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黯是谁_汲黯的简介及资料
说到历史上的人物,特别是当政者,哪一位不是杀伐果断,一生杀人无数呢?自古直臣多命舛,历史上的刚直忠正之臣,因为诤谏皇帝、指斥弊政、斥责权贵而遭遇罢官、流放、坐牢、杀身,甚至惨遭灭族者,史不绝书:比干被剖心,伍子胥被赐死,屈原被流放,司马迁遭宫刑,不胜枚举。
汲黯
汲黯(?-前112年),西汉名臣。字长孺,濮阳(今河南濮阳)人。汉景帝时因为父亲的原因任太子洗马。汉武帝时期,初为谒者,后来出京做官为东海太守,有政绩。被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众所周知,汉武帝好征战,当时做太子的时候就是主战派,对待匈奴的态度也是零容忍,当时很多人都和皇帝说,这个太子太重杀戮,于大汉朝的社稷可能会有影响,但是汉景帝却说,对待这些蛮夷之臣,如果招安不了,那只能用武力解决,难道留着他们来危害大汉朝的江山么?
汉武帝雄才大略,群臣莫不畏服。然而,他励精图治的思想占上风时,心胸豁达;纵逸酣嬉的思想占上风时,又刚愎自用,沾沾自喜于颂歌盈耳,容不得任何不同声音。他执政的五十四年里,十三个丞相中除一人在他死后留任外,其他十二位有五人下狱治罪和自杀,有七人被免,其中窦婴被免职后又被斩于市,田蚡因受惊而患疯病亡故。
汲黯的祖先曾受古卫国国君恩宠。到他已是第七代,代代都在朝中荣任卿、大夫之职。汲黯能够当官,主要是靠着自己老爹的推荐。刚开始的官不大,只是一个“太子洗马”,但是这个太子却不一般,正是后来的名震一时的汉武帝刘彻。后来刘彻即位,汲黯的地位自然也随之水涨船高。就当了汉武帝身边的谒者,后来又让他去荥阳去当县令。后来又担任中大夫、东海太守等职位。
《史记》中说: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也就是说汲黯是汉武帝的潜邸之臣。虽然在年龄上要比汉武帝大上一些,但是在汉武帝的心里,一个自己从小就见的人总是要比别的人更亲切一些。
作为出身世家大族的人,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得益于幼年时的良好家教及熏陶,汲黯一直以威严著称。在汉武帝即位之初,汲黯的官职是谒者。汉武帝因为东越部族互相争斗派遣汲黯前去巡视,但是汲黯没到地方就回来了。因为在汲黯看来,东越部族好勇斗狠,互相攻击是常有的事,不需要让汉朝的使者纡尊降贵的去巡视。
刘彻登基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想要解决汉朝和匈奴之间的战争,并且召集大臣商讨此事。当时很多大臣都知道刘彻的想法,力战匈奴。但多数人认为,就目前汉朝的情况而言,是不合适与匈奴开战的,但是没有人敢站出来说这句话,生怕刘彻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到自己的头上,这时候汲黯站了出来,告诉刘彻,就目前的汉朝国情而言,和匈奴开战是不明智的举动。
而当河内郡发生大火,汉武帝再次派遣汲黯去视察时,汲黯则干脆对火灾不闻不顾,假借皇帝给的使者节符命令地方官员调拨粮食拯救因旱灾而流离失所的灾民。对于汲黯而言,火灾产生的原因十分简单,只要防治得当便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但是,河内郡的旱灾却十分严重,百姓甚至到了父子相食的地步,这才是燃眉之急。因此汲黯假传圣旨,赈灾救民。这在当时是十分严重的罪行,但是还在汉武帝开明,不仅不治罪,反而认为汲黯是贤明之人。
汲黯从小受的就是当时的高等教育,和汉武帝从民间提拔起来的那些人有很大的不同。有身世,有背景,有骨气,甚至还有可能有少许的强迫症,对于汉武帝的过错真的是一点情面都不讲。
汲黯在汉武帝的心中有特别的地位。当他还是个莽撞少年时,第一次见到太子洗马汲黯。汲黯和别人非常不同,别人的冠服穿戴总能找到勉强的地方,汲黯的冠服无可挑剔。他做的事情总能给人以仪式感,仪表庄重,神情肃穆。汲黯只需站在身边就能随时提醒汉武帝注意他自己的身份,他应该做个好榜样。这种影响贯穿了他的一生。
《史记》中有一段记载: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
有一次,汲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竟然直言刘彻的过错,认为刘彻身为一国之君却不能以国家和人民为出发点,只是以个人喜好治国,根本不是一个明君。当时朝臣中有人站出来公然指责汲黯目无君上,竟然公然指责大汉天子,这可是株连九族的死罪。
汲黯却说,如果用我全家人的性命,能够换回大汉一个英明君主,别说是株连我的九族,就是让我干什么我都可以。这样我的祖先也不会怪罪于我,而是称赞我为大汉做了一件好事儿。 刘彻至死也没有敢杀掉汲黯,因为他知道,国家需要一个这样胆大妄为的人,这是国之兴,百姓之福。
《史记》记载:“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一个很任性的人,看得顺眼就友善对待,看不顺眼就极不耐烦,不管是谁、身居何位,完全不将什么人情世故、什么礼数放在眼里。而汲黯就是被汉武帝当成了时刻警醒自己的一面镜子,是自己专门留下听反对意见的渠道。汉武帝实在是忍受不了汲黯,数次把他调离,但是更不能失去他,又数次将他调回。
《史记》中关于汲黯和汉武帝之间互动的记载,竟然没有一件是汲黯为私事去求汉武帝的,全部都是因为公事。
甚至到最后汲黯归隐,病重之时汉武帝要他出任淮阳太守时也是一样: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原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原也。我自己身患重病,要我当郡守我怕自己身体不行,还是像以前一样给你查漏补缺吧!竟然没有因为自己的病而坚决辞官不受,汲黯的胸怀可见一斑。
西汉第一清正廉洁、敢言直谏之臣,他不畏皇权,虽屡屡犯上、忤逆圣命,却又被汉武帝称为“社稷之臣”,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