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姓怎么来的_阮姓的来源和渊源
姓氏:阮
姓氏起源:以国为氏,是皋陶氏之后。商代有阮国,是商的诸侯国,在今甘肃省泾川县境内。商末,西岐诸侯王姬昌灭阮国,原阮国王族相约以国名为姓,成为阮姓。后来,阮姓族人为避仇杀,分散到了各地 。
郡望:太原郡:战国时秦国初置,治所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
堂号:“竹林堂”:三国时候,阮籍为竹林七贤之一,曾官至步兵校尉。
迁徙分布: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太原一带。
阮姓,系自偃姓,始祖出自上古时期的羲皇少子,名夫,号瑜伯,黄帝赐其阮姓。也就是说阮姓人原本姓偃,后来因为帮助黄帝,有战功,黄帝赐其阮姓。这时候,应该是有一部分人姓偃,一部分人阮。据《南史》记载,东晋末期,有石姓人改姓阮姓。
瑜伯原居陈州(宛丘),后因佐皇帝有功,封食邑昆仑大夏之西。瑜伯医术高明,割皮疗肌,手到病除,是中华医学解剖学的鼻祖。
皋陶是阮姓。瑜伯第四十代裔孙阮皋陶,帝舜时代任大理官,封陇西皋地,故城在今甘肃泾川东南。舜命其制定五刑律法,为中华法治文化先驱。
至商代阮髡,有功于商,受封诸侯国,因不忘世袭阮姓,在泾渭建立阮国。
周文王晚年做了一系列伐商的战略准备,周围许多封国被他或攻灭或收并,唯有西北边的密须国(子爵,商侯国)不服,密须国在今甘肃灵台县。
有记载说,初,西伯(周文王)问太公:“敦可伐?”太公曰:“密须”。(今灵台县有阴密,故即殷之密须国,今本县东南隅亦密须地)管叔曰:“其君疆(强),明伐之不可!”太公曰:“先王伐逆不伐顺,伐险不伐易”。遂自阮(国)徂共(阮之邑,今水泉寺共池)。而及密须,人自缚其君来归。” 密须国人违抗大国的命令,带兵去打阮国(今甘肃泾川东北)。打到共(今泾川县城北水泉寺, 汉安定县故址)的地方,周文王立刻大发威力,恼将起来,便带兵去阻住密须国的兵队,不久灭了密须国。
商末,周武王伐商。阮僖上书谏,武王不听,遂弃国而居。密须国忠于商王,与周对抗,被文王灭了。阮国无力直接对抗周国,被迫弃国而居。
阮国被周吞并后,阮僖之子阮訚被武王禄为大夫,仍封邑于阮,子孙以国为姓。阮僖传下第十五代孙阮肥子,后从西北泾川迁徙河南陈留尉氏县隐逸。东周至春秋战国时期,阮肥子裔孙500余年不参政,阮氏在陈留发展壮大,成了声名显赫的望族,后定郡望为陈留郡。
阮国确切的标志性遗址是泾川县阮陵,阮陵即阮姓人氏之祖陵,在今城关中学和背靠的山上,该山又名兼山。
阮姓开始往中原迁徙时,大家约定为了纪念阮国,全部姓阮,到达今河南的陈留一带时开始定居下来。阮姓在陈留一带生息繁衍,逐渐成为当地非常有名望的家族。后来,其他地方的阮姓大多是从陈留迁移出去的”。阮姓人后来主要迁徙到河南、安徽、江苏、广东,广西,越南。
越南姓氏大多来自中国。越南几个王朝的开国国王本人或其始祖全为华裔,例如阮朝的阮福映(闽人)等等。据阮氏家谱中的杂记记载,越南的阮氏与绍兴的阮氏是同宗。南宋时,阮姓一支南渡,一支逃难到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