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长城简介_长城的文化意义

时间:2022-09-07 12:43:18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长城 ,是 古代中原 为抵御不同时期 塞北游牧部落 联盟的侵袭,修筑规模浩大的 隔离墙 或 军事工程 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 里 ,因此又称作 万里长城 。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

长城,是古代中原为抵御不同时期塞北游牧部落联盟的侵袭,修筑规模浩大的隔离墙或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虎山长城,长城遗址跨越吉林、辽宁、北京、天津、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15个省市自治区,总计有43721处长城遗产,长城也是自人类文明以来最巨大的建筑物。1961年起,一批长城重要点段被陆续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简介_长城的文化意义

2012年,国家文物局完成了长城资源认定工作,将春秋战国至明等各时代修筑的长城墙体、敌楼、壕堑、关隘、城堡以及烽火台等相关历史遗存认定为长城资源,将其他具备长城特征的文化遗产纳入《长城保护条例》的保护范畴。根据认定结论,各时代长城资源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04个县(市/区)。认定数据如下:各类长城资源遗存总数43721处(座/段),其中墙体10051段,壕堑/界壕1764段,单体建筑29510座,关、堡2211座,其他遗存185处。墙壕遗存总长度21196.18千米。

长城简介_长城的文化意义

历代长城

中国北方自古便不安宁,在古代主要以游牧为主的部族有劫掠的习惯,万里长城的修筑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中尤以秦、汉、明三时期的规模最大。《延庆州志》记载:“古长城,在州南二十余里,即燕塞,燕昭王用秦开谋,置上谷塞,自上谷以北至辽西。秦始皇因其旧址而大筑之,至今岔道以北迤迤而至永宁一带遗址犹存。

长城简介_长城的文化意义

唐朝时,由于北方的突厥在唐太宗时已经被平定而不再成为威胁,此后三百年未修长城;后晋割让燕云十六州,使得之后宋朝修筑长城变得没有意义。

长城简介_长城的文化意义

因而,近来实际修复长城的仅明朝一期,也是今日所见的大多数残存。只有长城战役勉强算得上再参与了一次作战,而到了二十世纪,在长距投射的热兵器的发展,万里长城已经完全失去军事功能,后续苏俄建置空军和制导导弹等新型威胁出现。

明长城

长城简介_长城的文化意义

到了明朝,从明太祖洪武帝至明神宗万历帝,经过先后20次大规模的修建,筑成了一条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千米的长城。明长城主要沿着九边重镇一线修筑,这也是现在所见到的大部分长城。

长城简介_长城的文化意义

长城形制与体系

万里长城从来就不是一道孤立的城墙,而是由大量建筑组成的严密体系。总而言之,越到后期,长城体系就越完善、越严密,整体防御能力不断增强。长城体系主要由关隘、城墙与楼台、烽燧三部分组成,此外还包括其他附属设施。城墙与楼台又可以分为城门、城楼和城墙三部分。

长城简介_长城的文化意义

长城简介_长城的文化意义

关隘

在出入长城的咽喉要道上一般都设有关隘驻守。关隘一般建在狭窄的通道上,如两山之间的最窄处,山水之间的狭长走廊,以及溪流、河谷的相交处。由于关隘于军事的重要意义,此处的长城有着更为坚固、完善的防御体系。关隘一般由关口的方形或多边形城墙、城门、城门楼、瓮城组成。有的还有罗城和护城河。

长城简介_长城的文化意义

军事意义

万里长城既是农耕民族的防御前线,也是向游牧民族发动反击的前进基地。长城后侧纵深配备机动的军队以应应战事,而长城即是防御的最前线,也是攻击起始线,和交通线,在长城前方部署的观察哨深入到极远处,前线在长城以北一千千米。在古代,游牧骑兵有优良的机动能力和强大的攻击力,但是对于城垣防御体系却无能为力,即使攻破长城一段,攻势往往被后勤强大的汉军所包围阻断,因此长城的修建的确能够有效的抵御北方民族的侵扰。

长城简介_长城的文化意义

但是仅仅依靠长城的消极防御并不能阻止有组织、大规模的进攻。《北虏事迹》记载:“正德十年正月二十二日,套虏二万余骑到,于花马池北镇边墩起,至石井儿墩止,拆开墙口一十二处,深入固原等地抢掠而去。本年七月二十二日,套虏二万骑到,于花马池北柳扬墩起至青羊墩止,拆开墙口一十六处,深入平凉临巩,直抵陇州,大掠而去。总制右御史邓章调榆林等处官军分布固原要冲,不能御。”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之变”,蒙古俺答汗于正面攻击古北口同时,从黄渝沟拆长城而过,明军不战自溃。俺答攻至北京城外,大掠而回。

文化意义

长城是中国古代建造的最为宏大的工程之一,中国的历朝历代长城都发挥了很重要的防御作用,1987年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6]长城的存在,对古代中国来说,也是一个防御入侵的精神防线。而在近代,中国人以长城作为中国的象征。在今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中,有“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歌词,号召人们在国家最危急的时刻,抵御入侵。[27]罗文《长城谣》中也写道:中国万世必须兴盛,外御强敌每战必胜,长城长城一个尖兵。潘孑农、刘雪庵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上海创作的《长城谣》: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四万万同胞心一条,新的长城万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