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变致权什么意思_设变致权的典故
原文:“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设:如果,假如。
“权”在这里不能理解为“权力”,而应作“权宜”讲。例句有:“智必知权。”(柳宗元《断刑论》)“结”是绳结,在这里是指“问题”或“矛盾”,例句有:“天下事有不可知,犹结有不可解也。”(王充《论衡·实知》)“设变致权,所以解结”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情况发生变化,可以采用权宜之计,通过变通的方法解除危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设变致权”一词经过历史的演变,从明朝冯梦龙《醒世恒言》中的“达权知变”,到清朝文康《儿女英雄传》中“通权达变”,历经2000 多年。不过无论是“设变致权”“达权知变”,还是“通权达变”,其中心意思都是不要认死理,固执呆板,一条道走到黑,撞了南墙还不知道回头,而是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墨守成规。
随机应变,“设变致权”是机动灵活的战术原则,是智慧的表现,它可以把看似不能变为可能,看似不行变为可行,看似不通变为可通,有效提高事情的成功率和满意度。
但是,通权达变,要懂得变通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要坚守原则的底线,不能胡乱作为。在正常情况下,不能以“设变”“致变”为名,违反法律政策的规定,强词夺理,随心所欲,甚至把比钢还硬的法律法规在“通权达变”的外衣掩护下,变成为某些官员手中的“橡皮泥”,要它圆就圆,要它扁就扁;甚至用所谓“变通”为自己的错误进行辩解。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适应“通权达变”,也就是《素书》中的“设变致权”呢?在实践中,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适应于“通权达变”。
第一,修补错误。由于原先的决策部署因为情况不明,考虑不周,指挥不当,或者情况有变等原因造成被动,出现非常情况,如不及时作出改变和调整,就会发生严重后果,所以决策者此时必须准确判断情势,因地制宜,灵活机动,随机应变,采用变通的方法,转危为安。
1935 年初,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的下一步行动计划是冲出贵州进入四川,在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然后跨越四川东部,与位于川陕边界的红四方面军会合。
赤水县城位于贵州的西北角,坐落在川贵边界线上,是红军从黔北进入川南的必经之路。由于川军早有准备,红一、红九军团攻击赤水县城失利,红军官兵伤亡很大,被迫撤出战斗。
由于川军的猛烈阻击,中央红军各部没有完成中革军委的作战任务,周恩来、朱德、毛泽东心情十分沉重。为了打通北渡长江通道,中革军委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在土城附近与川军决战。令人遗憾的是,中革军委对敌情判断有误,攻击受挫,伤亡惨重,土城战役再打下去凶多吉少。此时,毛泽东建议为了保存实力,应放弃北渡长江计划,立即撤离战场,西渡赤水河,向川南古蔺方向前进。
土城战役失利后,毛泽东意识到在敌强我弱的情势下,决战是错误的,仍然必须坚持灵活机动的作战原则,所以当即决定改北渡赤水为西渡赤水,暂时摆脱了敌人,挽救了红军。
愚蠢与明智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冥顽固执,逞性妄为;而后者则是思想敏锐,通权达变。所以说,毛泽东是明智的。他在急切中的“设变致权”,避免了中央红军全军覆没的后果。
第二,身处逆境。在逆境之中,既要求得生存,以图后事,又不能失节,这就需要“设变致权”。无论是国君还是大臣,平日里居高临下,趾高气扬,一旦受到挫折,受到委屈的时候要学会忍耐,懂得蛰伏,因为隐忍不发,以图后事也是一种变通。就像越王勾践那样,当被困会稽山时,他有多种选择,一是慷慨赴死,二是自杀身亡。这样虽然保持了名节,解脱了自己,但这个国家怎么办?这个国家的人民怎么办?所以他接受了范蠡的计谋,甘愿被俘为仆,忍辱含羞等候时机。当夫差同意释放他回国以后,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终于击败吴国,报了丧国之辱。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勾践的委曲求全是以屈求伸,达到“克己复礼”,实现复国报仇。这与投敌变节、认贼作父、卖国求荣是有本质区别的。勾践被俘,在受到百般屈辱的情况下,他并没有为了苟且偷生、贪图荣华富贵而屈膝投降,出卖国家,出卖人民,助纣为虐。勾践的屈辱为奴只是他为了“报仇复国”所采取的权宜之计。
《史记·周本纪》记载:西伯侯姬昌(后来的周文王)遭到崇侯虎陷害,被纣王囚禁在羑里(河南汤阴县附近)。西伯侯国内的大臣们十分焦急,这时有人主张发兵讨伐,武力营救;也有人提议组织小部队劫狱。但大臣闳夭等人认为,以上两种做法并不稳妥,不但救不了西伯侯,反而会激怒纣王,将西伯侯杀害。经过谋划,他们最终决定派人收买纣王身边的宠臣费仲,给纣王送去了美女骏马。纣王收到“礼物”非常高兴,不仅赦免了姬昌,还赐给他弓箭斧钺,同时还告诉姬昌:“告你状的是崇侯虎。”闳夭等人为了营救姬昌,他们并没有发兵讨伐,也没有组织小部队劫狱,而是采用“压制怒火、讨好纣王”的权宜之计,成功地将西伯侯姬昌从监牢里救了出来,这样做,实际上也是“通权达变”的一种。
第三,临场处置。兵法上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什么意思?就是将领率军远征作战,敌情我情瞬息万变,但由于交通不便、通信不畅等客观原因,向君王请示汇报,等待命令就会造成贻误战机和自身伤亡的严重后果。
这时,统兵将领可以在没有君王命令,甚至有违君王命令的情况下,当机立断,见机行事,临场决策,这种“君命不受”的临场处置不仅是对将帅作战能力的考验,同时也是对将帅在瞬息万变的战斗过程中的战术运用的考验。更是对领兵将帅并不循规蹈矩、墨守成规,而是机动灵活,敌变我变,随机应变,始终掌握战场主动权的考验。
除了战场以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突然情况和突发事件,也要能突破禁忌,设变致权,随机应变。
例如有人问孟子,男女授受不亲,这是礼制规定的吗?孟子回答,是礼制的规定。又有人问,要是自己的嫂嫂掉进河里,那么,是不是要下河用手去救援她上岸呢?孟子说:“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权也。”(《孟子·离娄上》)孟子认为,自己的嫂嫂掉进河里而不用手去援救,这是豺狼的行为;男女之间不亲手递接东西,这是礼制的规定;自己的嫂嫂掉进河里,可以直接用手去拉她上岸,这是变通的方法。
世上万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认死理,特殊的事情特殊处理,这就需要懂得权变,懂得变通,然后把不能变为能,把不行变为行,把坏变为好,把败变为胜,把输变为赢,如此就能实现《素书》关于“所以解结”的目的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