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纳兰性德是谁_纳兰性德的个人简介

时间:2022-09-17 14:57:19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清朝初年词人。大学士明珠长子。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病逝,年仅三十岁。著有《通志堂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清朝初年词人。大学士明珠长子。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病逝,年仅三十岁。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留世词作348首,内容多写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等,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

纳兰性德是谁_纳兰性德的个人简介

时人将纳兰性德的词合为《纳兰词》。《纳兰词》在当时就广受欢迎,文人学士也高度评价,“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他的词,清新隽秀,深受好评。试举几例: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是对妻子卢氏的悼亡之作。由景入情,情景相生。借西风、黄叶,生出自己孤独凄凉和深切思念之情;继由思念亡妻之情,生出对亡妻在时的生活片断情景的回忆;最后由两个生活片断,生出无穷的遗憾。景情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一层紧接一层,虽是平常之景之事,却极其典型,生动地表达了作者沉重的哀伤与思念。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词表面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实则写与友人的决绝之情。“闺怨”只是一种假托,这“闺怨”的背后,有着深层的痛楚。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采用了中国诗词用典时暗示的力量,纳兰容若有意让词意由“饮牛津”过渡到“牛衣对泣”的典故,他生于富贵之家,现在用“相对忘贫”之语,无非说如果他若能同她相见,一个像牛郎,一个像织女,便是做睡在牛衣中的贫贱夫妇,他也满足。全词直抒胸臆,落落大方,将一段苦恋无果乃至悲痛终生的感情完美呈现,丝毫没有其他爱情词中小女人式的委婉,表达了词人纵然无法相守也保留着一线美好的愿望。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上阕写面、写外,铺陈壮观;下阕写点、写内,曲描心情。选取的都是平凡的事物,又采用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语句,轻巧排列,对应整齐。信手拈来,不显雕琢。全篇融细腻情感于雄壮景色之中,尽显非凡,作者用山,水,千帐灯,风,雪等大的物像,来寄托细腻的情感思绪。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没有一般边塞诗的大气、沉痛、悲凉、雄壮,而是风格婉约,笔调缠绵,少了抑扬顿挫的沉雄,多了小女儿的缠绵情态。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浣溪沙》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纳兰虽身处豪门,却多情敏感,至情至性。心中藏着无限的哀伤、遗憾与苦楚,然而谁也不懂他,他只能自我对话,自我冷嘲,自我垂泪。

《采桑子》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整首词以清婉笔调写相思,相思也仿佛临风而动,萦人怀抱。风也萧萧,雨过天晴也萧萧,醒也无聊,醉也无聊,又是凄凉又是缠绵,并非雕琢之语。灯光瘦尽亦是人神伤消瘦,一字镂尽风神,尽得其妙。

后人对纳兰性德的词评价很高。王国维说:“纳兰若容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况周颐称其“国初第一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