着重于经济领域的改革,在鸦片战争前后提出了一些改革水利、漕运、盐政的方案和措施,要求革除弊端以有利于“国计民生”。这些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对后来的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魏源主张反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面对列强侵华,提出“义民可用”的主张,他满怀激情地以“同仇敌忾士心齐,呼市俄闻十万师”的诗句,热情讴歌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他总结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提出“自守之策二:一曰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一曰调客兵不如练土兵,调水师不如练水勇”,主张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设阱以待虎,设以待鱼”,发挥人民群众抗敌的积极性,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以歼灭来犯者。
魏源同林则徐一样,是鸦片战争时期“睁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他在《海国图志》五书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认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把学习西方的“长技”提高到关系国家民族安危的大事来认识,针对当时封建顽固派把西方先进的工艺技术一概目之为“奇技淫巧”的无知,他指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必须认真加以学习,而不能盲目自大,自甘落后,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魏源推崇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他称誉瑞士“不设君位,不立王侯”,“推择乡官理事”,是“西方桃花源”。又说“墨利加北洲(指美国)之以部落代君长,可垂奕世而无弊”。在封建专制制度长期统治下的当时中国,敢这样赞美没有君主和皇帝的政治制度,不能不说是很有胆识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