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上甘岭战役怎么回事_上甘岭战役的历史典故

时间:2022-09-20 10:46:57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1952年秋,朝鲜半岛,刚刚接替一线防御的15军军长秦基伟爬上五圣山,看着脚下绵延起伏的大山,还有险峻的绝壁面色沉重。 作为一个久经考验的战士,秦基伟的履历堪称光耀。 1914年

1952年秋,朝鲜半岛,刚刚接替一线防御的15军军长秦基伟爬上五圣山,看着脚下绵延起伏的大山,还有险峻的绝壁面色沉重。

作为一个久经考验的战士,秦基伟的履历堪称光耀。

1914年出生的他,年仅13岁时,就在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投身革命,1929年15岁时,就成了一名小红军。

战争岁月一路走来,直到今天,已然成了军区司令员。

上甘岭战役怎么回事_上甘岭战役的历史典故

1949年3月,任职15军军长的他,跟随第四兵团强度长江,参与了解放东南的渡江战役,随后一路南下,鏖战广东、广西和滇南。

席卷东南后,又在1951年接到了新任务。

那就是率军进入朝鲜,参加第五次战役。

经年的战争,让秦基伟从一个十来岁的小红军,变成了一个沙场宿将。

人生的历练就是如此奇妙,从少不更事到国之栋梁,二十年后,秦将军在五圣山爆发的上甘岭战役,写就了一生最辉煌时刻。

上甘岭是个什么地方大家耳熟能详。

位于五圣山南麓的上甘岭,主要由597 .9 和537 .7 两个高地组成,作为志愿军防御阵线的两个支撑点,这两个高地面积仅仅3.7平方公里,却是战略要地。

五圣山,东扼守从金城通往通川之咽喉,西临平康平原,后方就是险峻的五圣山。

这两个高地,宛如两个拳头般楔入敌人阵地,直接威胁敌人的金化防线。

这两个高地,还有后方的五圣山归属,可谓直接影响整个朝鲜战场局势的走向。

自从1951年6月起,朝鲜战争就从运动战阶段,进入了边打边谈,战争和外交手段交织的阵地战阶段。

上甘岭战役怎么回事_上甘岭战役的历史典故

战争成了外交的仰仗,胜利成了谈判得失的关键,这一切,让秦基伟压力很大。

可面对这压力,年轻的老将却依旧淡然,因为他手下的15军,是一直百战劲旅。

无数前线士兵,在临阵之前都曾对他过这样一句话:要攻,上级指到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要守,只要我们活着,阵地决不会让给敌人!(前线士兵来信)

这给了秦基伟底气,这底气在后续的战争中也诠释的淋漓尽致。

上甘岭战役爆发前,美国人动作不断。

10月8日宣布无限期休会不说,还随即在纽约召开会议,阴阳怪气说了不少话。

任谁都知道,这美国人在预谋大规模进攻,试图夺回战场主动权,唯一的问题是,这绵延200公里的战线上,敌人从哪里进攻。

关于这问题,负责防御五圣山的秦基伟对于美国人的动向特别明确。

东线敌人接连惨败,不会打的。

西线志愿军严阵以待,敌人不会触霉头。

唯有中线这长达60余公里的正面战场,是隐忧之处。

但60公里战线,敌人不可能全部铺开。

他们只会选择定点进攻,这点不会是五圣山附近的平康平原,哪里太过招摇,这样的亏美国人吃了太多不会上当的。

因此,唯一能进攻的地方,只有五圣山前沿的上甘岭一线。

上甘岭战役怎么回事_上甘岭战役的历史典故

美军的动作,也验证了秦基伟的想法。

第8 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先后三次来金化前线视察,又是在上甘岭搞联合军演,又是侦察机,小股部队不断侦察,一切的迹象都表明,美国人准备弄秋季攻势。

你打明牌以势压人,我们严正以待,迎头痛击,不是理所应当吗?

果不其然,进攻在10月14日来临了。

当天凌晨四点,排山倒海般的炮火,打破了寂静的夜空。

美军320门大炮、47多辆坦克、配合50余架飞机对着十五军30公里防线发起了火力压制。

接连落下的炮弹,给597.9 高地、537 .7 高地北山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火炮的威力,让大地都在跳跃,指挥部中的烛火,都随着火炮的轰击而熄灭。

仅仅一天时间,敌人就像仅仅只有3.7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宣泄了30万发炮弹,还有500枚开航空炸弹。

弥漫的硝烟,遮蔽了太阳,熊熊的大火,让松木成了木炭,炙热的空气,让人憋闷,更夸张的是,花岗岩都成了粉末,山头都在炮弹轰击下被削平了。

上甘岭战役怎么回事_上甘岭战役的历史典故

火力准备之后,就是敌人7个营的兵力,步步逼近。

这状况,如此毁天灭地,但中国志愿军岿然不动,秦基伟也神色坚定。

因为前线的战况,让给他安心啊!

这其中,一份后来看见的战报就是诠释。

这是负责防守537 .7高地的135 团1 连连长高永祥写的报告。

我连坚守在“537 .7 ”高地北山最前沿的11号阵地。当敌人炮火向这个山头开始猛烈轰击时,箱子上的油灯被震得跳了几下,然后狠狠地摔在地上,熄灭了。一个用弹箱做的柜橱,也吮当一声倒在地上。一阵风,把几个士兵的帽子吹跑了。坑道里黑洞洞的。这时负责观察敌情的一位士兵气喘吁吁地来报告,半天没听到他说话。连长高永祥着急他说:“你被炮弹吓昏啦!什么情况快说!

那个士兵向前迈了一步,大声说:我报告完了,连长。

看到这里,秦基伟笑了,这高永祥肯定是被炮声震得短暂失聪了。

自己的兵好样的,面对突袭依旧保持了旺盛的斗志。

上甘岭战役怎么回事_上甘岭战役的历史典故

这是战后报告,那么当时又发生了什么!

答案是,这连长高永祥在明白过来电话线断绝,敌人步兵离我方阵地仅50米后,直接下令剩余所有人,进行阵地战,独立作战阻击敌人。

这就是上甘岭战役中,我军的常态。

失去了对外联系,他们并没有慌乱,反而各自为战开始坚守。

这个联队坚守了两个小时,打退了敌人两次进攻后,连长高永祥才走出阵地,看见了记忆犹新的场景:所有之前布置的工事全部荡然无存了,就连一米多高的战壕都被扫平了,战场上漫山遍野都是敌人的钢盔,足足有三个营的敌人。

高永祥一见这状况,立马掉头回到了坑道,潜伏下来继续打阻击。

敌人下血本,我们也不能吃明亏啊!

他们就这么独立坚守,付出牺牲15人的代价,一口气击退了敌人21次进攻。

这个时候比拼的是什么,答案是勇气!

狂妄的敌人,先是疯狂进攻,张狂到机枪手都敢站起来开枪,可顽强地阻击马上让他们原形毕露,准备撤退,却被督战队给顶了回来。

这后方督战队一顶,就让冲锋的敌人乱了章法,开始自相践踏。

前面的想退,后面的冲锋,战场陷入了奇怪的境地。

一看有机会,志愿军打得兴起,纷纷脱掉棉袄,冲入敌阵,丢手雷,拼刺刀。

全连所有的爆破筒和手雷,打到最后,只剩下连长手上的两颗手榴弹。

战斗到了这时候,敌人的进攻依旧不停,眼见不能硬抗,支援也来不了,聪明的高永祥选择了让将士们进入坑道。

前线打得火热,负责防御阵地的45师师长崔建功也在跟秦基伟汇报战况,他自豪地说:经过顽强的阻击和反复的争夺,两个阵地上共杀伤1000多个敌人,现在战士们己全部进入坑道。

说完这话他还补充说:按照作战计划,趁敌人立足未稳,我们正积极组织力量进行反击,从表面阵地上把敌人扫掉。

听着电话中豪气干云的话语,秦基伟回应道:应该这样,先给它个脸色看看!

上甘岭战役怎么回事_上甘岭战役的历史典故

就此战场发生逆转,志愿军反击的炮火,轰隆了起来,敌人遭遇了炮火攻击。

炮火之后,就是潜伏在坑道里面的志愿军纷纷跃出,开始追击敌人,也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

这其中,负责防御597.9高低的135 团7 连排长孙占元,值得大书特书。

孙占元,1946年参加解放军,1951年入朝作战,先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等数次重大战役。

屡立战功不说,还明白打仗要动脑子。

冲出坑道的他,遭遇敌人流弹袭击,两条腿都断了,可他依旧忍痛爬行,掩护被敌人火力压制的战友,用机枪,接连配合战友炸毁了敌人两个火力点,当战友接近最后一个火力点时,孙占元继续掩护,肃清了敌人的三个火力点。

干完这一切后,知道自己不行了的孙占元,打光所有子弹,冲向敌人,拉响了身上最后一个手榴弹,壮烈牺牲。

无数如孙占元这样的烈士,撑起了战场的天空,也让上甘岭没有丢失。

敌人的猛扑没有成功,战斗进入了白热化僵持和拉锯战阶段。

上甘岭战役怎么回事_上甘岭战役的历史典故

双方,一方疯狂进攻,一方拼死抵抗,志愿军的勇猛,让韩国人看的目瞪口呆。

按李承晚军一个排长的说法就是:

由于天翻地覆的炮击和白刃格斗,每当高地易手时,不到1 平方公里的狙击棱线(537.7 高地北山),便被鲜血染红了。

10月18日,敌人一个团的兵力,继续进攻两个高地,志愿军15军经过一天战斗,伤亡过重,不得不退守坑道,这也是上甘岭表面阵第一失守。

战况如此,让观察战局的秦基伟担忧了。

他走进指挥部,拿起电话就跟45师师长崔建功下令说:守住阵地,粉碎敌人的进攻。

说完这话,随着战况的进行,秦基伟不止一次的跟同志们说:15军官兵流血不流泪。谁也不许哭!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伤亡再大,也要打下去。”

这异常严厉的命令,还有肺腑之言,表达了秦基伟的决心。

跟随秦基伟多年的崔建功,深知军长秉性,不到决死时刻,不会说这么重的话。

听完命令的他,点燃一根烟强打起精神,用力握紧了拳头,猛抽一口后,他熄灭香烟,下令说:打吧!

10月19日傍晚,45师的反击开始了!

跟随志愿军的炮火,135 团2营顺利收复了597.9高地上的数个阵地,就在志愿军准备一鼓作气拿下整个山头时,敌人潜伏的火力网突然复活,将志愿军压制在了零号阵地主峰下的山脊附近,这个地方炮火打不着,必须志愿军阵地战清除。

咋办?英雄出现了,他就是黄继光。

时年22岁的黄继光是四川德阳市中江县人,刚参加军队,就被派到了朝鲜战场,成了志愿军的一员。

虽然是新兵,但无数战斗英雄的事迹,让他心生感叹,也有了一颗奋勇作战的心。

年轻的他喜欢看漫画和电影,最崇拜的人物就是苏联影片《普通一兵》中,舍身堵枪眼的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

崇拜的人是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也让他的做派跟苏联英雄很像。

作为营部通讯兵的他,长期要穿越敌人的火力封锁,传递命令。这特殊使命很危险,也让他收获了三等功。

当晚,黄继光的营遭遇了敌人的顽强阻击,进攻停滞。

火力网如果不打掉,就无法继续前进。

营参谋长先后派遣了几波人去爆破,结果都无功而返,眼见马上都要天亮了,阵地还没攻下来,营参谋长急得团团转,不断寻思咋办。

关键时刻,黄继光站了出来。

他将自己写的参战决心书和母亲来信送给参谋长。

跟参谋长说了这么一番话。

母亲跟我说:儿:人民政府对我们人民志愿军家属照顾得太好了。现在我什么都不想,就只想你有没有立功当英雄。告诉我你杀死了多少敌人?

上甘岭战役怎么回事_上甘岭战役的历史典故

说完,他就跟参谋长说,我去!

参谋长批准了黄继光的请求,让战士吴三羊、萧登良配合黄继光执行爆破任务。

临走之前,他回头跟战友说:让祖国人民听我的胜利消息吧!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迎着敌人8 挺机关枪组成的火力网,黄继光带头冲锋,手持手雷的他,冲锋在前,不久后身边的两个战友吴三羊和萧登良先后倒下,他自己的左臂和左肩也中了两枪倒下了。

回看自己的战友,眼见他们无法动弹,知道自己是唯一能完成任务的人。

他忍着剧痛,蹒跚爬行,顶着敌人的火网终于爬到了离火力点仅仅数米的距离。

随后,就是牺牲时刻。

用尽全力站起来的他,举起右手准备扔手雷,可一梭子弹让他又倒下了。

身上五个血洞让黄继光昏迷了一下,但战场上的厮杀声,让他又清醒了过来。

为了完成使命,他用仅存的力气,举起自己的右臂,将手榴弹狠狠地甩了出去。

一声轰鸣后,敌人的机枪不响了,他又晕了过去。但短暂的沉寂后,敌人的机关枪又开火了。

原来这手榴弹爆炸地点离地堡还有点距离,没有彻底摧毁地堡,剩下的两挺机枪还在发射子弹。

眼看冲上来的战友又被压制住了,超人的毅力让黄继光挣扎起身,望着受伤的身体,还有空空的双手。

黄继光明白,自己只有这副躯体可用了!

他用尽最后的力气,一跃而起向着火力点猛扑过去,用自己的胸膛抵住了喷吐火焰的两挺机枪……

没有高呼,没有呐喊,有的只是沉闷的子弹击中躯体声。

黄继光牺牲了,战友们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 无数人愤怒了,他们冲上了阵地,一口气消灭了敌人,收复了537.7高地的北山阵地。

上甘岭战役怎么回事_上甘岭战役的历史典故

行文至此,落泪了。

黄继光的牺牲让阵地失而复得,但敌人的火力优势,又让阵地在次日拂晓丢了。

接连反复争夺数十次后,负责反击的45师伤亡太重,不得不退回坑道防守。

战争持续了整整7 昼夜,敌人先后投入了17个营,伤亡7000多人,敌人害怕了,恐惧了,也暂缓了进攻的节奏。

按事后一名美军随军记者的说法就是:一个连长点名,答到的只有一名上士和一名列兵。

短暂的停滞之后,敌人又发起了进攻。

秦基伟一看如此,选择听从志愿军总部指示,命令45师转入坑道作战,坚守待援。

无数潜伏在高地之下的志愿军战士,宛如等待迸发的火山,他们坚守在阵地中,没水了就喝尿,或者趴在坑壁上舔湿润的岩石,没吃的了,就将剩下不多的食物给最需要的战士吃。

这段真实的历史,有电影《上甘岭》中,那一颗苹果的故事为证。

前线的极端困境,秦基伟也在时刻关注!

为了让这些将士们坚守上甘岭,他下达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后勤物资,特别是解渴又止饿的大萝卜送到坑道里面去。

后勤部队,跟前线部队一样勇猛,一批批去,一批批牺牲,一批批继续。朝鲜老百姓,也纷纷行动起来,支援前线的战场。

上甘岭战役怎么回事_上甘岭战役的历史典故

陷入僵持的上甘岭,从战场比拼,变成了意志的比拼。

坚守数天后,在志愿军总部的安排下,驻守在附近的兄弟部队也纷纷行动,进攻敌人十多个重要目标,配合上甘岭阵地的坑道作战。

同时,志愿军总部还强调,要利用15军的坚守,组织力量发起决定性反击,让敌人知难而退。

接到命令的秦基伟,也在15军作战会议上下令说:先集中全力反击美7 师占领的597.9 高地,从而震慑动摇537.7 高地北山上的伪2 师的军心。

反击开始,15军45师、29师纷纷进攻。

10月30日晚九点,刚刚换装了苏联火炮的炮兵部队,操着104门大口径火炮,猛攻597.9高地。

随后数天,志愿军将士们,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是志愿军的火海。

数十万发炮弹轰鸣,让美国人心惊胆战。

按美7 师上尉的说法就是:中国军队的炮火像下雨一样,每秒钟一发,可怕极了。我们根本没有藏身之处。

美国人害怕极了的说法,让我有点想哭。

因为上甘岭战役第一天,负责防守的45师将士们,承受的是每秒6法炮弹。

美国人不行,他们除了火力强悍,其他方面,差远了,差太远了。

拥有炮兵支援的志愿军将士们,反击起来节节胜利,一口气恢复了阵地。

上甘岭战役怎么回事_上甘岭战役的历史典故

10月31日凌晨4点,不甘心失败的敌军组织了反扑,结果却一败涂地。

11月1日战斗继续,双方先是炮战,后是阵地战,持续数天阵地战之后,美国人终于认输了,因为美军第七师被打垮了。

按美国军方说法就是:到此为止,联合国军在三角形山(597.9 高地)是打败了。

11月5日傍晚,为了巩固拿下的597.9高地和夺回537.7高地,45师全员撤出战场,跟上投入战斗的则是12军31师3 个团。

换防的31师将士一上阵地就被震撼到了。

随手抓一把泥土,就能有33个弹片屑。

随手捡一截焦黑的树干,就能有100 多个弹头。

阵地上一面焦糊的军旗,居然布满了281 个弹洞。

在战役结束之后,这面军旗也成了中国军事博物馆的珍品,铭记这特殊的战役。

上甘岭战役怎么回事_上甘岭战役的历史典故

597.9高地的收复,还有美军第七师被打垮,让驻守537.7高地的伪军斗志全无。

10月11日下午,志愿军集中114门各类火炮,进攻537.7高地,数小时后,天还没黑,这高地就归志愿军所有了。

10月25日,持续进攻43天的美军和伪军选择了撤退,上甘岭战役结束。

自那以后,美军再也没有发起过一场如此规模的战役。

简言之,美国人被打怕了。

战火停息后,美军评价志愿军说:战斗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的大炮发挥了惊人的作用。

这点上,你们的炮更多。

美国媒体评价说:上甘岭战役实际上变成了朝鲜战争中的‘凡尔登’。

这评价咋说咧,有点怪味。

看完没美国人的评价,我们也听听秦基伟将军的回忆。

40年后,任职国防部长的秦将军,在接受采访时谈起上甘岭战役动情的说:

在上甘岭战役的日子里,有时敌人占了山顶的表面阵地,我们退守坑道;有时我们部队冲出坑道,把表面阵地上的敌人肃清。阵地上的情况往往一天之内多次变化,但是无论怎样变化,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我们的人始终没有离开上甘岭。