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什么是皇明祖训_皇明祖训的最高行为准则

时间:2022-09-08 10:30:29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皇命祖训》在明朝是什么地位?它是朱家子孙最高行为准则,读书学习必修科目, 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更改! 想要品读明朝,就绕不开《皇明

《皇命祖训》在明朝是什么地位?它是朱家子孙最高行为准则,读书学习必修科目,“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更改!”想要品读明朝,就绕不开《皇明祖训》,就像想要读懂当代中国,就绕不开《毛概》一样。

《皇明祖训》洪武二年开始编纂,洪武六年成书,洪武九年修订,洪武二十八年重订,大部分由朱元璋亲自撰写,文字通俗易懂,通篇万余字,总共十三章,接下来就看看讲了什么内容。

什么是皇明祖训_皇明祖训的最高行为准则

01首章

首章之中,讲了四件大事,禁用酷刑,禁立丞相,皇亲国戚,不征之国。

朱元璋废黜了黥刺、腓、劓、阉割四种刑罚,告诫后世皇帝慎用酷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杀的人太多,年纪大了开始反思,不过杀蓝玉时“剥皮充草”之刑并不在列。

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取缔了中书省,废黜了丞相,怕后代皇帝复立,特意在《祖训》中重申,不得再立丞相,而且“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这一句极具杀伤力,有明一朝,没有哪个官员敢再提复立丞相一事。

朱元璋给皇亲国戚定了特权,除了谋反之外,所有的罪责都要轻判,而且司法部门只能上奏,是否抓捕,是否判罪,都由皇帝钦定,这是朱家家事,只适用家法,不适用《大明律》。哪些人是皇亲国戚,朱元璋也做了严格规定,包括皇后家,皇妃家,东宫妃家,王妃家,郡王妃家,驸马家,仪宾家(亲王、郡王女婿),此外还有魏国公家(徐达),曹国公家(李文忠),信国公家(汤和),西平侯家(沐英),武定侯家(郭英),李文忠是外甥,沐英是义子,徐达和汤和是“兄弟”又是亲家(朱棣取了徐达长女,鲁王娶了汤和次女),郭英是朱元璋宠妃宁妃的兄长。

什么是皇明祖训_皇明祖训的最高行为准则

为了防止后代皇帝好大喜功,四处征伐,朱元璋列举了周边十五个不征之国,包括朝鲜,安南,日本等,对于日本,朱元璋批注“虽朝实诈,暗通奸臣胡惟庸,谋为不轨,故绝之”,评语一针见血,不同于朝鲜等属国,对于日本朱元璋的态度是“绝之”,我不打你,你也不要过来找我,不稀罕你那点朝贡。

最后还对皇帝的一些行为做了要求,比如“更选良马数疋,调教能行速走者,常于宫门喂养”,这是让皇帝随时准备好跑路吗?比如“要早起睡迟,酒要少饮,饭要依时进,午后不许太饱”,早睡早起,少喝酒,饭不要吃太饱,看来朱元璋也是养生大家。

02持守、严祭祀、谨出行、慎国政

第二章持守,“无优伶进狎之失,无酣歌夜饮之欢;正宫无自纵之权,妃嫔无宠恣之专幸。朕以乾清宫为正寝,后妃宫院各有其所,每夕进御有序。”告诫皇帝不要专宠后妃,而且从朱元璋开始,一直到清朝,皇帝不再留宿后宫,而是妃嫔到皇帝寝宫侍寝。“每夕进御有序”说白了就是雨露均沾,不要让后宫生乱。

第三章严祭祀,对朝廷、各王国的祭祀流程做了严格规定,这一点在后面“礼仪”章节中有详细展开。

第四章谨出行,“朕尝临危,几凶者数矣,前之警报皆验,是以动止。”告诫子孙出行前要先占卜,如果遇到像大风刮倒旗帜,杯碗摔碎等不吉征兆时就不能出行,不知道明英宗决定亲征时有没有听老祖宗这一套。

第五章慎国政,中心思想是“亲贤臣,远小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凡官员士庶人等,敢有上书陈言大臣才德政事者,务要拘问情由明白,处斩。如果大臣知情者同罪,不知者不坐。”如果有人上书为官员歌功颂德,一定要抓起来审问,上书的人处斩,官员如果知道也要处斩,不知道就算了。朱元璋以王莽举例告诫:

“如汉王莽为相,操弄威福,平帝以新野田二万五千六百倾益封莽,莽佯不受,吏民上书颂莽功德者,前后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遂致威权归莽,倾移汉祚。可不戒哉。”

什么是皇明祖训_皇明祖训的最高行为准则

03礼仪、法律

第六章礼仪,对祭祀,重大节日,藩王入觐等礼节做了详细规定,不作细说,这当中最有意思的一段是朱元璋为后世子孙取名做的安排。

“凡东宫、亲王位下,各拟名二十字……所立双名,每一世取一字以为上字;其下一字,临时随意选择,以为双名……至二十世后,照例续添,永为定式。”

给朱标一脉的字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所以朱标的儿子叫朱允炆,朱允炆的儿子叫朱文圭,至于朱标长子朱雄英,取名的时候还没这一套规则。

再看朱棣这一脉,“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朱棣传朱高炽,朱高炽传朱瞻基,朱瞻基传朱祁镇,朱祁镇传朱见深,朱见深传朱佑樘,朱佑樘传朱厚照,朱厚照传堂弟朱厚熜,朱厚熜传朱载坖,朱载坖传朱翊钧,朱翊钧传朱常洛,朱常洛传朱由校,朱由校传兄弟朱由检,朱由检便是崇祯皇帝,安排得明明白白。

至于名字中第三字是“金木水火土”偏旁,《祖训》中没有明言,后世还是遵循了,以至于朱家祖孙到后来不得不创字,硬生生搞出一套元素周期表出来。

什么是皇明祖训_皇明祖训的最高行为准则

第七章法律,这一章非常重要,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反复提及。

“凡亲王有过重者,遣皇亲、或内官宣召……虽有大罪,亦不加刑;重则降为庶人,轻则当因来朝面谕其非。”朱棣借此斥责朱允炆对藩王过于苛刻,违反了《祖训》。

“凡王国内,除额设诸职事外,并不许延揽交结奔竞佞巧、知谋之士,亦不许接受上书陈言者。”藩王不允许豢养谋士,接下来重点来了:

“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既平之后,收兵于营,王朝天子而还。如王不至,而遣将讨平,其将亦收兵于营。将带数人入朝天子,在京不过五日而还,其功赏续后颁降。”

朱棣指责齐泰、黄子澄二人为奸臣,蒙蔽朱允炆,遂起兵靖难。但是依照《祖训》,起兵需要天子密诏,朱棣给出的解释是朱允炆已经被奸臣控制,无法发出密诏;其次靖难成功后需要收兵回营,藩王本人也不能在京城久待,朱棣给出的解释是朱允炆身死,偌大的帝国总不能没人做皇帝,只能勉为其难自己登基称帝。朱元璋对于“靖难”太理想化了,而朱棣的解释也是蹩脚,因此虽有“靖难”之名,却也逃不过弑君篡位的骂名。

什么是皇明祖训_皇明祖训的最高行为准则

“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

这一点也非常重要,明令“嫡长子继承制”,同时规定“兄终弟及”,以免后世乱立皇帝造成朝局动荡。

04内令、内官、职制、兵卫、营缮、供用

第八章内令,主要叙述后宫之事。朱元璋时期对后宫管理非常严格,周德兴儿子在宫中当值,与宫女有说不清的关系,朱元璋二话不说赐死周德兴父子,丝毫不顾及同乡亲谊和开国之功。

“凡皇后止许内治宫中诸等妇女人,宫门外一应事务,毋得干预。”明言后宫不得干政。

“凡宫闱当谨内外,后妃不许群臣谒见。”外臣不得与后妃相见,不仅如此,“凡宫中遇有疾病,不许唤医人入内,止是说症取药。”太医都不准入后宫,后宫嫔妃生病,要差人向太医描述症状拿药。

“凡天子及亲王、后、妃、宫人等,必须选择良家子女,以礼聘娶,不拘处所;勿受大臣进送,恐有奸计。”皇帝与亲王的后妃都必须娶普通人家的女子,没有娘家势力,像朱棣娶徐达长女这种情况不再出现,而且不允许大臣给皇帝推荐女人,怕内外勾结。因此有明一朝,未出现后宫和外戚干政,就连明神宗时期李太后听政,也是把大权交给了张居正。

什么是皇明祖训_皇明祖训的最高行为准则

第九章内官,对宦官机构、宦官品级做了严格规定,构建了明朝宦官机构二十四监的基本框架,规定宦官最高级别为太监,正四品,有明一朝都遵从了这一原则,可惜的是朱元璋没有把“宦官不得干政”写进《祖训》,要不然也不会出现权阉当道的情况。

第十章职制,主要规定了皇家爵位的传承,其中最重要的是“待嫡制度”:

“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朝廷授以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如王年三十,正妃未有嫡子,其庶子止为郡王;待王与正妃年五十无嫡,始立庶长子为王世子。”如果藩王和王妃都过了50岁还没有嫡子,才可以立庶长子为世子,但是这一项对皇帝并不适用,明朝皇帝传承表面上是“嫡长子继承制”,实际偏向于“长子继承制”,幸而也没有出现庶长子和嫡长子争位的情况。

第十一章兵卫,规定藩王有三护卫,不过后来都被皇帝以各种理由削去。“凡朝廷调兵,须有御宝文书与王,并有御宝文书与守镇官。守镇官既得御宝文书,又得王令旨,方许发兵;无王令旨,不得发兵。”根据朱元璋的设想,朝廷调兵需要同时下诏给镇守藩王和守镇将领,缺一不可,这是为了防止边疆将领或者藩王私自调兵,不过随着朱棣开始藩王内迁,这一条形式大于实际。

第十二章营缮,规定了藩王的封地,“凡诸王宫室,并不许有离宫、别殿及台榭游翫去处。”也告诫藩王不要在地方大兴土木,兴修宫殿。

第十三章供用,规定了皇室成员的俸禄,亲王年俸一万石,朱棣之后皇帝不断削减藩王的权力,为了安抚,不断增加俸禄,打了明朝末年,整个皇室成员的俸禄已经压垮了朝廷财政,河南、直隶、山东等地出产的粮食还不够朝廷支付王公贵族一半的俸禄,这也成为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朱元璋是一个非常善于总结前人经验的皇帝,两汉外戚之乱,唐朝藩镇宦官之祸,元朝后官之乱等等,他都引以为鉴,深怕后世子孙没有自己的见解和定力,所以统统写在《祖训》里,后世皇帝只要有逾越,那帮文臣就会用《祖训》怼得皇帝无话可说。《皇明祖训》为明朝的稳定传承有重大裨益,但是也必须承认,其中内容无不体现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特权思想,不可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