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的作者是谁_水调歌头的作者及作品赏析
提到《水调歌头》这个词牌,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词,是谁写的?又是哪首呢?想必大家都会脱口而出,当然是苏轼的了,没错,我们来读一读,欣赏一下。
词曰: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苏轼于公元1076年作于密州,是首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弟弟的无限思念。
全词意境豪放旷达,乐观幽怨,极具浪漫主义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千百年来依旧给人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而今天与大家分享的这首《水调歌头》,词人葛长庚虽是道家出身,写出的风格却美在“人情味”上,实属词中珍品。那葛长庚又是怎么样的一位词人呢?下面我们就走进葛长庚。
葛长庚,生卒于公元1134--1229年,后改名白玉蟾,今海南省琼山县人。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才子,善书法,精画艺,又工于诗词,文词清亮高绝,更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名人。
葛长庚虽是如此的大才,却未博取功名,而是出家做了道士。他常年浪迹四方,踏遍南宋的山山水水,更是结交了许多好友。
一次他又准备远游他乡,好友相送,自是恋恋不舍,相互嘱托,于是有感而发,信手写下这首极具“人情味”的《水调歌头》。
词曰: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这首词最显著的特点,是语言讲究,工于推敲。
上阕写与友人惜别时的氛围,却没一个字正面点染,只是用江、山、云、燕、花来烘托离别的辛酸,这是古代文人诗词中罕见的。
而离别的速度又是如此迅疾,回首之际友人已在千里之外,词人只有借酒浇愁了。当想到雁群飞到回雁峰还能折回时,自己所到的去处,那里渺茫难测,还能不能返回呢?因而词人怀乡念远,悲从中来。
下阙写词人弃舟登岸,换马前行。并用三个字的短句,选取漏、灯、马来体现词人孤单的羁旅生涯。在这番情景下体味“踏花归去马蹄香”,也说明行人早已没有欣喜和快乐了。
一个人如同浮云飞絮,无依无靠,浪迹天涯,纵有风花雪月、千种风情,没有友人的陪伴,只添得梦中几分凄凉。这既表达了二人的情谊之深,也说明未来浪迹天涯的不确定性。这里将词人的留恋与眷恋刻画的淋漓尽致。
纵观全词,葛长庚完全没有出家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清高无视,有的却是浑然一派人间烟火气象,所以说这首词美就美在“人情味”上,因而感人至深,实属词中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