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德是谁_贞德的英雄事迹
自古以来,世界上便流传着许多关于少年英雄的传说,这些小英雄的身影出现在学生的历史课本上,被后世敬仰。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位法国的少年英雄——圣女贞德(一译让娜·达克,旧译冉·达克、达娜·霞克 等)。
“圣女”一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基督教。贞德之所以得到“圣女”这个称号,就是因为年轻的她曾亲身经历过一次神迹降临。
原本这个女孩只是个普通的农家少女,因为家庭状况比较贫寒,所以她与其他同龄人一样靠放牧贴补家用。就在1424年,英法战争爆发,战火波及到贞德的家乡。
就在贞德十六岁生日的那一天,她得到了神灵的启示。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在生日的当天,贞德早早地放牧回家,在回家的路上偶遇三位神灵,他们分别是大天使弥额尔、玛加利大和圣加大肋纳。
这三位神灵对少女说道:“你降临到人间的最终使命就是将侵略你家乡的英国人全部驱逐出境,并辅佐王储查理重新回到王座上。”
得到了神灵的启示后,贞德重获新生。在贞德的要求下,她与父亲和叔叔投身战场,成为法国军队的一员。虽然,这个女孩正值豆蔻年华,但她的军事能力却比男人还要优秀。
在贞德刚刚来到军营的第一天,营地的指挥官十分瞧不起这个年轻的小姑娘。指挥官对贞德说道:“像你这种年纪的小女孩,恐怕连钢盔都不知道如何佩戴,你知道如何上阵杀敌吗?”
贞德巧妙地回答道:“虽然我不懂,但我有一颗必胜的决心和赴死的勇气,相信我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战争。”
指挥官继续说道:“你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女孩,以你一个人的力量该如何与侵略者总斗争呢?”
少女贞德回答道:“谁说我只是一个人?在我的背后,有祖国和人民作为支撑。我的目标是率领军队为奥尔良城解围,然后让查理国王回归王座!”
少女稚嫩却不容置疑的口吻打动了指挥官,听说了少女的来历和她经历过的神迹后,指挥官觉得她就是上天派来拯救法国的使者。
于是,指挥官命令七个士兵作为护卫,让他们护送贞德来到王宫,面见查理七世。
起初,查理国王以为这个少女在开玩笑,谁知贞德的一番慷慨陈词让查理改变了主意。就这样,查理决定交给这个女孩三千兵力,让她前往奥尔良城,完成这一奇迹。
奥尔良城之战爆发后,少女的一只手里握着手枪,另一只手则手持旗帜。跟在身后的法军见状,纷纷奋勇当先浴血奋战。毕竟,没有人能屈居一个小女孩之后。
在贞德的带领下,法国人以三千人的兵力击败了数万名英军,一举化解了奥尔良之围。查理听闻此事后,立即对贞德进行了嘉奖,人民纷纷将其奉为民族英雄。
从这以后,贞德继续活跃于英法战场上,在她的指挥下法军多次瓦解了英格兰人的进攻,守住了自己的领土。
1430年,贞德的军队在一场遭遇战中不慎落败,身为指挥官的贞德亦沦为阶下囚。俘虏了贞德的正是勃艮第公国。
由于,这名特殊的俘虏在法国享誉盛名,所以勃艮第公国并不打算处置她。勃艮第公国知道,英国人一定会用极高的代价买走这名少女。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英国人便给勃艮第公国送来大笔金钱,勃艮第公国也将贞德移交给英国人。对于英国人来说,贞德不论从军事还是宗教上的影响力都太过可怕。
所以,为了打击法国人的士气,英国宗教裁判所决定将贞德处以极刑。英格兰政府资助了整场审判的花费。整场审判缺乏根本的公平基础,无论如何贞德都将被定罪。
最终,英国人判决贞德是异教的女巫,对其极尽诋毁,最后将她送上了火刑架。1431年五月,年仅十九岁的贞德在鲁昂(英占区)被火焚,听闻她的死讯后法国人民无不悲恸。
甚至于,死刑之后英国人将烧焦的木炭拨开,暴露出贞德焦黑的尸体,以向人群证明她的确死了,接着又烧了尸体一次,以免有人想收集她的骨灰......
话说,贞德死后她更是成为了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角色。
自拿破仑到今,法国政治人物都曾以她的伟大形象进行不同角度的宣传。欧洲作家和作曲家,包括莎士比亚、伏尔泰、席勒、威尔第、柴科夫斯基、马克吐温、萧伯纳、布莱希特都创作过有关她的作品,而大量以她为题材的电影、戏剧、和音乐也一直持续发展直到如今。
很多历史爱好者根据圣女贞德传说中一手持枪一手举旗的形象,认为她就是《自由引导人民》这幅名画上描绘的女主人公。
实则不然。
《自由引导人民》上出现的女英雄是活跃于法国七月革命中的克拉拉,而贞德出现的年代则要早数百年。
虽然贞德并不是《自由引导人民》这幅画上的女主人公,但贞德对法国的宗教、军事上的影响仍是巨大的。
时至今日,每年仍会有人自发组织纪念活动,纪念这位为了抗击侵略者而奉献了生命的少年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