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化自信_文化自信的概念和构造
文化,是一个很难定义清楚的概念。但对于那些事物和现象可以称之为“文化”,人们一看便知,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易经》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即,通过观察天象,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人文化成”就是文化。
文化是人的一切关系和创造的总和,是精神及其产品的综合,并且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变化和演进而不断丰富。文化总是与历史、习俗、风情、信仰、伦理、制度、价值、艺术、审美等等紧密联系。
文化自信,就是人们相信自己的文化是代表人类的先进文明的,是可以不被打垮和毁灭的,是可以影响其他民族的,是可以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可以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我们谈文化自信,一是对于自身传统文化的自信,二是对于当下所创造的文化的自信,三是对于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和包容吸纳。
一、正确传承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起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这个概念,就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创造、同化、吸收多民族的文化而生发成的具有自身特点的民族共同体。虽然历史上经历多灾多难、战火洗礼、外族入侵,但都顽强地生存到今天而不衰,而且让其他民族不知不觉同化到中华文明中,成了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坚定的支持者和传承者。
春秋战国起,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思想文化蓬勃发展。经过历史筛选和检验,最终儒、释、道三家文化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内核。
如今我们吟诵古文古诗词、临摹古人书法、欣赏古人画作、叹赏古建筑和艺术品的精妙等等,都是对于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当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该继承。任何文化中,都有其糟糕和腐化的一面。我们要正确辨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和传扬那些与现代文明相契合的优秀文化,去除和批判那些违反现代文明、人类价值和科学精神的腐朽文化。切不可走历史倒车,一股脑全部拿来用,以为所有的文化都该继承发扬。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培养我们的民族认同感,对我们的历史文化抱有坚定的信念,相信我们的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生生不息的前景,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代代传承,不断丰富文化内涵,保持传统文化的持久生命力。
二、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现代文化
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以来,西方文化的强势输入和灌输,使得年轻的一代人越来越认同西方文化观念,而对自身的文化缺乏自信和认识。
西方的电影、音乐、服饰、文学、建筑、绘画等等,遍及全球,随着这些载体,西方的价值观念渗透到全球,影响着人们的文化信念。人们似乎觉得自身没有创造出什么独特文化,没有发觉到自身文化的不同。
在当下,就是在吸收借鉴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全力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符号,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要花大力气和持久的投入,塑造一批精品文化品牌,增强自身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创造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花钱就一定能有收获的事,更不是表面形式的工程。而是要发掘自身的特色,走差异化和多元化道路,打造精品,获得人们的普遍认可,形成更受人们欢迎的国潮品牌。通过一批文化精品的传播,让人们开始对自身文化价值有觉悟,有认同,逐渐开始创造出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体系。
三、吸纳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尊重、包容、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具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胸襟和气度,也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
文化不是独立出现的,而是通过交流、融合、借鉴杂糅出来的。盲目自大和封闭排斥,对文化创造同样会造成巨大创伤。
我们要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现代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借鉴吸收,为己所用,切不可关闭大门以为外来文化会毁掉自己,而是要多学习、多交流,促进自身文化的蓬勃发展。
文化,对于滋养人类精神,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强大作用。人类社会没有文化支撑,是无法长远发展的。个人没有文化滋养,是缺乏灵魂的。
我们要对文化的意义、作用和地位有清醒的认识,尊重和鼓励文化创造,认同自身的文化,吸收外来的文化,培养起坚定的文化自信,推进人类文明的长足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